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浩与李庭芝等人在襄阳城整备军马,即刻准备前往守护汴京。
而此时,元军大营在攻陷中都城后,稍作休整,正准备前来攻打居庸关。
然而,襄阳城派出的哨骑已然将消息传至居庸关,上呈将领陆秀夫。陆秀夫看到杨浩的亲笔书信。
他也得知中都城失陷的消息,深知居庸关目前处于孤立无援之地,当即不敢耽搁,赶忙吩咐手下,即刻准备军备物资,向汴京撤退。
当元军抵达居庸关时,发觉此地已成为一座空城。看来,守城人士定是得到消息,又或是惧怕元军前来,竟然提前弃城而逃。
忽必烈心中大喜,从战这么多年还从未遇到这种情况。
毕竟在襄阳城苦战三年,久攻不下,如今短短几日,先后占领了中都城和居庸关两座城池。不由得感叹道:
“可真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
忽必烈此人深受汉文化影响,对汉文化的典籍也多有研究。
一旁的军师张易、许衡,大将阿速刘整,以及国师金轮法王和裘千仞等人,也是高兴万分。
这三年吃的败仗太多,终于在几日之内连克两城,心中那种压抑总算得到了释放。
一旁的大将阿速留整更是喜笑颜开,忙请命道:
“大汗,如今我等短短五日,攻陷两城,不如趁胜追击,即刻前往攻打临安城。”
忽必烈听后,也是一脸得意,感觉整个大宋除了襄阳城,其他地方都易于攻克。
早知道当时不该那般执拗强攻,或许现在已经统一了大宋也未可知。
于是喝道:
“就依此计,听我口令,即刻全力进军攻打临安城。”
而此时的临安城内,皇帝宋度宗,由于先天有些弱智,又每日沉溺于酒色之中,终于过度放纵,很快大病不起。
或许冥冥之中,感觉到了国运的衰微或是上天的召唤,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一命呜呼,英年早逝。
由于他在位时,朝政皆把控在丞相贾似道手中,宋朝朝廷孱弱如江河日下。
于是举国上下,做了简单的殡葬仪式,便又开始立新皇帝。因宋度宗的大儿子早已夭折,故而在诸子中,选中了年仅四岁的赵?。
赵?奉遗诏在宋度宗灵柩前即位,年号德佑,祖母谢太皇太后、母亲全太后垂帘听政,实际军国大权掌握在贾似道手中。
大宋临近灭亡,这皇帝登基也是仓促随意,且越来越显衰颓之势。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四岁的宋恭宗即登基称帝。
宋度宗当年登基,都是史弥远弄权,将太子废除,将这八竿子打不着边的宋度宗扶上位,其行事已够草率。
结果又来了个弱智的宋度宗,如今宋恭宗年仅四岁就被扶上皇位,结局可想而知。
忽必烈率领的元军势如破竹,从东路进攻,直奔临安城进发。
朝堂之上,丞相贾似道、太后谢太后、全皇后等人,在临安城内焦急万分。
他们皆心想着元军攻打襄阳城,待襄阳城破之后,便会沿江而下,攻打临安。想着还有几日太平日子。
却万万没想到,元军在攻打襄阳城时,受到了擅自做主的李庭芝、汴京主的杨浩,以及以郭靖为首武林人士的联名抗击,致使元军屡屡受挫,三年有余竟毫无进展。
转而元军放弃进攻襄阳城,进行东路攻击,直逼临安城而来。这可如何是好?想着自己的好日子即将到头,贾似道在朝堂之上焦急万分,大臣们共同商议对策。
此时的朝堂,由于贾似道的独断专横,忠臣良将不是遭受迫害,就是被排挤离开。如李庭芝、陆秀夫、文天祥等人,留下的都是些阿谀奉承之辈。
众人见此情形,忙献计道:
“丞相,如今那文天祥在民间招兵买马已有数日,且他正镇守扬州,可以作为我临安城的先锋部队,速速派他领兵,前往应对元军,我等临安城,方可暂时平安。”
贾似道听后,与朝堂之上的谢太后对视一眼。
心里深知,文天祥虽在民间招募了一些兵马,但都不是大宋长期训练的正规军,况且数量仅有三万有余。
让这些军队去迎战忽必烈的元军,无疑是以卵击石。但没办法,当前除了文天祥可以调用,也没有其他合适人选。
贾似道思前想后,权衡利弊后,便同意了大臣的意见,派位于扬州的文天祥前去对抗元军。
当即拟旨,派人前往位于扬州的文天祥处。同时,为确保万一,贾似道也在临安城征兵买马,准备迎击元军。
他深知上次向忽必烈求和,已将朝廷的一些财物拱手相让,如今大宋朝库空虚,民间赋税沉重,百姓苦不堪言。
其实想再求和,也拿不出任何金银珠宝之类,长期以往,也不是办法。既然襄阳城能够抗击元军,顺利退敌。
那元军也不足为惧,自己所派的临安城守军,也可以一举击败元军。
文天祥此时在扬州,手下的三万多兵马,还是他变卖自己的家产,筹钱招募而来的。
如今国难当头,他虽深感责任重大,此次前往抗击元军,定是凶多吉少。
但无奈自己身为宋臣,为了临安城朝堂的安危,义不容辞。当即率领扬州之兵,前往前线迎敌元军。
文天祥带领的宋军与元军,双方在芜湖附近相峙,展开了一场殊死较量。
芜湖城外,风云变色,阴沉的天空仿佛都被即将到来的血腥所笼罩。文天祥身着一袭铠甲,身姿挺拔,却难掩满脸的凝重。
他的身后,三万多宋军将士整齐列阵,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只是这风声中,也夹杂着丝丝不安。
远处,忽必烈的十五万元军如一片黑色的潮水般汹涌而来,马蹄声、喊杀声震得大地都在颤抖。
文天祥拔出佩剑,剑指苍穹,高声喊道:
“将士们!今日之战,关乎家国存亡!我等虽兵力悬殊,但为大宋江山,为身后百姓,唯有死战!”
宋军将士们齐声呐喊,声震四野,只是这呐喊中,也透着几分悲壮。
元军先锋部队率先冲锋而至,如饿狼扑食般凶狠。
宋军的前排盾牌手迅速蹲下,将盾牌紧密相连,组成一道坚固的防御壁垒,后排的长枪兵则将长枪从盾牌的缝隙中狠狠刺出,一时间竟也抵住了元军的首轮冲击。
然而,元军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很快便从侧翼和后方包抄过来。
战场上,箭矢如雨,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
宋军的将士们虽拼死抵抗,但在元军绝对的数量优势下,防线渐渐被撕开。
元军的骑兵在阵中来回冲杀,所到之处血肉横飞。
文天祥看到这一幕,眼中满是悲愤,他亲率一支精锐部队,冲向元军攻势最为凶猛之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宋军的伤亡越来越大,兵力愈发捉襟见肘。元军开始将宋军分割包围,形势岌岌可危。
不少宋军士兵开始心生怯意,阵脚逐渐松动。
在混乱中,文天祥被一群元军盯上,尽管他奋力拼杀,但身边的护卫一个个倒下。
最终,元军一拥而上,将他死死围住,冰冷的武器架在了他的脖颈之上。
文天祥望着周围倒下的将士,望着这片被鲜血染红的土地,仰天长叹,眼中满是不甘与不屈,可他终究无力回天,被元军生擒而去。
此时的汴京城内,李庭芝、陆秀夫、杨浩等人,也将兵马准备完毕,为防备忽必烈元军的突袭,在汴京城严阵以待。
突然,前方哨骑来报,得知了忽必烈大军在芜湖击败了文天祥的扬州军,文天祥被抓的消息。
李庭芝与陆秀夫听闻此事,皆是痛惜不已。毕竟,他们与文天祥一同为官多年,深知文天祥此人忠心仁义,为了这孱弱的大宋,却如今被抓,生死不明,实在不值。
此前,李庭芝也曾写信告知文天祥,让他一起投奔杨浩,结果由于朝廷当时派他在民间招兵买马,他婉言谢绝。
如今,却遭此境遇,众人皆是一阵沉默,想着如何能够救出这位忠义之士文天祥才行。
杨浩也不由得心中佩服元军忽必烈,他们虽然在襄阳城三年久攻不下,但是最近这一连串的动作,声东击西、调虎离山,玩得炉火纯青,得心应手。
突然想到,行军打仗光有武艺还不行,必须要有智谋和兵法。对呀,兵法!杨浩突然想到,自己此前从铁掌帮拿到的那本岳飞将军的《武穆遗书》,尚在全真教。
如今国家危难之际,此书或许可以派上用场?想到这,他决定抽空回全真教一趟,向大师伯及师叔们求得《武穆遗书》,以此兵书,重振宋军之力,对抗元军。
说来也巧,正在此时,忽闻门外有人求见。杨浩忙令下人将他带入,原来,来人正是全真教长春真人丘处机。
“师父,你怎么来了!”
杨浩很感诧异,想不到师父竟然在此刻来到汴京,大喜过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