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誉说有两件事要办。
还有一件事,便是要交代给李三郎的。
“第二件事,三郎你到公主那边去领任务吧。”
李三郎说好:“正好我也有事情要与小姐说。”
苏誉一脸了然地问他:“要说的是你在顺南府那边的事情?”
李三郎笑呵呵地说:“姑爷你怎么知道的?”
苏誉心想,自己当然知道了。
不然这次的任务又不复杂,他怎么还要派两个人一起去?
不就是让李二郎去负责完成自己派的任务,李三郎去完成他自己的事情么?
苏誉好笑地回道:“我自然知道。”
“下去吧。”
两人拱手告退。
从办事处出去之后,却都是往同一个方向走的。
李三郎问:“你不先回家?”
李二郎说:“现在回家做什么,我娘子又不在家。”
红缨虽然有了喜,但现在行动还方便,就还是愿意跟在顾长乐身边作伴。
顾长乐也知道她的情况,早已经不指派什么活给她做了。
所以现在这时候,李二郎的妻儿都还在他们公主那边。
禀告完事情,去接自己老婆回家,岂不美哉?
于是两人便一同往王府后院去。
顾长乐见到两人来,让人上了茶水,几人一起坐着说话。
“幺儿这次去,可见了月芽姑娘?”
顾长乐上来就直接问。
李三郎如实回说:“见了。”
“我把买的首饰送给她,还给她送了一本书。”
“她看起来挺喜欢的。”
“而且……临走前我还说了,我会回去娶她的。”
顾长乐和红缨对视了一眼,两人眼中都带了笑意。
顾长乐好笑地说:“你亲口对着她这般说的?”
李三郎挠了挠头:“嗯,她的爹娘那时候也在。”
“我想着他们都问我这事了,我就得给个回答嘛。”
红缨伸手点了点李三郎的肩膀。
“幺儿,婚事怎么能这么随便开口就定了呢?”
“真要定,也得是我们公主殿下给你定下才行。”
李三郎反应过来。
“我逾矩了......”
顾长乐笑道:“不碍事。”
“既然月芽她爹娘不介意,那便错有错着。”
“我让人算了,十月初八是个好日子。”
“让人给你们定下来?”
十月初八,那还有将近三个月的时间。
成亲是大事,有不少繁文缛节。
因为他们王府距离月芽家有一点距离,来回走各种规矩都需要不少的时间。
三个月时间准备,细究起来其实都不太够的。
“十月份太急的话,就得等到明年了。”
“我倒是无所谓,就不知道这你们小两口会不会着急。”
顾长乐补充道。
李三郎说:“月芽那边的意思是,他们一家都听小姐你的安排。”
公主殿下赐的婚,还给他们准备的婚事。
月芽可能不太懂,但吴管事两夫妻可是求之不得的。
因为他们月芽是正经做妻的。
成亲之前,公主肯定会派人去官府把她的奴籍给除名。
能让女儿脱离奴籍,以后成为一个正常人,一直就是他们一家人的期望。
顾长乐便干脆说:“行,那便听我的。”
“红缨刚还说无聊没事情做,那便让红缨帮你准备婚礼吧。”
“聘礼由我的私库出,按照红缨与二郎成亲的规格来便是。”
王府下人嫁娶,本来是不用顾长乐出钱的。
不过这几个的关系不一般,顾长乐对他们一向是不小气的。
而且,顾长乐还说:“再从我库房里额外拿几块金子,二郎你帮我去找人用这些金子雕刻一样东西。”
“小姐要雕刻什么?”李二郎问。
顾长乐笑眯眯地说:“雕刻一个金本子,送给我们幺儿,庆贺他成婚。”
李三郎惊讶地张大嘴巴。
“金、金本子……”
顾长乐想了想,又说:“好事成双,再弄一支配套的金笔吧。”
李三郎人都要飘了。
金灿灿的小本本,再配上一支金笔。
这可比他爹留给他的传家宝了烂本本高级多了!
而且他们公主殿下弄这个,不就是在证明他小本本记的东西的含金量吗?
他记的东西,可比金子还贵重!
李三郎高兴地拱手道谢:“多谢小姐!”
顾长乐看他那傻乐的样子,就知道这成亲的礼物是送到他心坎上了。
大郎和二郎还真没这么好哄,也就李三郎能给她这种反应。
顾长乐心情不错地让他和红缨继续讨论成亲的礼数等事情。
……
按照苏誉的吩咐,曲州又开始招人了。
修路需要大量的工具、器械和人员。
单是一个曲州的人,已经无法满足到他们的需求了。
李二郎干脆带着人,到了广陵道其他的县府招人。
工钱开得高,福利又好,而且还有王府做保证,苏誉又在整个东南一直贤名远播。
其他的县府那些一辈子没出过远门的人也都愿意来干活。
最重要的是,招人那边说了,过年是有假期可以回家的。
等到过完年后,再过去继续干活。
过年前赚一笔钱,还能回来过年。
自然引得大家踊跃报名。
很多人村里留下差不多的劳动力后,便成群结伴地过去报名。
苏誉老家所在的白坡县虽然离得远,也有不少人收拾行李跟着到了这边准备干活。
就连先前与苏誉有过摩擦的宋家村人,也有不少青壮年趁机报了名。
本来还担心苏誉不招他们,结果压根就无人在意。
招人的人在去苏家拜见过苏誉的大伯和小叔家后,便公事公办地办好了一切。
招人花了一个多月,中途下了几场大雨。
期间李二郎带着有经验的人一同上山下山,终于在大批人来之前把路给规划了下来。
砍树、挖石头,平土坡、填坑洼,地面来回夯实。
一段路很快就初具规模。
后续的路段继续挖,前面的路便要开始浇筑水泥了。
看着这些灰色的泥浆,众人都非常好奇。
有些人甚至想要伸手去搓一下刚刚被刮平的水泥。
结果这东西还没晾干,一搓就就出现了一个洞。
“别动!”
这人的动作被人喝止,“这段路要晾七天左右,期间谁都不能碰!”
“大人,这东西是什么?我们看着不像黄泥浆咧。”
有个人好奇地问。
那个身着士兵服装,负责监工的自豪地说:“府君说了,这叫水泥。”
“有了它,这山路会比咱们城里的路还结实平整!”
“那这东西,岂不是很贵?”那人又问:“铺一条这么贵的路去胡族,是不是太过铺张浪费了一些?”
“你懂什么?”那士兵不高兴地说:“府君的安排肯定没错的。”
“你们……”
他话没说完,突然看到山路的另一边,跑来了一个人。
那人应当是被派去修后面路的其中一个,他手中拿着一根箭矢跑了过来。
“军爷,刚刚我们在那边修路时,一支箭突然射出来,箭上面好像绑了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