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让周梓翔遗憾的就是无法同梁康商议自己将目光瞄准向船厂的计划,这是在向雁北上途中随着琮门的壮大发展显现出来的问题。
但遂即周梓翔又释然,书信中梁康提及加大货运业务铺设的要求,晋陕之地已经出现大规模匪乱,到时沿江及其运河航运定然繁忙,迫在眉睫时再要购买或者定造货船便没有时间效应,梁康素来讲究远瞻,按照这个思路,发展琮门自己的造船业务算是未雨绸缪。
梁康无忧,北上京城又是一个格局的打开,应天府及其周边做事如今又有嵇宿、游世境等人明里暗里的支持无不顺利,周梓翔整个人精神振奋。
就按照自己的思路放开手脚去做。
周梓翔绝对想象不到自己的这个举措将会给梁康带来多大影响。
因为商业的发展及其跨地域贸易需求,此时的江南已经形成了发达的水运网络,也推动了民间造船业发展,运河是江南连接顺天府的主要通道,产自江南地区的瓷器、丝绸、蔬菜瓜果等物品得以通过水运的方式运至京师,实现自南到北的物物联动并形成城镇、手工作坊、河道三者相互依存的关系,盘活了经济发展和商品贸易。
此时应天府、镇江府及其沿海区域大量分布有造船作坊而且分布之广、规模之大、配套之全达到了古代造船史上的最高水平。
民间造船以渔船、游船、客货船等居多,朝廷禁止民间建造海船,但沿海普遍存在私造两桅三桅大海船的现象。
一切因素的叠加导致了周梓翔做出这种决定,因为应天府商市的洗牌,琮门强势崛起,货运能力却滞后了琮门运输业的发展而这又是梁康重点规划突破的领域。
商市的金银满钵也足够提供造船业后期发展的资金,北方匪乱、灾乱加大了南来北往的人员、物资流动,这些在周梓翔眼中都是做出决定的依据和判断。
还有一个前提就是朝廷颁布禁海令,朱由检时期的大明造船业虽然不及明中期却有大量的造船技术和工匠流落到民间,在具备资金的前提下周梓翔完全具备快速发展起琮门造船业的条件。
资金更不是问题,商市的回报需要时间,周梓翔背后有苏州府商户,按照梁康当初联合苏州府商户抢夺曹家商市并让出琮门传统市场的模式,同样以分红的方式自苏州府商户筹集资金不难。
万事俱备!就待筹备后造船作坊开张给梁康一个惊喜。
也就在读完梁康书信之后,向雁忙碌半日,遂即又出应天府快马加鞭离去,这一次向雁不是单人匹马,郊外有已经伤愈的沙桐所带领十多名琮门人员及其周梓翔亲自安排的两名得力管事将随同向雁一起赴京。
周梓翔通人情世故,梁康是营救了当朝殿下,但京城非应天府可比,梁康进京期间方方面面都需要打理,梁康不一定熟悉,关键是没有时间。
梁康上京城的消息还是仅限在琮门少数人员当中流通,黄昏时董婉儿、李香香折返便收到了一份书信。
两位姑娘比以更加的忙碌。
名为“水云轩”,由董婉儿设计、制作专卖各色糕点的食铺已经开业,预料之中的生意兴隆。
明月楼早就打出了糕点口碑,董婉儿、李香香虽然脱籍但热度不减,糕点又是以米、面、豆类等为主要原料,配以各种辅料、馅料和调味料,工艺精湛,口味各异,一经推出便在应天府中掀起一股抢购热潮。
起初主要的群体是周梓翔发动起来苏州商户,随后是柳烟是为代表的青楼,继而快速蔓延到文人才士、富贵贾商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中。
青楼待客,清茶糕点,怡情又能彰显品味,霁楼直接从“水云轩”订购,仅仅是霁楼消费就达到了董婉儿、李香香所经营四家糕点铺的产量顶值。
糕点又利于长久保存,南来北往的商客也多半要顺手购买一些,董婉儿、李香香应接不暇。
此时如若梁康在应天府,按照梁康另外空间的意识,多半就要提出开设生产作坊,量化生产,推出订单业务之类的发展策略。
当然这个空间是没有专利之说,否则梁康就要大规模的申请专利和注册商标。
知道生意多半会红火,但就没有想到如此的供不应求,忙忙碌碌的两位姑娘没有想到扩大生产规模。
首先是脱籍之后需要思维的转化,再次就是董婉儿始终执着的认为只有亲身亲为才能心安糕点的口味、质量。
其实当中还有董婉儿的一种寄托。
糕点当初本就为了梁康制作,如今生意红火,但生产却依旧要自己完成,别人制作,就少了那份情思。
为了避人耳目,也因为返回应天府的向雁繁忙,信件直接由琮门人员转交。
夕阳回落到庭院的时李香香带着好奇拆开书信,董婉儿则同丫鬟在厨房忙碌糕点。
想着明日需要供应糕点的数量,心无旁骛的董婉儿猛然间就听到院内传来一声惊呼。
手上还沾着面粉,董婉儿走出厨房。
“香香姐……,怎么了”
李香香眼神直勾勾看着手中信纸,对于董婉儿的呼叫恍若未闻。
皱眉从身后靠了上去,手挠痒向李香香的时候视线的落点看到了再熟悉不过的字体。
“是公子,呃”
董婉儿软绵绵的靠向李香香。
夜色彻底的覆落,李香香亦如往常般点亮灯火,但此时两位姑娘清秀绝丽的五官已如重生般焕发出幻彩。
书信的内容更像是在讲故事,娓娓道来的提及如何遭遇朱慈照,北上淮河直抵达风陵渡,诸如乔半山领悟空明拳,自己成为神雕侠的趣事在梁康妙笔生花讲述中给人诙谐、放松感。
最后梁康提及要护送殿下到顺天府,问及乐坊的组建,如若乐坊尚未组建需要加快行动,尽可能的吸纳自青楼脱籍但影响力十足的才艺女子加入。
心如毫发的梁康稍微的解释了下,提及北方瘟疫、旱灾造成千里赤地,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京城之行除护送殿下之外亦有通过朱慈照面见皇上请愿赈灾的想法,而乐坊就是赈灾计划实施的第一步。
董婉儿、李香香纵然聪慧也想象不到梁康的设想是利用乐坊,模仿后世赈灾演唱会的套路。当然其中是需要对表演形式、宣传实施大刀阔斧的改变。
包括前期的宣传。然后将应天府及其周边文人才士、富商纳入到赈灾群体中,远一点,梁康甚至想到了利用朱慈照和田贵妃扯虎皮做宣传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