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纵小说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15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夔州刺史郑叔清,捅了马蜂窝,严重侵害了很多达官贵人的利益。

夔州一地当然不算什么,让他们害怕的是,夔州的通关策略,很可能形成“示范效应”,让别处江关也跟着一起模仿。

各家暗地里操纵的商户,漕船都不少,都私下里进行着大买卖,从粮食布匹,到奴隶贩运,都有他们的份。朝堂上亦是有不少代言人。这些达官贵人们,显然不可能放过郑叔清。

一时间,朝野内外,奏疏如同雪片般送到中书省。

唐代前期政治总体上比较开明,并不堵塞言路,也不实行文字狱。

低级官员层层上报后对皇帝上奏的例子比比皆是,并且还有在关键时刻站队成功并获得越级提拔的案例。

这些疏奏,大体上分为两种意见。

第一种认为,郑叔清胆大妄为,无视朝廷法纪,应该将其撤职查办以儆效尤。待查办之后,再来审理其罪责。夔州江关敛财扰民之策,应该立即废除,以正本清源。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郑叔清确实是要查办,但他颁布的江关“新政”,却是朝廷信誉在背书的。如今已经实行了大半个月有余,难道立即将其废除?这难道不是朝令夕改?

朝廷法度的威严何在?

将来若是推行类似新政,利益受损的人又叫唤了,那是不是也要把新政也废除?

哪怕夔州江关的政令不合理,也要运作个半年再说,看看具体效果如何,得失如何。不能任凭某些人鼓噪一下,就把政令废除。

这个口子开了,比郑叔清现在办的事情还危险百倍。

反正,群情激奋之下,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应该将郑叔清撤职查办,押送到长安之后再来定罪。

当然了,一样米养百样人,大唐官员那么多,总是不会缺异类的。

在这些喊打喊杀的疏奏当中,就夹着一份“鹤立鸡群”的另类文章。

太子正字(类似于方重勇前世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刘晏,上书赞扬郑叔清有理财之能,且夔州江关之策,可以套用到扬州到洛阳段的运河漕运上,减少因为漕船规格过大而导致倾覆或搁浅,造成运河航道堵塞的问题。

言外之意,郑叔清不仅不应该查办,而且还要擢升,并且将其经验推而广之。

当然了,刘晏一个中枢小官,整天编撰文书的,也没人在乎他说什么。这封疏奏被淹没在鼓噪声中毫不起眼。

别人都以为李隆基装聋作哑,对这些疏奏看都不会看。

谁知道刘宴的奏章送上去以后,还没过多久,李隆基就下令让中书省拟了一份调令,将刘晏踢出了长安,命其到河东道绛州夏县担任县令。

一时间,众臣们从宰相到跑腿的,都看不懂李隆基这个操作是什么意思。

这究竟是明升暗降呢,还是官员提拔以前外放历练呢?似乎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太子正字虽然没什么实权,却是“清贵”之官,留在中枢很容易被提拔为黄门侍郎一类的官职,成为皇帝身边的近臣。

县令的品级虽然高,却是地方官,这明摆着是明升暗降了。

可唐代提拔重用官员,往往又需要到地方上外放的经历。郑叔清被喊打喊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就是京官外放,任期满了就要回长安述职。以目前得知的政绩看,极有可能被提拔为户部员外郎,手握实权。

他上去了,定然就有人上不去,合力把这个人拦在长安外面,这便是朝堂上不能说的秘密。

这天,李隆基在紫宸殿内,召集李林甫与张九龄两位宰相议事,讨论的正是夔州江关擅自改制的事情。紫宸殿并非是正殿,它从前是皇帝与大臣们聊家常说私密话的地方,不需要什么礼制,也不需要穿朝服。

开元二十一年以后,李隆基就很少在正殿含元殿开朝会了,除非是过节庆典,才会偶尔去一下。一般处理朝政,都是在紫宸殿内,这里规矩最少,君臣之间也最随意,比较符合李隆基的喜好。

“夔州之事,关系到蜀地漕运,二位相公以为如何?”

李隆基一边捏着自己手上酸胀的虎口,一边漫不经心的问道。他昨日打了一下午马球,现在双手虎口都在疼痛。

无论年轻的时候是多么技术娴熟,保养身体又是多么上心,李隆基也不得不承认,岁月不饶人,他早已不复当年之血气了。

“无论郑叔清所作所为是为何,朝廷都不能助长这种气焰。微臣建议,将其押解到长安,由大理寺审讯再行定夺。”

皮肤黝黑,胡须头发已然花白的张九龄,双手拢袖对着李隆基行了一礼说道。

“嗯,那江关之策如何?”

李隆基平淡问道,心里似乎想着别的事情。

“新年休沐之前,各地都要汇报这一年本地民情与收入。那时候,便可以将此策废除。如今很多人已经听从了郑叔清的安排,更换了漕船。若是中枢废除通关新法,只怕那些人亦是心中愤愤不平,难免生出事端。请圣人裁决。”

张九龄亦是有条不紊的说道。

他想得很清楚,这件事已经变成了烂账,如今群情激奋之下,做得越多越错。不如把郑叔清交出来平息争论。人亡政息,郑叔清不在夔州了,争议颇大的夔州江关新政,必然也无法维持。

到时候,让时间把这一出闹剧冲淡即可,朝廷不必做多余的事情。

“哥奴,你怎么说?”

哥奴是李林甫的小名,从称呼上就看得出来,如今李林甫已经比张九龄要得李隆基的信任与亲近。

“夔州江关之策,可以在运河河道推而广之,至于郑叔清如何,微臣无法评置,一切由圣人定夺。这是微臣整理的夔州江关新政,请圣人过目。”

李林甫双手将奏疏交给高力士,李隆基让高力士假模假样的阅览了一番。实际上,他们早就知道夔州江关发生了什么,现在的一切都是在走过场。

皇帝虽然富有四海,但可以直接使用的钱,却未必有外人想象那么多。

前几年的时候,李隆基遇到大唐首富王氏兄弟,直言王氏的钱财比他还多,这并不是一句自谦的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诉苦。

国库的钱,要走户部的账目,不是李隆基想怎么用就能怎么用的。

李隆基内库的钱,来自各地的进献的贡品,还有打仗上缴的战利品等等。很多东西并不是钱,不能直接使用,特别是其中不少东西还不好直接脱手变现。

比如说王羲之的墨宝,贵不贵重?那肯定是无价之宝。

但李隆基要是想卖,谁能买得起,谁又真的不怕死敢买?

类似这样的东西,李隆基还有很多,他有时候觉得自己像是个抱着金饭碗要饭的乞丐。

因此,夔州江关的那四十万贯,或许国库不看在眼里,但对于李隆基来说,就是他今年和明年的零花钱了!国家怎么怎么样,边关怎么怎么样,那又如何?

国家富强了,也得让他这个皇帝感受得到才行啊!边关打了胜仗,他不一定能直观感受到,那股新鲜劲过了就没了,李隆基本人也不可能去边关巡视。

但是手里要是有四十万贯钱,能够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的话,那日子可就滋润了啊!

李隆基觉得,张九龄与满朝大臣喊打喊杀的要把郑叔清给办了,这不是给他这个皇帝添堵么?

把郑叔清办了,谁来给自己捞钱?

“力士,你以为夔州江关之策如何?”

李隆基不动声色的暗示道,这是他习惯的套路,让高力士出来代替自己说话。事情成了是自己的,败了是高力士的。

高力士会意,慢条斯理的说道:“时日尚短,难以判断。不如等明年上元节后再议。若是查办郑叔清,难免人亡政息,极为不妥。”

张九龄和李林甫都知道是怎么回事,高力士本身没有什么意见,他的意见就是李隆基的意见!

“既然如此,请圣人下诏书,平息朝野争论。”

张九龄对着李隆基行礼说道,他其实不太在意这件事,在最近暗流涌动的长安城内,这是一件最不起眼的政务了。如今风暴渐渐在形成,不知道多久会变成狂风暴雨。

张九龄整日忧心忡忡,完全没有精力顾得上夔州的“鸡毛蒜皮”。

李隆基所宠爱的武惠妃,一直在酝酿废掉太子李瑛!而李隆基虽然极为宠爱武惠妃之子李琩,但确实暂时没有废太子的打算。

武惠妃如此动作,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当初那个武媚娘,没错,武媚娘正是这位武惠妃的姑奶奶。太子李瑛也很惧怕武惠妃得手,武氏一贯的优良传统,不说也罢。唐代女子干政层出不穷,从武媚娘开始,后面又有韦氏,太平公主,真是把人神经都搞麻了。

李隆基越是宠爱李琩,就让李瑛等人越是不满与惧怕。

张九龄已经听说了某些宫里的事情,但他作为力保太子李瑛,劝说李隆基不要废太子的“支持者”,也不确定李瑛等人到底在谋划着什么。

“哥奴,这件事你去办吧。给郑叔清加一个朝议郎的官职。”

李隆基很是随意的说道。

郑叔清给自己送来了五万贯,在他眼里就是好狗……好官。既然是好官,那就要赏。朝议郎正六品上的散官,而夔州是中州,刺史为正四品,给个正六品散官很合适。

“圣人,郑叔清在夔州破坏朝廷法度,给他加官不妥啊。”

张九龄站出来的阻止道。不管夔州的事情也就罢了,怎么还能给罪魁祸首加官呢?

“朕意已决,无须多言。若夔州闹出大乱,朕再治郑叔清的罪即可。”

李隆基一抬手,示意张九龄不要多话。

“微臣这便去办。”

李林甫躬身行礼退下,张九龄无奈也只能跟着退去。待走到宫门前的时候,他气喘吁吁的追上了健步如飞的李林甫,喘着气问道:“左相何不出言劝说圣人?”

“我以为郑叔清之策,有利于国,故而不必出言阻止。右相何故有此一说?”

李林甫故作惊讶询问道。

“唉!”

张九龄长叹一声,拂袖而去!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李林甫眼中寒光闪动。

他又不是没有党羽,数量虽然不多,但其实暗中投靠他的人不少。

这一次,他授意那些人,一起对郑叔清喊打喊杀。这样一来,就好像满朝文武都是张九龄的人!

在李隆基看来,这就像是张九龄在对自己逼宫一样,他能同意处置郑叔清才是真见鬼。

但出乎李林甫预料的是,李隆基居然给郑叔清加散官,这个举动很是不同寻常。李林甫一边朝着平康坊走去,一边忍受着身边嬉闹与喧嚣的杂音。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好诗!为我大唐贺!满饮此杯!”

耳边传来狂放文士的祝酒声,李林甫脸上露出讥诮的表情,却又一闪而过。

这些人,都还活在梦里啊!岂不知现在早已不是开元初年的景况了。

李林甫长出了一口气,他已经察觉到,时代变了。没错,属于他李林甫的时代,要来了!

……

为了应对可能的偷袭,听从方重勇的建议,郑叔清派人在夔州城内散布谣言,说有不法外来商贾勾结水匪山匪,企图烧毁破坏夔州江关沿岸的造船船坞,甚至不排除打劫富庶的夔州府城!

一时间,城内人心惶惶,却又群情激奋。

很快,郑叔清便将城内有头有脸的大户代表请入府衙商议大事,没别的要说,直接承认了有人看不惯夔州本地大捞特捞,想破坏现在安定团结的局面!

该怎么办呢。

众人手足无措之际,郑叔清搬出与方重勇连夜商议好的对策,简单概括,就是:用魔法打败魔法!

每个入府城的外地人,都会被本地人暗中盯梢,一旦有不轨举动,就会有人到府衙禀告。郑叔清将府衙,包括渡口在内,划分了十二个“严控区”;城外的船厂,又划分成了十个彼此离得比较远的“巡逻区”,每一家负责一个区。

每一家大户,负责组织住在周边的商户与民户,盯梢,监视,每日汇报异常情况,有突发状况则需要立即向府衙汇报。

刺史麾下的司功、司仓、司户、司田、司兵、司法、司士等七曹参军,分管一摊,有事情分别汇报,最后汇总到郑叔清这里来。当然了,其实还是方重勇亲自操刀,将每日的汇总信息甄别。

他给郑叔清出的主意,就是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让群众参与其中。

城内的团结兵不够用?

那就把整座城的人都变成“团结兵”!

他们不需要千日防贼,只需要防一到两个月就够了。

这个办法得到了本地大户的热烈响应,不断的造船订单给他们带来了不少附带的利益,现在有人想搞事情,他们绝对不答应。

方重勇原以为自己的办法可以吓退那些心怀不轨之人,没想到才实行三天,府城内就有好几个人通风报信,说有一伙人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到夔州府城,晚上又返回白帝城。每天都是这样,行迹非常可疑!

书纵小说推荐阅读:明朝的现代化改造三国:我张角只玩法术绑定八卦系统,我成最强锦衣卫开局直播曹阿瞒大战董肥肥秦末,兵锋席卷九天十地大乾:帝国独裁者那些你不知道的黑历史东汉不三国重生三国:吕布称霸!开局亲兵背刺?反手召唤高宠赵云幻想三国从反白衣渡江到三兴炎汉武侠穿越,开局学会杨家枪夺宋:水浒也称王带着三国系统穿越五代十国重生隋末,开局就被瓦岗五虎包围九锡娘娘,你也不想让皇上知道吧!大唐逆子:登基就去玄武门!大明百官:暴君朱厚照并汉大明圣主:做老板一样做皇帝大玄提刑官三国:杨卓来了制作短视频收集资料,古人看麻了明顺之锦绣江山明末平倭录红楼:我靠挂机系统,缔造皇朝大清不到三百年南疆少年走天下大明:东北开局,征服西伯利亚明末:造反自封镇北王三国争霸,从何太后开始战场合同工穿越明朝,从最穷国舅开始种田大明:朕有近卫师,五年必平辽明末榆林小衙内仙狙盛唐荣耀反派的我碰上重生女主水浒传之我是林冲古代战争小说和现代战争相结变成了太监也要精忠报国【完结】王爷,没空跟你搞绯闻:此妃不寻常三国:开局投董卓完成先帝遗愿开局监国,满朝惊呼活阎王大唐秦公子崇祯窃听系统大唐:我当藩王三年,吓坏李世民扶明录我家通大唐:晋阳小公主的欢乐时
书纵小说搜藏榜:我携山河画卷,穿越古今追光犁汉抗战老兵之不死传奇我曾活在靖难晋末的卯金刀永乐大帝最强吕布之横扫千军大明捉鬼记:明朝那些魑魅魍魉魔妃太难追贞观合伙人善良的宇智波大唐:续写贞观打造锦绣盛唐疯狂的三国横扫天下的拓跋王骑大唐:开局被李二偷听心声离石游记三国之醉卧美人膝天娇绝宠,悍妃戏冷王抗战从周卫国开始最强特种兵之战神传说史上最强汉天子女帝家的咸鱼皇子烽火奇侠传谍战剧中身份太多怎么办扶蜀巡视大宋穿越隋末唐初,开局举家搬迁我只想做个昏君末世女王修仙记赘婿之最强王者三国:我收买人心,刘备直呼内行你攻我容(GL)穿越后周:从校长到圣宗亮剑从准备狙击山本特工队开始乱世情缘学名张好古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特种兵明末做皇帝西游:贫僧又破戒了我岳父是朱元璋冲喜傻妃的攻略手札妖孽夫,桃花妻刀尖之上鬼王倾妃:带着淘宝来穿越唐朝九千岁大明中兴全凭杀杀杀抢抢抢穿越水浒,开局大战葡萄架大唐最强长子风流乞丐俏天子我在水浒开了个挂
书纵小说最新小说: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黑魔法三国传水源王烽火燃情山河虹重生逆袭:智谋登峰大明朱由检,消费系统救国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长安浩劫之十日危情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重生50年代带着妹妹吃饱穿暖穿越古代卷入皇室梦回春秋当大王曹操天崩开局,遇到我,他无敌了秦始皇荡平六国开局地主梦,朝堂强拽成幕后主宰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红楼里拿个童年动漫系统是什么鬼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祖龙蚌埠住,大秦皇子融合不良帅我不叫谢石头穿越大明朱雄英班超传奇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穿越大唐伴生游戏能具现穿越大明成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仙秦:从沙丘宫变开始成州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我教原始人搞建设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我也穿越了君临天下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星落门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水浒英雄传说被白毛师尊逆推的我反被叫孽徒!从种田开始发家致富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穿越大明做女皇大盛风华:退婚后我成权相你哭啥大秦:金榜公布,躺平竟成最强大秦从陪伴幼年嬴政开始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雍正王朝之四阿哥传奇戏说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