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郑月瑶一并被宫人请进了延寿宫。
“请皇祖母安。”
郑月瑶行了个标准的拜礼。她出身名门郑家,自幼就是贵女模范,皇家礼数做得滴水不漏。一抬头,却见舒窈没骨头似的倚着靠背逗猫,见二人进来,才弯眼笑了下,唤了声“表哥、表嫂”。
……她怎么也在这里。
回想起皇后的叮嘱,郑月瑶深吸一口气,压抑了眼底的情绪。
太子已经忘记了醉酒失控喊出“窈窈”的事,但仍旧不想看见舒窈,他低垂着眼眸,什么也没说。
“怎么不提前说一声就过来了?瞧哀家这,都没准备什么,”太后笑道,“给太子、太子妃添双碗筷。”
身旁的女官点头称是。
“孤与太子妃刚从凤仪宫离开,经过延寿宫,便想着一道来拜望皇祖母,”太子温和一笑,“是孤考虑不周,失了礼数。”
“都是一家人,哪有那么多礼数可言?”太后佯装嗔怒,转头对身边的女官道,“把哀家那支碧玉簪拿来给太子妃。太子妃刚嫁过来,哀家也没准备什么礼物,这便当作哀家的见面礼了。”
郑月瑶面露受宠若惊之色:“多谢太后娘娘。”
太后瞧她:“还叫太后呢?”
“……皇祖母。”
郑月瑶轻轻唤了声。
忽然,舒窈怀里的猫“喵呜”一声,竟直接从她的膝盖跳上了桌。原来是宫人新端上来的餐盘里放着炸鱼,这猫一脚踩在桌上,虎视眈眈地盯着这盘炸鱼。
舒窈捏住它的后颈皮,把它整只抱下了桌,嘀咕道,“太子表哥和太子妃表嫂还在这里,你没见过炸鱼吗,急什么急?脸都被你丢尽了。”
猫在她怀里翻滚一圈,颇为无辜地叫了一声。
太后点了点餐盘,道,“把这盘给雪团端过去吧。”
舒窈不满:“外祖母,你就宠它。”
“哀家不疼你吗?”
祖孙二人旁若无人的说笑打趣,让郑月瑶一时之间,竟不知如何是好。过去作为未来太子妃,不论在哪里,都是别人赶着巴结奉承她,她从未被人这样忽视过。
她微微抬头,看见太子清冷如玉的脸上浮现少许微笑,更是咬住了下唇,眼底一片漠然。
女官很快便把那支装着碧玉簪的锦盒端了过来。
簪子是金镶玉的款式,玉质水润,仿佛淡雅的雨后青山。太后起身,亲自为郑月瑶簪上,“哀家就知道这碧玉簪适合太子妃这样的年轻小娘子。太子妃莫要总板着一张脸,笑一笑,多好看。”
舒窈立刻接话:“我也给表嫂准备了新婚礼,表嫂戴上肯定也漂亮。”
她也是这么想的。郑月瑶只比她大两岁,总那么严肃做甚?好好一个年轻小娘子,跟那些高门贵妇一样老成,她看着都觉得头大,难怪皇后会选郑月瑶做太子妃。
郑月瑶想到了被她丢进库房的那只金栉,微笑道:“郡主的新婚礼太贵重,我已经让人收起来了。”
看着舒窈天真单纯的脸,她的心里陡然生起几分恶意。舒窈一向喜欢炫耀,送自己那只金栉,也是故意的吧?
她偏不让她如意,舒窈送来的东西,她半点也不会碰。
望见郑月瑶眼底的情绪,太子垂下眼眸。
……
夜里回到东宫,郑月瑶沐浴过后,换上轻薄的衣裳,躺在床上。
屋里烧着不易察觉的淡淡熏香,带有助、兴的成分,是前日回门,郑夫人交给郑月瑶的。
除了熏香,郑夫人还给了郑月瑶几枚药丸,易使女子受孕。郑夫人叮嘱她务必提前服下,在太子纳侧妃、侍妾前多留太子过夜,郑家盼望她早日诞下皇嗣。
雍帝只有太子这么一个嫡子,郑月瑶这一胎,必然是未来的储君。
可郑月瑶又如何说得出口,她与太子成婚以来,仅仅只在新婚的前半夜有过一次。此后太子要么与她分榻而眠,要么根本不回东宫。
郑月瑶深吸一口气,双颊染上酡红。她闭上眼眸,静静地等待太子到来。
这香对女子的影响不大,却可以让男子失去神智。只要太子踏入这间房间,之后的事就会变得好办许多。
不知等待了多久,郑月瑶终于听见了脚步声,是太子走进了房间。
他并未察觉到床上的郑月瑶,站在木柜前,拉开抽屉,轻轻抚摸着什么。郑月瑶半眯着眼,看清了他手中的东西。
是一枚玉佩。郑月瑶知道,舒窈给她与太子皆准备了新婚礼,给她的是金栉,给太子的,正是这玉佩。
不过是今日见了一面,就对她这么念念不忘吗?他到底记不记得她郑月瑶才是他的妻子!
郑月瑶的情绪同样受到熏香影响,她再也按捺不住,掀开被褥从身后环住太子,“殿下……”
太子身形一僵,下意识就要将玉佩放入抽屉。然而嗅到空气中漂浮的淡淡香气,思考能力变得迟钝起来。
郑月瑶怎么在这里?他原本是要做什么的?他……
“殿下,”郑月瑶一狠心,抱紧太子的腰身,轻轻咬字,“表哥……”
太子彻底失了控。
……
在皇宫小住几日,舒窈回到郡主府。
不过几天未归,郡主府似乎变了个样,尤其是临近除夕,郡主府也换上了新的装饰,看上去颇为喜庆热闹。
尤其是门口那几只红灯笼,造型精巧,比宫里的还好看,也不知从哪里来的。
舒窈换了身衣裳,在府上随意转悠着,便看见李明寂站在连廊上,将一只红灯笼挂了上去。
青年背对着她,身姿修长挺阔,修长的指节充满力量。他的手边还放着几只红灯笼,舒窈心念一动,小跑几步向前,把一只红灯笼拿了起来。
这灯笼上居然还画着图案,运笔精巧,一看就是李明寂的手笔。见李明寂垂眸望来,舒窈嘴一快,把心里的想法给说了出来:“你不是我的侍卫么,怎么做起这种杂活了?”
“若什么都不做,”李明寂抚摸着红灯笼,语调慢悠,“便如这府上的一草一木一般,被郡主遗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