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
抛去北川斯诺正忙于和捻诺抢地盘,没有参与接下来这场南部的战事外,不久前还处于敌对状态的隆基侯已经向鬲津派出了援军。
鬲津侯调转了战争重点方向,对忘川进行围追堵截,然而大部兵力都在西线,一时无法回援,只得严令沿线城池加强守备。尤其在西上的路线上布置了重兵,严防忘川西犯,希望将他赶往北,祸水北引。
但实际上,此时赵金的情况并没有好到哪里去,正面对闻讯南下支援忘川的经年大军。田野几次派人核实,虽然赵金的情况让他平衡了一些,但是对付忘川,赵金是指望不上了。
经年此时出兵,已是强撑。
我宁愿犯错,也不愿意什么都不做!
有人欢喜有人忧。有人对忘川的归来兴奋,有人则充满担忧,九华城的内部也不例外。
尽管有反对的声音,但是在建元六年仲春廿一,得知忘川上岸后的第十五天,经年像曾经的龙仪一样,为了缓解兄长的压力,经过紧锣密鼓地准备,在不适宜作战的季节,经年的两路大军毅然开拔,向南川挺进。
南路军由锦佑为主将、楚英为副将,四万人沿亢龙城下离怨川。东路军由经年亲自率领,文东和溪枫随行,计八万人,沿杨、温、封城一线挺进。羽嘉在九华城统一调度两路大军的军械钱粮。
暮春初五,锦佑兵出斜谷,抵达了亢龙城一百里近郊,遇到了文辰的顽强阻击。
之前鬲隆之争,军情紧急,文辰从杨城回援封都,据守近郊,使席羽数万大军寸步不得进。此刻守城器械都没挪地方,稍微修缮了一下便能用来对付来犯的经年军了。
此前在杨城未面对到的文辰,现在要面对了。
加上戴罪立功的叶辰,锦佑和楚英被挡在亢龙城北郊近半年。虽然推进不得,但是在南路军的牵制下,这也使隆基侯陌仁能且仅能,派出文皓率一万人参加离怨川对忘川的围剿。
心理上,相比于对隆基军的仇恨,一些列的纠葛下来,似乎经年麾下对烟阳军的恨意远胜于对前者的,因此也就注定了东路军的战况要比南路军面对的更加激烈。
在经年的亲自带领下,东路军从九华城出发,经杨城直抵温城,这一路往后便开始险象环生。景文已经在此严阵以待,后面还有在鬲、烟之战中名声大噪的洛思以逸待劳。东路军势必要面对鬲、烟两方势力的绞杀,显示上战事也会更加窒息。
暮春十六,伊耀率领前军一万五千人抵达温城,出于对景文的忌惮,距离二十里下寨。
为了能尽快支援忘川,经年大军是更急于求战的一方。接下来的几天,双方展开了浴血厮杀。
景文列阵迎敌,甲光向日,红蓝色火焰旗迎风飘扬,整个军阵威风凛凛。
之前被烟阳军穷追不舍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这是几年来经年第一次主动挑战烟阳军。
年轻的偏将未莱搦战,战二十合,被景文一刀斩于马下。裨将世安见状大怒,丝毫不惧景文,斜刺里杀出,舞动方天画戟直取敌将。景文不慌不忙,回身闪开,接三合反守为攻,步步紧逼。战二十余合,世安不敌,虚晃一戟,意欲脱阵,被景文识破,迎头一刀,劈落马下。
初生牛犊不怕虎,但不代表可以战胜老虎。
副将烨君见麾下两员勇将毙命,心里不禁泛起了嘀咕,打起了退堂鼓。
然而,当他偷偷回头张望时,刚好看到了主将伊耀怒目环睁地看着自己。
烨君,建元二年冬天,九华城冲突的主要角色。
当他回过头来再次面对敌阵时,景文已经率军发起了冲锋。烨君双腿夹马,大喝一声,也是给自己打气,率军迎了上去。
温城守军在景文斩将冲锋的带领下,锐不可当。但让人出乎意料的是,一向力不能及的伊耀竟然挡住了敌军的冲击。这是经年没有料想到的。
两军厮杀,往往最不要命的人偏偏死不了,贪生怕死之辈总是下场堪忧。似乎颠扑不破,此次也不例外。烨君在乱战中被景文斩杀。
经年远远地看着这个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的敌将,心生爱怜,不禁暗暗感叹。
眼看前军非崩即溃,文东率军从左侧迂回而下,直插敌军右翼。临动前,经年怕有闪失,还特意嘱托文东小心景文。
这时景文才意识到,自己冲得太深了,侧翼已完全暴露给敌军。他立即收缩回撤,伊耀借机反扑。景文虽勇,但两军交战,并非一腔孤勇可为,率军发起几次反冲击,未能扭转局势后,也只得回退。
眼看景文即将退回城门之际,伊耀阵中杀出一员马卒,带着身旁几人,快马直取景文。
可谓不知天高地厚,一向都是景文直取敌将首级,还不曾被人如此直接针对过。景文身边的护卫也未曾想到会出现如此情况,一时应对不及,出现了慌乱,先后被斩于马下。景文大怒,并未回避,连斩来敌,战四十余合,只剩方才领头马卒尚未被自己击杀。
领头马卒,渐离也,仅此一战,崭露头角,此后步步擢升。
经年军势已成,如泰山压顶,景文正欲再战,被左右紧紧拉住,方才退回城中。这时才发现自己在刚才的混战中已经负伤,流血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