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73.联合(求首订)
“嘴巴皮一碰就想卖车,哪有那么容易?”
陈铭斜了这开始亢奋的教授一眼。
王全有等不及出名,陈铭还得继续努力解决剩下的两个问题。
返回杭城。
第二天,陈铭前往市政府。
无人驾驶三难的后两难,民众接受度和法律问题。
王全有说二比三难,不过在陈铭这里只要搞定二,三的问题自然就会有推手帮他解决。
“李市长。”陈铭早就和市办公室的人约好了,进会议室打了声招呼。
眼下会议室里是一个市长李显,一个秘书,还有一个交管,两个顾问模样的人。
“陈教授,坐。”
“你们无人车的视频我看了,很震惊,科技的发展真的太快了,我们市政府必须与时俱进,要不然就会被淘汰。”
简短的热络,李显也快人快语很快切入正题:
“数据上,我们交管部门和几个专家看了没什么问题。”
“如果要推出,作为一个创新城市,我们原则上是愿意尝试的。”
“就有一个问题,万一出了事故,这件事谁来负责?谁来赔偿。”
“陈教授,我也不多给你找麻烦提困难,只要责任人能落实,这件事我这里就举双手赞成。”
李显说完,右手斜托着下巴看着陈铭。
这不是他为难陈铭。
陈铭展现给他的视频看起来确实很好。
但机器难保不犯错,哪怕只是一场事故,就是无过错的撞死撞伤人,按照现在的实际执行中,司机方也要承担一小部分的人道主义赔偿。
说白了,车祸,人都死了,人死债消,家属有怨气,司机赔一点就能化解可能引起的纠纷和人身故意伤害。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跟市长先谈另外一件事。”
陈铭打开自己的包,把笔记本电脑拿出来打开个ppt,递了过去。
“一笔生意,市长,你看看感不感兴趣。”
“陈教授的生意我还真感兴趣,蓝溪那里可都受到省里好几次表扬了。”
李显笑呵呵的摆正电脑,看着上面ppt的标题。
【关于城市交通,铭城与市政府成立联运公司可行性方案】
“方案一:铭城出5000辆车,占股百分之70,市政府出资0,占股百分之30。”
“方案二:铭城提供技术支持,占股百分之30,市政府出资60亿,向铭城购买5000辆车作为入股,占股百分之70。”
“本公司专门用于运营大城市新型出租车,旨在解决日益拥堵的城市交通问题。”
李显看着本能的皱眉,出租车又不是没有,都多余了好么。
他忍着脾气再看下去,接下来就是城市交通各种数据,有现在的,有将来的对比图,看的头大,也不知道个真假......
但是别说,看着看着吧,还真挺好看的。
“陈教授这数据哪来的?”王市长扭头问了句。
陈铭微笑:“做过模型测试,八九不离十。”
李显点头,继续看。
接下来又是文字。
“无人车的所有信息,都由人工智能统一管理,前面有空位它可以遥控一辆车加速,没空位它可以遥控车近距离跟随,它不会走神,时刻保持这警惕。”
“它可以做到理论上的极限运输速度,并且做到最高的负载量,这在早晚高峰,将会极大的提升城市的快速运输。”
“上班族或者其他用车一族,可以用过app的叫车功能进行叫车,而人工智能则会分配最近的空余车辆在预定的时间内到达。”
“单人模式,没有司机,有着绝对的安静,乘客可以在车里闭眼小憩,可以听歌,可以看电影,甚至开个私密的会。”
“双人模式,拼车模式,如果是陌生人中间就会有一块挡板隔离,互不干扰,安全无虞。”
“同时拼车模式不仅带来更快的运输,还可以给上班族带来资费的大大降低,没有传统模式上的绕路,只有顺路,伱先下还是我先下的问题。”
“没有纠纷,加快整体运输。”
“路上有越多的无人驾驶车辆,行车就会越安全。”
“理论上排除掉鬼探头的行人,将不会有任何车祸发生。”
“而如果真产生了意外事件,所有的责任由新公司承担,所有赔偿一同负责。”
接下来的东西李显就暂时不看了,他已经看明白了,这是一次变革。
都说科技爆发会改变行业,消灭一些岗位,那陈铭给的计划书,变动的就是整个出租车行业。
“杭城有8000多辆出租车,5000辆如果能达到你ppt上说的数据,够肯定是够了......”
“不够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大不了再加。”
李显思索了一阵,微皱着眉问:
“陈教授,方案我看了,有可行性,但新的问题又产生了。”
“科技的变革是好事,我知道,但是,政府不止要开源节流,还要想着社会责任的问题,这8000辆出租车,背后可能就是两万个司机,两万个家庭,他们没工开,你让他们怎么办?”
“方案已经准备好了。”
陈铭拿过电脑,点开另外一项ppt。
准备的这么充分...李显看了一眼:“关于铭城科技建设人工智能相关机器人加工厂的地点选择要求与需要亩数。”
“你要在这里开厂?”
李显有些意外的看了陈铭一眼,颇感惊喜。
蓝溪的工人薪资,就是他这省会城市看了也眼热啊。
“我不能让别人没饭吃。”
陈铭笑了笑:“刚开始岗位少点,因为订单还没开始接,不过我保证,这批两三万的司机只要想干,我全包了。”
“一天八小时?薪资8万4千起?”
“当然,不过省会是不是要加一点?面子总要的。”
陈铭说完,李显一怔,然后频频点头,笑意甚浓。
“好好好。”
蛋糕做大了,交通还安全了,运输还加快了,预期可见都是好处,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
两个小时后,他热络的把陈铭送出市政府门口。
“陈教授,以后要多来市政府坐坐,多给政府提提意见,对于科技上的事,务必不能让我们这帮人跟不上时代啊。”
“谢谢市长。”
“造车的事情要抓紧啊。”
“一定。”
陈铭上车走人。
李显扭头就吩咐交管的人,“尽快落实,做一个可行性方案出来。”
仅仅过了一天,消息开始纷飞。
“铭城造车已经成功。”
“听说还在跟市政府接洽。”
铭城造车成功的消息立马传到了网上,还有人翻出了铭城在蓝溪试车的实车外观图片。
一上围脖,网友纷纷评论。
“车看起来还行,但是我不会买。”
“讲真,我再支持陈铭,也不可能买两座车。”
“这年头谁买两座车啊,连个安全座椅都放不下。”
“杭城傻了么,难道要买这种车,这有内幕吧!”
网友的一致负面评论,导致这个新闻的热度也不高,两座车实在是提不起兴趣。
而真正让这个消息引爆的,是两天后的一出合资公司公告。
“铭城科技和杭投杭交成立联合运营公司,铭城科技占股百分之30。”
“杭投出资60亿,向铭城公司购买5000辆车作为公司资产。”
网友顿时炸了。
这破车有人买?
还60亿?
网上的话马上被市政府监测到,陈铭很快就接到了李显的电话。
“陈教授,这事情恐怕还得你出面解释一下,项目没落地前,我们是越描越黑啊。”
“唔,好解决,给我一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