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国家,或者是因为原本粮食产地非常少,在遭受灾害后急需找到生存的来源。
或者是因为原本拥有太多粮食产地,在灾害前一直在进行着粮食出口贸易,甚至说垄断着全球的粮食交易。现在地位受到严重影响,急于想要稳固自己的地位。
过去几十年,一直用粮食操控全球,哪怕还有六分之一的人口在饥饿中挣扎,也并没有改变他们的想法,或者说这反而给了他们可以更好操纵的机会。
现在,粮食产区遭受了巨大的影响,失去这么有力的‘武器’,自然不能接受。因此,粮食问题不仅仅是因为稀缺而涨价的问题。
穆兰将自己的思绪重新放在讨论中,她觉得沉重了很多,挪威并不是粮食出口国,至少完全算不上出口大国,那么在这里提到粮食问题,原因是什么,不言而喻。
“气候的变化不仅是种植面积减少,还有,植物的改变。”又有一人开口,“气温、湿度的变化,会使已经适应原本环境的植物不能很好的生长,甚至不能生长。
而,粮食也是植物的一种。当然,可能会产生新的可食用、可大面积种植的植物,但,这需要多少时间?有没有时间等待?”
场内又出现一阵静默。
事实,大家不是不知道,只是,可能,不去思考,不愿思考。
“天幕不是唯一解决方案,也不是可行性最高的方案。”终于有人打破了沉默,也将讨论引回正途。
“其他方案?可行性?有吗?”有人嗤笑一声。
“在高原上建筑房屋?高原上或许可以建房,生活物资从哪里来?海平面是上升了,高原还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要多少年才能够有足够的氧气?
在海上建立浮堡?以现在越来越肆虐的风暴,要多少财力和物力?要多少时间?
又能承载多少人?现在淹没的是只有几个小国家,可有多少国家失去了多少沿海的发达城市,工业遭受了多少重创?如何解决?
海上浮堡建立了给谁住?不给谁住?如何制定规则?
不管是在高原还是海上,是否要占据现归属国家的地盘?如何做交换?高原或海上居住人员的生活物资从哪里来?
室内人工环境培育?那需要多少建筑?动力支持?”
穆兰也在思考,原来其他解决方案是有迁徙至高原居住,欧北有大量山脉、美洲也有山脉,但山脉不代表能适合人类生存,哪怕没有缺氧的问题,地势地形就是个问题,所有人都散居吗?不现实!
高原,各大洲都有高原,只是面积、气候条件和现状不一样。
比如黑州的高原,原本是所在州最好的农作物生产地,也是那边人口聚集地。那里气温适宜、雨水充沛,但因为没有规划的不当利用,树木不够,水不能留住,雨季时会造成高原下河水的泛滥,旱季时,高原下会极度缺水。高原上也是靠天吃饭。
现在温度和雨水量是在增加,但也没逃过旱季和雨季的交错,雨季水量更大,河水泛滥造成的灾害更大;旱季,温度的上升,干枯的草原时不时爆发火灾,人们生存的更为艰难。
还有几个高原,要不是原本就是当地的主要农业区,是人口聚集地,能承载的迁徙人口数量有限,要不就是面积太小,难以再加以利用。
可以依赖的最好选择,是占据了华国四分之一陆地面积的世界屋脊。
世界屋脊上的神山被称为世界中心,离海岸线比较远,平坦的面积不少、整体高度足够,原本居住的人就非常少,如果改造成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最少能容纳半个欧北的人口。
另外,世界屋脊里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之前一直没有被开发利用,保留情况良好,且还可能探测出更多的矿藏。
最大的问题,就是华国的管控。
说话的人看似在否定,难说不是在引起大家对高原的筛选,将目标放在对他国主权的侵犯上。
穆兰继续保持沉默,在座的人中也有一多半的人还没有开口。穆兰从大家坐的位置上可以看出他们大致属于哪一个阵营。
现在看来,有支持天幕的,有反对天幕的,剩下的,其实是支持天幕,或者说是支持所有可能方案的人,这些人,最大的目的,在今晚看来,不是压倒反对天幕方,而是让另两方放下分歧,将关注点分一些在其他方案上。
他们希望在其他方案,比如高原迁徙上拉拢反对派支持,让支持天幕的人不排斥。至于天幕方案,最好不把冲突摆在明面上,让反对派的关注放在高原迁徙上,对天幕方案不在意,也就是不再阻挡。
穆兰看了看身边的哈维利,哈维利目前为止还没有发言,讨论开始前,来找哈维利的两个人,一个坐在反对天幕的阵营,一个在第三方阵营。哈维利和穆兰,目前是坐在支持天幕的这一边。
穆兰右手边,就是第三方阵营,对面是反对天幕的阵营。
很早之前,穆兰已经知道华国是支持天幕的。华国有着在灾难面前众志成城的良好传统,华国认为,这是全球的灾难,大家需要团结起来一起共渡难关。
实际上华国受到的影响虽然不少,但却是最早进行有效应对的。
在灾害还未产生,影响环境的数据出现警示时,华国就已经主动在努力改变。不仅在国际上支持最早提出环境保护的国家的提议,也积极在国内作出了重大改变。
即使华国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仍然让赚钱为环保让路,不符合环保的企业全部关停,所有环保项目都获得更多的支持。
华国是节能照明设施使用率最高的国家,所有公共道路和政府设施都百分百使用,民间使用率也接近这个比例。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华国已经不间断地做了五十多年。而,这是在华国人口数量大与可耕地面积小,且之间差异巨大的基础上进行的。华国在粮食增产和无土、立体培植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