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阿瑶又要闭关?”叶将军府中,李氏听到半夏的回禀后,惊讶道:“既然是闭关,为何一定要在王府中?殿下可是觉得,叶将军府不够安全?”
“夫人放心,三姑娘在王府中,殿下自会保证她的安全。”半夏垂眸,恭恭敬敬道:“此外,姑娘出关的时候,大概恰好能赶上九姑娘的婚事。所以,及笄礼的事情,就不必费心张罗了。”
“这也是宸王殿下的意思?莫不是到了那一天的时候,会有歹人前来捣乱?”李氏蹙眉沉思了一会儿,仍旧未能抓住问题的重点。
“也是三姑娘自己的意思。”半夏沉静地说:“姑娘出关后,就得远赴东平州一行,只怕也没有时间补办。”
“哦,这样好了,我便先命人准备着行装和人手。如此,等启程的时候,也不至于太过忙乱。”李氏忽然觉得,在小女儿的事情上,她能做得其实不多。大部分的事情,都被宸王府大包大揽了过去。
“王府里也会为姑娘准备人手和行装,夫人也不必事事俱到。”半夏以公事公办地语气说:“另外,三姑娘吩咐了,水云居里的下人,除了婢子和含嫣外,都是姑娘从南疆选送过来的,品性和武道资质都是上等,也熟悉南疆的风土人情。所以,若是准备人手的话,就从她们中挑。具体的名单,最好还是等姑娘自己决定。”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欢迎外人,所以,谁也别想往里头安插自己的人。
“这样好了,等她出关了,我亲自与你们姑娘谈。”李氏微微叹了一口气,说:“告诉你们姑娘,等启程的时候,务必来我这个做母亲的跟前辞行。若是再如上次一样不告而别,休怪我不认她这个女儿!”
“是,婢子一定把这话原封不动地带给姑娘!”半夏一语尽,施了一礼,敛衽低头道:“如此,婢子告退!”
李氏微微点了点头,半夏依礼退出了房间。
“夫人,三姑娘似乎又与您生疏了!”侍立在李氏身侧的采苓担忧地说:“婢子觉得,三姑娘一进了宸王府,就对咱们越发冷淡了。”
“你是觉得,宸王府不想让阿瑶与咱们太亲密?可是,这又是为何?”李氏在原地转了几圈,忽然警觉道:“他是不是发现了什么端倪?宸王城府甚深,一向难被人看透。其实,就连他怎么就看上了阿瑶,我心里都不清楚!”
“宸王殿下行事一向神秘莫测,不过,他对三姑娘应该是真心吧?这世上,愿意为未婚妻亲手做发簪的男子,应该不多。”采苓想起过去的曾经,感叹了一句,小心道:“夫人,咱们的事情,真的要一直瞒着三姑娘吗?你们毕竟是亲母女,若是总这样瞒着,早晚都要生疏的!”
李氏摇了摇头:“此事事关重大,不能轻易向外吐露。阿瑶固然聪明而谨慎,可她身边的楚渊同样不简单。楚渊,他到底流着龙骧国楚氏皇族的血!我不能冒险。”
“那么,等三姑娘嫁与宸王殿下之后呢?总有一天,她会发现事情的真相。到时候,她岂不是要在家人和夫君的对峙中,左右为难?”采苓动容道:“到时候,您让她如何选?夫人,恕婢子直言,三姑娘自打出生后,就没过过一天好日子,没享受过多少血脉亲情。她这一生,太苦了!”
“我如何不知道这些呢?”李氏眼里现出一抹浓重的哀伤,低低叹道:“谁叫她是我的女儿,谁叫她的身上流着李氏的血呢?算了,等大业有成后,我一定好好补偿她。”
可是,迟来的亲情,还是亲情吗?采苓眼中现出一抹黯然,却歇了继续劝说的心思。她知道,李氏宁愿牺牲自己一生的幸福,牺牲自己的性命,也不愿意背弃那个曾经的诺言。
时光无声无息流逝,不知不觉地间,秋天在菊黄里渐渐老去,十月的第一场雪把冬天送到了人们眼前。
天和帝依旧在太庙赎罪祈福,沈皇后则在坤宁宫里独揽大权。
九月十二日,萧家家主兼吏部尚书萧沐风上书,以年迈体弱之故,请求允许他辞官致仕,颐养天年。
右丞相魏弘毅和叶家主叶诚死命挽留,刑部尚书钱毅与成王一系的人马同样表示反对,沈皇后却越过了右丞相和朝臣,以天子的名义下诏,准萧沐风致仕,并提拔了自己的娘家侄儿,一个名叫沈行之的年轻人为吏部尚书。
这下子,朝堂炸了锅。魏弘毅和钱毅作为天和帝的死忠,率领一干文武官僚在朱雀门前长跪不起,向沈皇后施压。就连太子也跑去坤宁宫劝谏,请母后收回成命。
沈皇后假意让步,表示会更换吏部尚书的人选。然而,九月十三日的早朝上,大理寺监正沈秋实上书,弹劾刑部尚书钱毅参与萧太后谋反一案,并以若干封商讨谋反事宜的密信,以及康郡王的证词为证据,请求皇后下旨彻查。
沈皇后准奏。当天,御林军查抄了钱家,搜出了大量金银玉器,贪污受贿的账本,以及龙袍和若干御用之物。
沈皇后立即下旨,以谋反之罪捉拿钱氏一族中人,族中成年男丁一律问斩,其余人等发卖为罪奴。有姻亲或师徒关系的官员也受了牵连,有的被免职,有的被降职,还有的被扣上了“谋逆”的帽子,入狱问罪。
谁也没想到,萧太后谋逆案开审后,第一个流血的,居然会是做为主审官的钱毅。
一时间,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右丞相魏弘毅在朝堂上哭求,表示不相信钱毅会谋反,要求刑部和大理寺重新核查此案,慎重处置。叶诚和成王一系的人附议,并怀疑沈秋实伪造证据,陷害忠良,要求重审此案。
然而,沈皇后以证据确凿为由,驳回了魏弘毅等人的请求。如此一来,明眼人都知道,沈皇后这分明就是在拿钱毅来立威,报复他不许沈行之担任吏部尚书的举动。与右丞相的悲愤交加不同,左丞相于秋贤、御史台大夫**山等人选择了沉默,兰家人则站到了沈皇后一方。
随后,沈皇后再提吏部尚书的人选时,有擅长投机钻营的佞臣立即举荐了“沈行之”。沈皇后大喜,马上给那个举荐人升了官,并称赞他有“识人之明”。
魏弘毅怕自己也步上钱毅的后尘,选择了沉默,楚成照样带着自己的亲信唱反调,却没能掀起多大的浪花来。于是乎,还不到而立之年的沈行之踩着钱氏一族的尸骨,终于站到了乾元殿的朝会上,成为龙骧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吏部尚书。
九月十三日,萧家其余为官的弟子上书辞官,理由是:在萧太后一事上,萧家教女不严,以至为祸江山,如今无颜为官。同时,说南疆是萧家的族兴之地,希望能重归故里。
尽管魏弘毅和成王一系的人马都不同意,沈皇后还是在当天就下旨,赐萧沐风镇国公爵位,准其辞官。同时,命新上任的吏部尚书沈行之选拔合适的官员,填补空缺。
沈行之则趁机提拔沈家子弟,在六部中安插自己的人手,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沈皇后对此非但不予制止,反而一味纵容。一时之间,朝野上下提“沈”字而色变。
九月十五日,萧家嫡系收拾行装,准备南迁。叶清风带着叶诚等人,以及成王一系的朝廷大员,亲自前去挽留,一路追到天京城的城门前。可是,萧家人却不顾昔日同僚的挽留,执意南行。
九月十六日,叶清风七十一岁寿辰,叶府中设宴,宴请京中豪贵之家。叶将军府和宸王府都接到了请帖,但李氏称病,不曾赴宴,仅由叶蓉出面,送去了贺礼。楚渊和叶瑶都用了“闭关”的借口,没有出现在寿宴之上。
惊涛阁里,叶清风和右丞相魏弘毅相对而坐,脸上都满是沉重和忧虑。
“老太爷,朝堂上如今的形势不妙啊!”魏弘毅饮尽杯中酒,低低叹道:“沈家兴风作浪,兰家助纣为虐,萧家明哲保身,唯一还能仰仗的,就是你们叶家了!”
“魏丞相抬举老夫了!叶家如今也是孤掌难鸣,生怕一不小心,就步了钱家的后尘。”叶清风苦笑了一下:“这样的时候,咱们唯有团结起来,才能保住自己。可是,今日的寿宴上,好些朝中人都称病未至。就连我那孙女婿,宸王楚渊,都未来赴宴。”
“奇怪,宸王不像是胆小怕事的人啊!”魏弘毅的眼中透出探寻之色来:“难道他还是不满意你的嫡长孙女?我怎么听说,你那嫡孙女现在就在王府里闭关呢!这可不像是不满意的样子。而且,那一日凤嘉国来朝的时候,他可是据理力争,硬生生为她要了个郡主的头衔。不管怎么说,宸王对你们叶家的三姑娘,都够用心了!”
“说来也都是冤孽!我把家主之位留给了三房,长房和二房心里定然会不满。”叶清风摇了摇头,说道:“如今,二房投靠了兰家,长房呢,一直与老夫不冷不热。却不想如今,他们居然连寿宴都不愿意参加了!”
“说起此事,我一直觉得奇怪,老太爷为何一定要三房继承家业呢?我瞧着,你们家的叶宣是长子嫡孙,人品武功都是上上之选,本该是理所应当的下任家主。为何忽然间就换成了如今的叶诚呢?”魏弘毅对此一直觉得困惑,此时借着酒意,直接问了出来。
“那个孩子的心思和手段都不错,可是,我总觉得,他心里有股子戾气。虽然,他平日里掩藏的很好。可一旦那股戾气发作出来,整个叶家都会为之倾覆。”叶清风停了停,又说:“瑶丫头也不错,只是与叶宣一样,秉性太过凉薄了。当然,这也不怪不得她,有那样的一个禽兽父亲,也难怪她如此。”
“这就是你的不对了!自古以来,智者有几个是重情重义的?总归都是一家人,何必分得那么清楚呢!”魏弘毅劝道:“我看,你还是改一改态度,将他们的心收回来吧!恰巧,我有个小女儿,名叫锦娘,今年刚刚及笄,还没说亲。你家的叶宣不错,不知可愿意与本相结个亲家?”
叶清风蹙眉道:“宣哥儿和方家那个姑娘的事儿,天京城里都传遍了,丞相也应该有所耳闻吧?只怕委屈了令嫒。”
魏弘毅摆了摆手,说道:“方家那个小姑娘虽然是你的外孙女,可她的娘家,平南侯府到底还是没落了,配不起手握十万兵权的大将军。我家锦娘性子仁善,便是嫁进你们叶家,也不会亏待方家的小姑娘。”
“煌哥儿如也没有议亲,您看那孩子怎么样?”叶清风沉吟道:“宣哥儿那孩子性子强硬,他若是不点头,我这里还当真不敢应下。”
魏弘毅摇了摇头,语气略有些沉重道:“本相的意思,是想让小女早日嫁进来。就算是叶宣暂时回不来,也没有关系。锦娘成了叶家的媳妇,就与我魏家没有关系了。如此,即便是我这个做父亲的出了什么事,也牵连不到她身上!钱毅的下场,你也都瞧见了。就算是独守空房,也比沦为那任人呼来喝去的奴婢要好吧?”他说到这里的时候,眼中隐隐闪动着泪光。
叶清风哑然,随后叹了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既如此,就及早定下来吧。明日一早,我让三儿媳妇去一趟将军府,跟大儿媳妇提一提此事。”
魏弘毅连连点头:“好,多谢老太爷了!”
两人沉默着喝了几杯酒,各自怀着一腔心事。等醉意漫上心头时,魏弘毅低声说道:“你还记得,先帝再世时的情形吗?那时候,诸皇子中,最出类拔萃的,就是如今闭门不出的宸王楚渊。只可惜,他偏偏是华皇后的独子。”
“相爷想请他出山?”叶清风问。
“难道太爷没有同样的念头吗?”魏弘毅低低笑道:“当今陛下为太子时,就有点儿刻薄寡恩,软弱平庸。说起来,他没有沈皇后的那番胆魄和果断。他就算是从太庙里出来了,只怕也压不住皇后了。这时候,除了宸王,谁还能力挽狂澜呢?”
最快更新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