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声音清如灵泉,好听的紧。
沈青竹不自觉掏出帕子给萧逸擦水。
萧逸也不自觉伸手想要去摸她白嫩的脸。
正在这时,宛儿出现了。
“相公,下雨了,你怎的不回家?”
她拿着伞挨过去。
“沈姑娘,也给你一把。”
“谢……谢谢萧夫人!”沈青竹低垂着头,脸色不自然的走掉了。
少女羞涩的面庞不见。
她摆动的衣裙,却在雨中划出一道靓丽的弧线。
...
次日。
济病坊。
“青竹姑娘怎么今天没来体检?”萧逸转头问身边的衙役。
“她生病了,跟杜大人告了假。”
“这孩子……怎么也不和我说。”
萧逸去了沈家,便见沈青竹躺在床上,一张小脸极度潮红。
“青竹……你这是怎么了?”
“萧大人!”她起身唤道。
萧逸按住她。
摸她额头。
“你额头怎么这样烫?”
“大人,我无碍的。”
“怎么无碍,肯定要退烧才行。”
萧逸拧眉去了厨房,烧了一壶水,又煮了一锅姜汤。
沈青竹觉察到萧逸眼里的担忧,是真的吗?
她一个小小医女值得这萧大人这样吗?
“我先跟你退烧吧!”
“萧大人,青竹怎么值得?”
“你先别管。”
萧逸将帕子在热水里拧了打算跟她物理降温。
“青竹,我们那边都是把衣服脱了,用热水擦拭前胸后背。你介不介意?”
“大人...这...”萧逸知道她不好意思。
“这个方法是物理降温大法,可以很快让体温下降。你相信我吗?”
迟疑一会儿,沈青竹还是点点头。
毕竟他有那么多奇思妙想,且都很对,她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呢。
沈青竹将薄衫一层层解开,只留下一个青绿色的肚兜。
淡淡的豆绿更衬着她的皮肤莹白如雪。
萧逸转过头,看了几眼,抬手擦拭。
他没想太多,昨日她淋了雨受了凉,又发着高烧,加上饥荒长期亏空,每日看病又那么辛苦,萧逸真怕她倒下了。
这个时代,一个小小的病都可能要了一个人的命。
萧逸拧干帕子,再次抬手擦拭上去,刚碰到,沈青竹身子一阵颤栗。
“萧大人....”她咬唇。
“是不是太烫了?”
“不....不是...”
萧逸正擦着,门外突然来了个人。
“淫贼,敢伤我师姐!”
那人破窗而入,萧逸脖子上瞬间架了一把刀。
沈青竹赶紧用被子蒙住身体。
“卫辛,你怎么来了?“
“我不来,你不就被这登徒子奸淫了?”
“萧大人是为了帮我退烧。”
“退烧?我从未见过退烧要脱衣服,这种方式,不是淫贼是什么?师姐,你年轻单纯,别被骗了!”
“卫辛……你出去!”沈青竹咳嗽了两声。
“我不出去。”
“那你放了萧大人!”
“这位小兄弟,你真的误会了!”
卫辛还想拔剑杀萧逸,萧逸两指将他的剑一夹。
随后两指一弯,卫辛的剑就掉地上。
“你……”
“萧大人!”
“沈姑娘,下官告辞!”
萧逸转身走了,留下明显不悦的沈青竹。
“卫辛,你.....你知道他是谁吗?他是此次救灾的宣抚使。”
“我管他是谁,总之,他对你不敬。”
“他那不是,他...只是……”
“算了。”沈青竹懒得解释了。
“你怎么过来了?师父呢?”
“师父在药王谷修炼呢。听说你家这边饥荒,让我过来看看,没想到看到这一幕。”
“嗯。”
“姨母叔父,阿达都还好吧?”
沈青竹摇摇头,“不好,他们都死了……饿死了……”
沈青竹一脸悲伤。
“师姐!”卫辛不忍再问。
沈青竹六岁拜入药王谷医圣公孙妊为师,三年前下山回家。
之后就是饥荒。
“对了,你刚刚说的那个人……到底是谁?”
“他就是救了我们全平江府的人。”
“...那个登徒子,你要小心他。”
“卫辛,你误会了,他从未对我有过逾矩。”
“总之,你要小心。”
“行,你这次来有什么打算?”
“师父交给了我一个任务?”
“什么任务?”
“让我找一个医术宝典。”
“什么宝典?”
“我也不知,她说让你随我一起。”
“可我已经退派了。”
“师父说,你退派了也还是她的人。”
…………
衙门。
入夜,萧逸和宛儿躺在床上,萧逸抱他,她不理。
以前她会转过来,两个人耳鬓厮磨一番再睡觉。
这次不知怎的,萧逸听到一阵抽泣。
“宛儿,你怎么了?”萧逸将她的身子掰过来。
“相公,你为何不早点告诉我?”
“什么?”
“你和沈姑娘的事。”
“我们没有什么啊?”
“还说没什么,你看!”宛儿从枕头下抽出一张帕子。
萧逸一看,是上次他们俩去看病人的时候,萧逸胳膊被柜子擦了一下,划破皮,沈青竹给他简单包扎了一下。
这是很小的事情,萧逸没放在心上,自然也没说。
“是真的嘛?”
“是的,我真没骗你。”
“那今日呢,你还去给她看病,熬汤,而且你还……”
“你跟踪我!”萧逸冷了脸。
“不是,是我也得知沈姑娘生病,想去看看,没想到看到那一幕。”
“我说我在用物理降温法给她退烧,你信吗?”
“我信,相公说什么我都信。”
“那好,不许再生气了。”
“相公,那你以后收沈姑娘嘛?”
“你希望我收吗?”
“这看你。”
“看我?那你不许吃醋。”
“我不吃醋。”
“好宛儿。”
萧逸闭眼安心睡着了。
不知为什么,宛儿却睡不着,她觉得自己越来越依赖萧逸了,好希望自己是他唯一。
可是相公那样的男人又怎么会只有一个唯一呢。
宛儿攥紧被子,鼻子轻抽了抽,落下两行泪来。
…………
几天后天晴了。
干涸土地因为有了雨水的滋味,滋养起来。
萧逸决定制作两个农具,一个是翻地犁,一个是灌溉水车筒车。
他照例请来城里的工匠制作。
翻地犁之前在石塘村用过,翻地效率极高,用它翻一天,两人就能翻十亩。
不仅缩短时间,还可大大提高效率,且土质会更松软。
杜维忠听完,神色激动道,“那不是居民马上能种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