虽然说,读研可以保送,但在叶教授的建议下,陈扬还是决定参加研究生考试。
用叶教授的话说,这是提前适应全日制的学习节奏。
人无压力轻飘飘,陈扬主要靠自学,如果不用考试,难免会放松自己。
当然,叶教授还说,有了免考保送这道“免死金牌”,考试成绩也不能太差。
考试成绩是要记入档案的。
复习提纲和复习资料,都由叶教授提供。
从五月到七月,陈扬的主要工作就是备考,平时几乎足不出户。
贾南塘和于鑫他们,都知道陈扬在干什么,都尽量不来打扰陈扬。
女子防身训练班那边,也是三妹在代理教练,陈扬只去过两次。
马振国和周玉刚他们,陈扬几乎断了联系。
叶菁也很少打扰,生意上的事情,她不跟陈扬说。
叶倚倚这个丫头倒是常来,也只是与两个小家伙玩。
三弟很少来,顶多半个月一次。
三妹每星期来一次,主要也是改善她自己的生活,每次吃饱以后,还要打包带些回去。
来得最多的许馨,几乎三天两头的来。
许馨来了,也很少打扰陈扬,主要是陪两个小家伙玩。
对于许馨,陈扬很是愧疚,毕竟现在已经确定了恋爱关系,陈扬应该多多的陪她出去玩。
许馨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辅导陈扬学习英语。
英语实在是门难啃的课。
读高中的时候,陈扬的英语还行。但十多年了,底子又薄,马马虎虎学的那点英语早忘得差不多了。
自学考试的课程里有英语,但考试难度被有意放宽,而且部分试题事先透露。
就是这样,陈扬也只考了六十三分。
以陈扬自己的估计,要是参加高考,百分制的英语试卷,他顶多能考到三十分。
拿个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证,又不想出人头地,英语不行还能过得去。
但读研究生,英语不好就不行了。据叶教授说,很多国外的材料和杂志及书籍,都是直接拿来当参考资料的,没人帮你翻译,需要你自己想办法。
掌握英语还是非常重要的,虽然陈扬压根就没想过要去国外。
许馨辅导英语,对陈扬严格要求,一点都不肯放松。
陈扬原来的词汇量,大概不到一千五,其中不少还记不住,不会读或不会写。
许馨要求,一百天内,词汇量扩大到三千。
而且这三千个词,要能听、能读、能写。
陈扬的口语根本不行,许馨要求他听广播听磁带,力争在一百天内掌握英语八百句。
日常对话,更是必须掌握。
许馨还给陈扬找了几十篇的英语原文,要求他会读会听会写。
还有英语作文,五百词一篇,每五天完成一篇,每篇五十分才算过关。
更绝的是,许馨还找来一堆英语高考试卷,一个星期两张,考到七八十分才能过关。
不到一个月,陈扬就被折腾得瘦了十多斤。
与此同时,其他五门课也不能落下。
陈扬也算坚强,每一天的学习时间,至少保持在十二个小时以上。
七月初,陈扬赶到省城杭州,顺利通过论文答辩,拿到了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
杭州大学还做了通讯报道,因为陈扬是以自学考试的方式,第一个拿到学士学位的人。
陈扬没在省城多做逗留,二妹去了西北工作,肖玉琪也已调离,老范两口子去了外地疗养,省城已没了熟人。
陈扬不喜欢游山玩水,也没有时间,他还得继续准备八月初的研究生考试。
六门课,其中三门是叶教授及其弟子出的考卷。
为了确保陈扬能考出“好成绩”,这三门课或多或少的有点放水。
没说的,这三门课,陈扬分别考了九十一分、八十八分和八十三分。
还有两门课,是陈扬认识的金教授出的考卷,陈扬分别考了八十三分和八十一分。
最考验陈扬的还是英语。
让经济系一众教授意外的是,陈扬的英语竟然考了九十分。
英语试卷是外语系的老师出的,既是外语系监考,也是外语系阅卷。
这充分证明了陈扬的实力。
考试成绩公布以后,陈扬长舒一口气,回到家里就上床睡觉,连着睡了一天一夜。
第二天晩上,陈扬在家设宴感谢叶教授。
叶教授和曾教授老两口,叶菁和叶倚倚母女,许馨和三妹及三弟,陈扬自己,刘老师和张妈,两个小家伙,正好凑成一桌。
陈扬亲自下厨,烧了十几个菜。
上次从老范那里带回来的两瓶茅台酒,也被陈扬拿出来干掉。
有曾教授管着,叶教授只喝了半瓶,陈扬承包了一瓶半。
陈扬意犹未尽,又拿出一瓶进口红酒、两瓶啤酒和半坛米酒。
谁也不敢阻拦,叶教授都退避三舍,就留陈扬一个人,在餐厅里喝得昏天黑地。
陈扬把自己灌醉了。
这是他平生第一次真正的醉酒。
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陈扬喝醉了,并没有昏睡过去,而是放声大哭。
哭声高亢悲怆。
而且陈扬泪如雨下。
两个小家开始吓坏了,接着跑到爸爸身边,抱着爸爸也哭了起来。
三妹和三弟来到大哥身边,也是放声而哭。
许馨目瞪口呆,想开口劝,却不知如何开口。
刘老师把许馨和张妈叫出餐厅。
张妈小声问,“刘老师,这怎么回事?我还是第一次见小陈这个样子。”
刘老师道:“我也是第一次见他这样。我在他们村小教了一辈子书,小陈我是看着长大的,我太了解他了。”
许馨问道:“刘老师,那他为什么哭呢?”
“小许,最坚强的男人,也有他脆弱的地方。男儿有泪不轻弹,平时坚强的男人,是因为他能压抑自己的脆弱。”
许馨道:“刘老师,你说给我和张妈听听吧。”
“小陈啊,实在是不容易。兄弟姐妹六个,他是老大。有句老话,长兄如父,在农村特别讲究。尤其是父亲不在时,只有当大哥的才能撑起这个家。”
“小陈兄弟姐妹六个,论读书他最好。全县最好的高中,重点班的班长,正常情况下,考大学根本不是问题。可惜那时还没改革开放,小陈成了那个时代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