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军事部署的前置调动,曹操感受到了明显的压力,也是急忙调派重兵布置在兖州的陈留一线和青州的济南一线,针对性的防范李世民的包围。
曹操回到自己豫州大本营后,也是积极扩军备战,试图将自己的军力恢复到战前水平,曹操这次不仅无功而返,却还损失了近十万雄兵,最终只有不到十五万兵力,青州也被刘备偷袭去一郡,可谓损失不小,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也采纳了郭嘉休养生息的建议。
不过随着李世民军队的调动,双方剑拔弩张,似乎战火即将一触即发,即将在中原大地上演曹操和李世民的巅峰对决。
这让天下诸侯都眼巴巴地看着他们大打出手,自己好从中渔翁得利,不过似乎他们只是空欢喜一场,李世民将部队调动后,并没有大举进攻的意思,反而偃旗息鼓,继续练兵去了。
曹操也算是长舒了一口气,毕竟他还尚未从上次大战中恢复元气,此时开战绝非最佳时机。
与此同时,李世民早已暗中将一大批军械、盔甲运往各大主力军团,得益于继承和召集了一大批汉朝官营的军械匠人,李世民在长安蓝田县和并州太原郡秘密兴建了大型的军械制造局。
加上从并州运过来的优质矿石,成批量的横刀、陌刀、长戟、马槊、长枪等武器源源不断地被生产出来,装备军队,军队的强大,也是军械的强大。
而且加强了远程打击的能力,李世民借鉴了唐朝的弩箭,耗费巨大精力制造出了五种弩箭。
第一种是叫做伏远弩,射程三百步(450米),主要用于远程打击,远距离杀伤敌军,弩箭粗重,威力巨大。第二种是擘张弩,射程二百三十步(345米),用于中距离上打击敌人移动目标,或者用于守城。
第三种叫角弓弩,射程二百步(300米),第四种是单弓弩射程一百六十步(240米)。骑兵较多使用擘张弩,弩箭威力、准确和射程在弓箭之上。
最后一种威力巨大,叫做车弩,车弩是把弩放在战车上,多箭齐发。射程可达六百米,威力巨大,甚至可以用来破城。
李靖在《卫公兵法》中说,“其牙一发,诸箭齐起,及七百步。所中城垒,无不摧陨,楼橹亦颠坠。谓之车弩。”
除了这些杀伤力极大的武器之外,大型的攻城器械必定不能少了,唐朝时期十分先进的飞云梯提前问世,李世民将其做了很大的改进,首先是对主梯进行固定。主梯的底架做成一个六轮车,主梯固定在底盘上,起到了简化架梯程序、缩短架梯时间的作用。
以及还有大量的投射车和撞车等一应先进的攻城器械,都是李世民为了未来战事做得精心准备。
同样这些武器装备全部都秘密运送到一线军团,快步换装,同时囤积军械,为大战做准备。
…………
另外,为了加强士兵们战斗的积极性,执行了严格的军功制,非有大功不可升迁,每个军团中都配有行军长史和行军司马等职位,一来配合军团主帅管理日常琐碎的事务,二来也是为了记录各军中的军功。
另一方面,配合军功,推行均田制,凡是立功的将士,无论是否受伤还是战死,一律赏赐永业田,并且军功越多赏赐越多。
阵亡和伤残的将士家属也会分到永业田,并且还会免除一定的赋税,确保家属生计能够保障。
东汉末年战争频发,百姓流离失所,死于战乱的更是不计其数,因此大量的无主田闲置出来,给了李世民推行均田制的机会。
虽然李世民也很想推行府兵制,单府兵制度建立与南北朝时期的西魏政权,到了唐朝已经有了百余年的历史,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府兵制度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兵农合一,平时耕种,战时打仗,武器自备,因此在汉朝末年推行府兵制并不成熟。
当然了物质的激励虽然重要,精神激励更不能少,让将士有荣誉感,让将士们受人尊重,崇尚勇武。
为此李世民在长安骊山上修建了一座英烈祠,恢宏壮丽,巍峨气派,专门纪念为统一国家而牺牲的将士,英烈祠分为三大殿,前殿是祭拜普通士卒,中殿是战死的将校级将领,后殿即为战胜殿,主要祭拜军团郎将以上的将领,比如裴元绍就在此供奉,让人祭拜。
当然了像冀州、并州、幽州和司隶也都分别在风景秀丽的山上兴建了一处英烈祠,供人祭拜。
此举极大地加强了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荣誉感,所有将士都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
通过以上举措,既加强了军功赏赐,让将士们实实在在拿到奖赏,物质层面得到满足,就算战死也不至于有后顾之忧,另外英烈祠的兴建,更是让这些大头兵感动得无以复加,都梦想着能进入英烈祠,受后人敬仰,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