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请进,县长已经在会客室等候。”
老者和其余人对视一眼,抬脚进入县大院。
来到会客厅后。
众人终于见到了那位县长。
年轻,太年轻了。
这是众人的第一印象。
看上去也就是二十多岁的样子,正伏案在办公桌上用尺子在白纸上画着什么。
从他们角度可以看去,这位县长容貌还比同龄人还出众许多。
如果不是提前知晓,估计还会以为是哪位家族的花花公子。
而正在伏案书写的林逸也察觉到了来人,
放下手中钢笔,立即起身上前迎接。
“几位快请坐。”
“刚才有些事情要忙,不好亲自去码头迎接,请几位不要见怪。”
众人见状有人连忙摆手。
“不碍事,不碍事,林县长身负全县百姓,一点虚礼就不必在乎。”
“是啊,按照旧时候,我们还要给您磕头,哪里还要您去迎接我们。”
……
寒暄了一阵。
林逸目光看了一圈几人。
忍不住开口问道。
“几位当中谁是刘老先生?”
“是我。”落座后一直沉默老者回应了一句。
“刘老先生,小子对您一直多有仰慕,您负责建造的京张铁路是我们炎黄的光荣。”
林逸诚恳地表示着敬意。
可对于这话,老者语气却异常平静。
\"林县长客气了,我们还是谈谈正事,你能不能把需要铺设铁路的地图先给我们看看。\"
“好。”林逸没有在意,命人将铁路设计图拿了过来。
接过地图,老者眯着眼看了一会。
眉头紧皱,再次抬头看向林逸。
“林县长,这上面南北主要干道加起来八百多公里,中间连接七十八座矿点,还要加上三百多公里这些你都要铺设铁路,而且还是一年内做完?”
“没错。”林逸点头。
\"恕我直言,你这想法太过异想天开,这种工程最少需要三年才能完成,而且这还是全力配合下。\"
闻言林逸挑了挑眉。
“为何这么说?”
“首先就这从奉天到冰城,满洲里到绥芬河的铁路最少就需要一年多...”
老者耐心地在地图上指着,想要帮林逸分析着。
可话还没说完,就被一旁福伯提醒。
“刘老先生,冰奉铁路和满绥铁路已经通车了。”
啊?
老者和其余一众人都是一愣,齐齐的目光看向福伯。
脸上都是挂满了大大的疑惑。
林逸揉了揉眉心。
这黎黄坡咋回事?怎么来之前没有通知到位?
福伯倒也是直接,立即让人翻出来两张报纸。
报纸上都是北平日报,两张报纸上面分别是冰奉铁路和满绥铁路通车的新闻。
啊?
老者和其余人互相对视,眼中充满了疑惑。
“为何我们从来不知道这件事?”
福伯也是有些不太清楚。
按照道理,这种事都上了北平报纸,为什么这些人不知道?
林逸这才解释道。
“不怪几位,主要还是南北战争,而且一直闹独立,收不到报纸消息很正常。”
这个时代没有互联网,电话也没有普及,大众了解全国消息只有从报纸上了解。
可对于一些独立洲来说,为了保证自己权利和威望,自然会切断和帝都报社的联系。
尤其还是在南北战争阶段。
这...
几名技术人员又是互相对视一眼。
老者皱了皱眉又问。
“可是南北战争发生也就是这几个月内的事,为何在去年我们不知道铁路建设的消息?”
按照他们所想。
封锁北方的消息也就是这几个月内的事。
这铁路按道理应该在去年,或者前年就建设。
他们作为交通部的技术人员,常年和铁路打交道,应该早就收到消息。
“诸位,这两条铁路线准确应该是在今年年初建设,在这六个月内才相继打通。”
林逸平静解释了一句。
这一下,让包括詹老为首的几人都是微微一愣。
六个月打通了南北加起来有八百公里的铁路?
这是什么铺设速度?
林逸知道他们的疑问,揉了揉眉心,随即从抽屉里拿出之前自己为了搞城市建设,而设计出来的一系列施工机械工具的方案图。
推土机、压路机、挖掘机...
这些都是之前从系统签到所得的产出。
在初期安东城市建设期间,这些机械提供了很大助力。
而在铁路建设上,这些施工机械同样能派上非常大的用处。
总的来说。
之所以安东能发展这么快,铁路铺设的那么快,这些现代化的施工设备功不可没。
这...
詹老和一众技术人员目光都齐齐的落到方案图上。
几人都是留过学,学过工程方面的知识,所以在看到这些施工机械图后一下子就能想象出对应使用场景。
“这个叫挖掘机的机械我在去年在国外看到过,当时那个机械还不完善,没想到这里已经能完全设计出来了,而且构造都非常巧妙切合。”
“还有这个推土机,我记得光绪三十年米利坚人好像有个人发表过这个概念,只是一直没有成品。”
“嘶,仔细想想,这些机械似乎能够完成铺设铁路上的大部分工作!”
……
一直没说话的詹老,目光死死地看着几张图纸。
好一会,他才抬头看向一旁安静坐着的林逸,顺着位置目光看向旁边的办公桌,忍不住问道。
“小子,我刚才看你在画什么东西?”
见对方这么问。
林逸默默地把桌上的图纸推了出来。
“这是我最近得到的二代盾构机设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