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眼龙像没事人似的:“回来了,你们在聊啥?”
田玉珠把找木匠的事情告诉他,他顿时拍拍胸口:“队里那木匠老哥我熟,我现在就带你过去。”
别看独眼龙在生产队里整天没正事干,但他自己有一套处人的方法,倒也结识了些有用的人材。
就比如队里这位木匠。
用独眼龙的话来说,别看他岁数不小,但人家是三代木匠,到他这代,手艺活已经绝了。
就这样,两人离开了供销社,赶紧去找木匠。
路上没人的地方,田玉珠才问他阿乌村那边的情况。
独眼龙想起来还是有些后怕:“那伙人当天晚上确实越境到了阿乌村,还找到我叔家,把屋里翻得乱七八糟。”
“这事闹得我提心吊胆的,生怕我叔和多丹会出事,只好听你的话,去找南部军区报告,军区那边还真上了心。”
“说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要保护,这段时间那一带就增派了士兵,现在别说我叔他们,整个村子都安全多了。”
田玉珠松了口气:“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她把设计好的图纸拿给独眼龙:“这是我设计的吊坠图,下次你再去阿乌村的时候拿给多丹。”
“行,放心吧!”
独眼龙把图小心收起来。
才有机会问田玉珠关于服装厂的事情,两人边走边聊。
很快就找到了木匠家。
木匠是个六十多岁的小老头儿,穿着身洗得发泛白的蓝色中山装外套,精神样貌非常儒雅。
但胆子有点小,听说是私人要做这么多,他不敢的摇摇手:“那我不敢答应。”
独眼龙顿时急道:“哎我说兄弟,你这脑子是被门挤了还是咋的,人家厂子都是镇长亲自批准建的,你还不敢做,有钱赚你还不想赚,是嫌家里口粮多还是咋的?”
木匠讪笑:“家里都穷得揭不开锅了,哪有啥多余的口粮嘛。”
“那为啥不做呢,你算算这些东西全做完你能赚多少,我给你算算,少说也得赚一百多块,一个工人差不多快半年的工资了,你不想赚?”
田玉珠开给他的工钱很高。
条件就是他老人家识货,所用的木材得他帮忙买。
然后活计就这么多,无论他三天做完还是三个月做完,反正就给这么一笔工钱。
其实算算已经不少了,现在工人一个月工资才二十多块三十块。
木匠媳妇在里屋咳嗽了几声,像是身体不大好的样子。
气虚微弱的说道:“要不你给他们做吧,现在世道不一样了,家家户户都在想着法子赚钱,你做完工,正好可以买些粮食。”
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好几张嘴等着吃饭呢!
独眼龙也劝道:“做吧,不会出事的你放心。”
木匠这才动摇,点点头:“行,我保准用最快的时间给你做完。”
田玉珠大喜:“叔,那我给你木料钱。”
“钱拿给我,我跟他一块儿去进木料,你别折腾了,好好在家里歇着。”
不知不觉中,独眼龙把田玉珠当成自己闺女似的心疼了。
看她挺着个大肚子来张罗这些事情,挺不容易。
田玉珠当然乐意,关键时候大家都帮她的忙,这是她的福份。
从木匠家里出来,她给独眼龙拿了一千块钱。
独眼龙说用不了这么多,退给她五百块:“其他的多退少补。”
田玉珠也不了解这个年代的木料价格,就随了他。
两人又去了厂房。
这也是田玉珠头一次见到换了新瓦顶的厂房,整个小院焕然一新。
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屋里的地板以前是公家就用水泥打过,也打扫得很干净。
大大小小加起来一共六间房。
最大的两间,一间做生产车间,一间做仓库。
剩下的向阳一间小屋,田玉珠用来做办公室。
还有间离大门近的,独眼龙说:“得,我搬这里来住吧,反正最近金墨已经稳定多了,我得来守着,这么好的厂房,要是让人给破坏了,那不得心疼死。”
“叔,那不得委屈你了?”
田玉珠觉得让他守大门有点屈才。
小老头儿可精得很。
独眼龙立刻摇手:“别说那些,反正晚上我就守厂房,白天我可以跟你跑生意,如果晚上我在阿乌村回不来,就让那小子来守。”
“谁啊?”
“阿响。”
独眼龙咳了一声:“回到镇上我就听人说了,你男人挺看重阿响,这小子也变了,说是要好好表现,将来他也想当兵。”
田玉珠笑笑:“那行,反正守厂房的人咱们得信任,你来安排。”
“好。”
独眼龙打算今天晚上就搬过来了。
没有床也容易,他出去捡些断砖回来垒一垒,去金菊家抬几块木板,再把自己的被窝抱来铺上。
得,这不就有得睡的地方了。
有了独眼龙的这番归置,厂房好像有点模样了似的,田玉珠心里很高兴。
同时让她高兴的是,自打那次她帮金墨做过催眠安神,再结合她开的中药方子。
这人好像变化还挺大,整个过程竟然跟着独眼龙跑出跑进的帮忙。
看到田玉珠,还会点点头。
“叔,墨叔的变化挺大,后来他开过口讲话吗?”
独眼龙说:“有时候会嘟嘟喃喃的说两个字,也不知道他在说啥,不过乔老太太可高兴了,见儿子有变化,她老人家这几天精神头好得很。”
乔老太太七十多岁,儿子是疯的,孙女到这个岁数还没嫁出去。
她的心病只有她自己知道,难得儿子病情缓解,自然高兴了!
田玉珠微笑:“那就好。”
能为乔奶奶做点事情让她愉悦,她觉得一切都值得。
就这样,厂房设施之类的事情就交由独眼龙处理。
田玉珠在回军区之前,去供销社给红星布料厂的销售员经理段山打了个电话:“喂,段经理,你那边可以给我发布了……”
有厂长事先打过招呼,又有合同在手,段山自然不敢怠慢:“行,你说吧要哪些布料,要多少。”
接下来的几天田玉珠就在军区带着军嫂们赶工做衣裳。
虽然只有一台缝纫机,但胜在人多力量大。
五天之后,第一批衣裳五十件,已经由施振堂送到县城,直接邮递发往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