祆教又叫做火祆教、拜火教,是世界五大宗教中最古老的,由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波斯人琐罗亚斯德在公元前628年至前551年创立的。
他们奉《阿维斯塔》为经典,以善恶二元论为基本教义。
祆教与佛教、景教、道教一样都曾在中亚、西域等地流传,给当地的文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考古发现,在乌鲁木齐市远郊阿拉沟发掘的竖穴木椁墓中有袄教的祭祀台,经测定是公元前 4世纪的文物。同类文物在中亚地区也发现多件。
由此看来,在公元前4世纪新疆就已有袄教的信仰了。
袄教是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琐罗亚斯德所创。“袄”是隋末唐初新创的字,表示“外国的天神” 之意。
袄 教不仅崇拜日月星辰,而且尤其崇拜火, 因此又被称为“火教”、“拜火教”等。
它的基本教义是善恶二元论,认为火是善与光明的代表,故以礼拜“圣火”为主要仪式。袄教在波斯萨珊王朝时被 定为国教。
在波斯势力的影响下,袄教遂盛行于中 亚,又传入新疆。到南北朝时,袄教已盛行于塔里木盆地。
据史籍记载,当时高昌、焉耆、疏勒、于阗等地的 袄 教信仰者空前,几乎达到与这些地区根深蒂固的佛教分庭抗礼的程度。
唐代时,袄教在疏勒和于阗等地仍占有重要地位。直到10世纪末,高昌、龟兹的袄教祭师仍与使臣一起去向天子朝贡。
北疆地区,南北朝时占据伊犁一带的柔然与信奉袄教的白匈奴关系密切,从而也受到袄教的 响。
后来,占有新疆及中亚大部的西突厥信仰了袄 教。《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谈到,玄奘去印度求经,途中会见突厥叶护可汗。
当时突厥人视火为神物,进而连能产生火的木头都不敢亵渎。他们不用木头做交椅,认为坐在木头上是对火的不敬,给玄奘坐的交椅就是铁制的。
袄教曾在北朝皇室中取得相当地位。《隋书》 载,北朝王室大力提倡袄教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 了“招来西域”。也就是说,它是为了尊重西域各国的宗教信仰,以保持同他们的亲密关系。由此证明袄教在西域具有相当大的势力。
伊斯兰教在新疆各地广泛传播后,袄教便逐步消亡。然而,它的遗风仍存在于维吾尔、哈萨克、 柯尔克孜、蒙古、塔吉克等民族之中,变成民俗一 直保留至今。
塔吉克族有灯节,是袄教的遗俗,蒙古族也保留有专门祭火的节日(农历七、 八、九月)。
摩尼教约在公元6世纪经中亚传入新疆,曾一度盛行于高昌回鹘王国境内,一直存在到15世纪伊斯兰教在这里占统治地位时止。
摩尼教又称明教,是公元3世纪波斯人摩尼 (216—274?)在袄 教、佛教和基督教影响下创立 的。
它崇拜“四大尊严”,即大明神、神的威力、神的光明和神的智慧。它的基本教义和世界观是“二宗 三际”。“二宗”指的是光明和黑暗、善与恶。“三 际”是时间概念,初际为过去,中际为现在,后际为将来。“二宗”在“三际”中反复搏斗。
它的主要经典 是摩尼所写的七部着作。它一度曾得到波斯萨珊 王朝沙普尔一世的保护,但沙普尔一世死后,继位国王宣布取缔摩尼教,教祖摩尼本人也受剥皮惨刑而死。
但摩尼教却已传至叙利亚、小亚细亚、埃 及和北非,以后又传至欧洲。公元7世纪传入我国内地。
摩尼教在新疆最兴盛的时期是唐末至五代。 这与信仰摩尼教的回鹘人公元840年西迁居住在新疆有很大关系。
宝应元年(762)鄂尔浑回纥汗国牟羽可汗出兵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当牟羽可汗 率军滞留内地时,在洛阳接触了摩尼教,并把四个当时在洛阳传教的摩尼教僧人带回草原。
之后摩尼教遂被回鹘可汗尊为国教。到高昌回鹘王国时, 不少国王都信奉摩尼教,因而摩尼僧在政治上有 很大发言权。
现在吐鲁番地区保存下来的有关摩尼教的遗址,以及从这些遗址内发掘出来的摩尼教文献,基本上是这一时期的遗物。
一个摩尼寺院如同一个封建庄园,等级森严,一般摩尼僧、尼都不劳而获。
新疆已发现的摩尼教文献有古波斯语、粟特语、龟兹语和回鹘语等,说明信仰摩尼教的有使用许多种语言文字的种族和民族。
新疆的摩尼教文化作为天山文化的组成部分,曾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做出过贡献。例如,新 疆摩尼教徒用突厥语节译了《伊索寓言》,将古希腊的名着介绍到新疆来。
再如,摩尼教徒向来重视 历法。高昌摩尼教徒所编纂的历书用粟特语写成。 他们将西亚、印度和我国的三种文化融合到一起, 在历书的编纂中体现出来。
此外,新疆摩尼教还渗入到佛教中。回鹘佛教对诸天神和恶魔的称呼,,就沿用了摩尼教诸神的名称,后这些名称又为蒙古佛教所沿用。
而在西域,虽然袄 教传入流传了一千多年,但是在10世纪以后却因伊斯兰教的传播而逐渐消失。
袄教消亡其原因有:一是祆教不传教、不译经,传教者没有传播教义的义务,缺乏进一步传播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是祆教的教规比较严格,若是触犯就要受到“烧铁烙舌”的酷刑,很多人害怕;
三是祆祠极为神秘,使人们很难了解祆教;
四是祆教的入教仪式和宗教仪式极其复杂严格,一般人也很难达到。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西域没有政权的上层统治者支持,只能在佛教和伊斯兰教的挤压下逐渐自生自灭,成为民间流传的宗教,直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