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方案……很靠谱?”
杨龙山略微侧头,向着右边航天领域的专家轻声问道。
他能看得出来现场一些人在进行演算。
这说明冯尚的方案并非完全不可行。
至少不是一眼看上去就是错误的方案。
“有点靠谱,建立月球基地的设想国内外有很多人都提出来过。”
“这个月球熔洞穴的方案,解决了三个问题。”
“辐射、陨石撞击、内外温差大。”
“你想想,这三个问题每一个都是致命的。”
“比如说好不容易花了几十亿几百亿,陨石啪一下砸下来了,直接报废。”
“内外温差就不用说了,防寒防暑的成本都大,而且内外温差大还容易让建筑材料提前老化。”
“这个方案如果完全应用,说不定能给我们省下几百几十亿。”
杨龙山微微点头。
他倒是没想到原来冯尚说的这个草案,竟然这么靠谱。
难不成……
他真的错怪冯尚了?
“不过这个方案,现在也不能确定到底有多靠谱。”
“为什么?”
“月球熔洞穴,是熔岩在地底流动形成的。这种东西,我们蓝星上也有。只是……不知道这熔洞穴的数量到底多少,又有多少有坍塌风险。”
“也就是说……他只是提出了一种成功率较高的假设?”
“对。具体如何,我们还得登月探测。”
“谢谢解答,田院士。”
“客气了。”
能坐在杨龙山身边的人,自然也不是普通人。
航天领域的大拿田院士,在登月计划团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台上的冯尚继续讲解着。
杨龙山听着听着又忍不住问道:“如果他说的假设成功,就能建立月球基地了吗?”
田院士笑了笑:“看来杨院士还是很关心自己的学生啊。”
杨龙山:“只是想基于科学的态度,看看他的设想到底有几分可能性罢了。”
“其实就算有着大量的熔洞穴,建立月球基地还是很难。水、食物、氧气……都制约了我们在月球上建立基地。”
“也就是说……他只是迈出了一小步。”
“嗯,很重要的一小步。知道月宫一号吗?”
“这是……类似于嫦娥一号的探测器?”
田院士摇摇头:“不是,你可以理解为一个人造生物圈,我们模拟在太空中的恶劣环境,仅携带初始输出物资,看看我们的人能生存多久。”
杨龙山明白了:“那这个月宫一号成功了吗?”
“14年5月,我们的实验进行105天圆满成功。”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月球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去了?”
“恰恰相反,月宫一号包含了一个植物舱和一个综合舱,前者面积69平米,后者面积42平米,加起来不过111平米。也就是说我们目前的技术,仅能建立一个111平米的‘基地’。”
杨龙山皱眉。
不用对方继续说下去,他都明白要面临的困难到底有多大。
如果未来要在月球上按照冯尚的想法发展可控核聚变。
那么这个111平米的“基地”显然是无法满足的。
“我是否可以理解为,我们在建立月球基地这件事情上,还处于一个起点?”
“可以。”
毕竟现在的2017年,载人登月还都处于一个计划阶段,并没有成功实施。
建立月球基地更是八字没一撇。
杨龙山心中有数了。
等到冯尚讲完草案之后,杨龙山第一个站了起来。
“冯尚,我问你。假设你在月球上成功地建立了月球基地,还成功地提取到大量的氦3,那么采用托卡马克还是采用仿星器?”
“支撑超导磁体的材料你想好用什么了吗?约束等离子体的方案想好了吗?聚变产生的带电阿尔法粒子想好怎么去除了吗?中子产生的破坏又该怎么解决?”
“可以说目前关于可控核聚变的那么多问题都没有解决,你要我们如何相信你的方案?”
“假设现在月球基地凭空出现,你打算让月球基地等你这些问题解决等几年?”
“我想你应该知道,月球基地在短时间内就是个赔本买卖。”
“等你的时间越长,亏得就越多。”
面对杨龙山的问题,冯尚早已想好回答:
“老师,如果我不提出这个草案,这些问题难道各位就不解决了吗?”
“不,一样都是会解决的。”
“建立月球基地与您说的这些问题,是可以并行的两件事情。”
“就像是我们早上起来,烧水的时候可以刷牙洗脸。”
“并不是说我们一定要等水烧开了才能刷牙洗脸,或者是刷牙洗脸完了才能够开始烧水。”
“这些都是可以并行的。”
“至于说您假设月球基地凭空出现?”
“月球基地不会凭空出现,最乐观的情况下,我们都需要七八年的时间才能开始建。”
“不是月球基地等我们核聚变这个项目,是我们核聚变这个项目和月球基地一同发展。”
“即便真的等了几年也无妨,因为登上月球建立月球基地,从长远来看一定是利大于弊的。”
“既然是利大于弊的事情,我们早一些提上日程也无不可。”
在场响起稀稀拉拉的议论声。
有人赞成杨龙山,也有人赞成冯尚。
杨龙山继续提问:“那你有想过月球基地的技术难点……”
话还没有说完,冯尚就点了点头。
他对着话筒坚定地开口:
“想过。”
“我知道,如果建造月球基地这件事情有进度条,我们现在的进度条可能才10%,甚至10%都不到。”
“也许只有5%,也许只有1%,但是这一切都不重要。”
“因为这是一条路,一条能看见希望的路。”
“我们搞研究的,最怕的绝不是脚下的路很坎坷。”
“哪怕脚下荆棘丛生,我们也敢披荆斩棘。”
“我们怕的是前面没有路了,怕的是前面是万丈悬崖,怕的是这个项目没有用。”
“现在既然脚下有路,我们凭什么不去走一走?”
“我冯尚,愿意在这条路上献上我的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