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水,就能种植红薯苗了。
萧逸赶紧去找杜维忠,去县衙库里取苗,还好这些苗都保存的还不错。
平江府一亩农田约六百平,要种粮食的话全部人工浇灌不现实。
如果只留出二三十平种红薯,就可以人工灌溉了。
杜维忠开始吩咐家家户户种红薯苗。
苗一一分发,虽然不多,也是一份希望,有水,有粮,也是一份保障。
况且红薯叶子也能吃,红薯藤也一样,摘了分段清炒,也好吃的。
红薯叶子和藤都生长的极快,不到几天,就可以疯长一片,可以撑过一段时间。
...
安国公府。
安国公得知此事很高兴,没想到萧逸竟能作出如此一番成就,也不枉他费了自己这张老脸。
到时萧逸凯旋回京,他也可在其他国公面前吹嘘一番。
“娘,那书生听说给什么红薯给灾民吃,大家撑了一阵子,如今又是打新井,又是种红薯苗什么的,好像治理的还不错。”苏蓉道。
“哼,这小子看来有那么点能力。不过你且再看看吧,一个小小的解元,也翻不起什么风浪。”
....……
平江府。
“相公,这红薯叶子都长成了,鲜嫩青翠,美味的很呢。”
宛儿正端出一盘红薯叶出来。
只见一片片小叶被炒的色泽鲜绿,质地脆嫩。
如今粮食短缺,有这么一样小菜已经很不错了,再熬熬,撑过这段时间就好了。
正聊着,便见沈青竹提了一个食盒走进来。
“萧大人,这是民女做的一点小菜,您尝尝。”
萧逸一看,竟然是番木瓜,一块块新鲜黄嫩的木瓜躺在盘里,看起来无比美味爽口。
“这是哪来的?”
“这是民女自家院子种的,还望萧大人不要嫌弃。”
“你这是哪里话,如今粮食短缺,你肯送来就不错了!”
“青竹姑娘来了。”宛儿从院里走出来。
“是,萧夫人,我带了些番木瓜您尝试。”
宛儿拿筷子夹了一块,“嗯,青竹姑娘,这菜确实不错!”
“如今饥荒,幸得萧大人和夫人帮助,咱平江府居民才得以脱困,这一切都要好好感激你们夫妻俩。”
“你这话说的,这都是我们该做的。况且相公是读书人,读书人的本心,不就是为国为民,兼济天下嘛!”
之后几人又说了会子话,沈青竹离开了。
沈青竹走后。
“相公,我怎么感觉这个青竹姑娘对你不一般呢?”
“哪有,她不是说了为了感激我们?”
“说不清楚,感觉她看你的眼神和看别人不一样。”
“宛儿是不是又皮痒了,净说胡话。”萧逸笑着伸手去挠她痒痒。
宛儿四处躲藏哈哈大笑。
两人正闹着。
杜维忠走了进来。
看到这一幕。
“萧大人和萧夫人的感情真好啊,两人伉俪情深,真是羡煞我等!”
“杜大人说笑了,杜大人有事吗?”
“萧大人,如今城里一片祥和,只是我昨日在路边看到一些居民捂着肚子在地上翻滚,说肚子疼。”
萧逸一想,是了,因为饥饿太久,他们狂啃红薯。
红薯本身含糖量高,质地坚硬,吃多了刺激胃酸分泌,造成肠胃负担,所以灾民会觉得烧心。
“是红薯的原因,红薯吃多了不消化,容易腹胀、打嗝。您这话倒提醒我了,明日给灾民集体做个体检吧!”
“体检?那是什么?”
“就是身体检查,有病治病,没病当然更好了。”
“那好,明日我会将城里所有的大夫请过来,让他们给灾民看病。”
“是,况且因为饥荒大家的身体多多少少有些损耗,检查一下也是好事。”
“还是萧大人想的周到!”
次日,衙门前的空地上,搭起来了一个临时免费体检站。
衙役们四处敲锣告知灾民,衙役门前可以免费看病,分文不取。
然而很多灾民听了连连摆手,四处逃走。
六位大夫在门口坐了一早上,来看病的人寥寥无几。
“常旭,怎的半天没人来?”沈青竹拉住一个衙役问道。
“青竹姑娘,这些灾民讳疾忌医,怕检查出什么病,一律不愿意,还有的可能怕花钱。”
“我们说了不收钱啊。”
沈青竹上前拉住一个灾民,“我看你脸色蜡黄,肝郁气滞,胁肋胀满,我来给你看看!”
那人挣开,“青竹姑娘,你去看别人吧!别看我了。”
那灾民推开她,急急忙忙走了。
“这不行啊,这样下去,谁还来看病。”
这时有个人突然躺地上,翻滚着揉肚子,“我肚子好痛啊,好胀啊,我几天没出恭了!”
“来,我看看!”沈青竹连忙给那人揉了揉肚子。
“你这是胀气了。”
“那怎么办?”
“我给你开几副药,你去城西的回春堂去拿药。”
“药收钱吗?”
“不要,都是不收费的。”
那人听完一喜拿着药单跑了。
其他人见状,纷纷涌上去。
“给我看看!”
“我也要看。”
“还有我,还有我!”
“大家排好队,女的来沈姑娘这边,男的去杜大夫那边!”
“怎的男女还要分开啊?”
“这是为了你们着想。”衙役常旭道。
有想在沈青竹那边看病的汉子不舍的多看了沈青竹几眼,又不情不愿的跑到杜老头儿这边来。
她本身生的漂亮,虽然带着纱巾斗笠,就是蒙着面,也抵不住她浑身散发的出尘清冷气息。
很快六条队形,一上午已经看了好些人。
多数是因为经常吃红薯导致的便秘,胀气,还有的就是长期劳作带来的身体损耗,什么腰酸背痛什么的。
萧逸想之后要给他们吃点易消化的。
萧逸决定以后给他们吃红薯煮稀饭,红薯切小块,和粥煮烂,再放点红薯叶,放一点点油减轻肠胃负担。
尽可能的让灾民吃的营养一点。
由于粮食和水的问题解决,镇上少量的店铺也陆陆续续开业了,朝廷的粮食也到了。
红薯也在长,一切都在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这日,萧逸正在记录灾民的死亡数量。
门外有人来报。
“萧大人,外面有一伙人马赶来,正在院外呢!”
“人马?”萧逸好奇,这个时候谁会来这。
就见宁王骑着马赶到这里。
“萧逸,没想到你来这里送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