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水师的将士,面对倭国战船的猛烈攻击,毫无惧色。迅速投入到紧张的战船修补工作中。
海风呼啸,海浪拍打着船舷,将士们却专注于手中的活计,有的忙着钉补木板,有的奋力抽水,还有的在重新装填武器。
此时,火炮的轰鸣声震天地。火炮威力惊人,石弹如流星般射出,多艘倭国战船被其击穿。
刹那间,海水汹涌灌入,战船开始缓缓下沉,船身倾斜,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
一艘又一艘倭国战船,在火炮的猛攻下,渐渐被大海吞噬。
源义经与八仙门的蔡文和,站在旗舰之上,目睹这一幕,心中大惊失色。
源义经瞪大了双眼,满脸的难以置信,忍不住脱口而出:
“想不到大宋竟有如此厉害的武器,我们着实小瞧他们了!”
蔡文和也是面色惨白,心中暗暗叫苦不迭。他们在倭国时所听闻的大宋,与眼前所见截然不同。
后悔战前竟未仔细收集情报,以至于如今陷入这般困境。
然而,源义经并未就此退缩。他咬了咬牙,硬着头皮继续指挥着剩余的战船,不顾一切地朝着明州方向发起冲击。
他心中明白,此时若退,必将前功尽弃。
蔡文和和孤月无僧,苍紫苑等八仙门高手见此情形,想上前贴身厮杀。
他一心想着与大宋水师近身搏斗,发挥自己的武功优势。
怎奈大宋战船灵活异常,不断巧妙地调整方向,始终以远程攻击为主,根本不给他近身的机会。
也不敢硬着大宋的火炮即将于硬冲上去,那样必将伤亡惨重。只得望洋兴叹。
火炮声、弩箭声、剑鸣声响成一片,纷纷朝着倭国船只倾泻而去。
这场海战,竟这般激烈地持续了三日之久。双方你来我往,局势陷入胶着,始终未能分出胜负。
在这三日里,海面被鲜血染红,漂浮着破碎的木板、兵器以及士兵的尸体,一片凄惨景象。
第一轮攻击中,倭国战船在大宋火炮的猛烈轰击下,损失惨重。近十艘战船被击中,船舱破裂,迅速沉没。
海面上,四处都是残骸,令人触目惊心。
无奈之下,大将源义经与蔡文和等人商议后,只得忍痛下令暂时撤退。
他们率领战船退至一片相对安全的海域,准备在此稍作休整,再谋划下一步行动。
大宋这边,由于战船数量本就不占优势,故而并未贸然追击。而是在明州港附近,有条不紊地展开战后清理工作。
将士们忙着救助伤员,那一声声痛苦的呻吟,揪着每个人的心。同时,他们也在抓紧时间修复战船。
此时东瀛的战船内,源义经、蔡文和、孤月无僧、苍紫苑等人齐聚一堂,面色凝重地商讨着破敌之策。
源义经满脸愤然,一拳砸在桌上,怒声道:
“想不到大宋竟有威力如此巨大的火炮,此番我军损失惨重,实在是失策!”
一旁的蔡文和、孤月无僧、苍紫苑等人,也皆是一脸无奈,纷纷低下头去。
当初,他们八仙门众人极力鼓动顺德天皇出兵攻打大宋,满心以为能轻易取胜,却万万没想到。
才刚经历第一场海战,便遭遇如此惨败,致使军中损失惨重。
他们心中不禁隐隐担忧,若就此无功而返,回到东瀛后,恐怕会受到顺德天皇的严厉谴责。
蔡文和一脸气愤地说道:
“我等八仙门弟子,个个武艺高强,可此次海战多为远程攻击,我等根本无法近身作战,实在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啊!”
孤月无僧也叹了口气,道:
“是啊,将军,可否设法让我们的战船撞击敌船,我便可带领一众武林弟子,杀入敌船,与他们近身搏斗。”
源义经听后,沉思片刻,觉得孤月无僧所言似乎有些道理。
毕竟,他深知大宋火炮威力巨大,若一直远程作战,己方的弓弩与投石索远不及对方火炮的威力,如此下去,着实吃亏。
然而,要让战船强行靠近敌船,谈何容易?对方火炮猛烈,贸然冲上去,恐怕会造成更大的伤亡。
他心中忧虑,缓缓说道:
“孤月先生所言,不无道理,但这实在是一步险棋,稍有不慎,便可能全军覆没。不到万不得已,实不可取。”
这时,梁太隆的徒弟苍紫苑面露担忧,急忙说道:
“将军,此次我等出师不利,不如暂且退兵,先退回东瀛,再从长计议。毕竟目前损失还不算太过巨大,日后还有机会。”
蔡文和听后,连忙摆手道:
“不可!我等千里迢迢而来,怎能轻易就此罢休?若传出去,岂不让人笑掉大牙?
况且,当初是我等极力劝说顺德天皇进攻大宋,如今才与大宋交锋一个回合,便狼狈逃回东瀛,我实在是心有不甘!”
蔡文和毕竟出自八仙门,身为梁太隆的师弟,崇尚武士道不服输的精神,绝不轻易言败。
源义经见众人虽此次战役受挫,但依旧信心坚定,心中颇感欣慰。
他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扫视众人,开口鼓励道:
“既如此,我等便共同商议破敌之策,做好部署。到万不得已之时,再采取孤月先生所言,让战舰撞向敌船,进行近身作战。
虽说此乃玉石俱焚之举,但目前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于是,众人便围绕当前局势,展开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期望能找到破敌之法,为下一次进攻做好准备。
与此同时,文天祥所派的信使,一路策马扬鞭,日夜兼程。经过三日的奔波,终于抵达了中都城。
此时,大宋皇帝杨浩,正陪着淑妃公孙绿萼,以及年仅两岁的女儿杨锦书,在后花园中游玩。
杨浩征战半生,如今老来得女,自是格外珍惜这难得的天伦之乐。
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会儿陪着女儿追逐蝴蝶,一会儿又与公孙绿萼轻声交谈,尽享这温馨时刻。
忽然,李公公匆匆赶来,小碎步跑到杨浩面前,气喘吁吁地禀报道:
“皇上,蒙古新派来的信使已到,丞相文天祥有书信启奏。”
说罢,将信件恭敬地呈给杨浩。
杨浩接过书信,急忙打开查看。一看之下,心中不由一惊,忍不住低声咒骂道:
“卧槽!这才安定了几年,难得有时间陪着爱妃和公主享受天伦之乐,这小日本就开始闹事了!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看来,只有统一了东亚,朕才能安心过上太平日子。”
一旁的公孙绿萼,见皇上脸色突变,忙关切地问道:
“皇上,信中所写何事?”
杨浩眉头紧皱,喃喃道:
“东瀛派了百艘战船、十万大军,进攻我大宋明州,妄图以明州为突破口,侵略我大宋版图。”
“啊!”素妃公孙绿萼听后,心中担忧不已。她深知皇上年过六旬,实在不忍他再为国事操劳,龙体受损。
李公公听后,一脸疑惑地问道:
“皇上,那东瀛为何突然对我大宋发起进攻?”
杨浩微微皱眉,解释道:
“这东瀛向来野心勃勃,近半年未曾发生战事,一直蠢蠢欲动。他们国土狭小,便妄图向外扩张。
而我大宋近百年来,屡遭外敌侵扰,他们便以为我大宋好欺负。此次,借着他们武林八仙门掌门梁太隆之死为由,向我大宋发动战争。
还好,丞相文天祥早有预料,提前在明州打造战船,操练水师,做了部署,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李公公听皇上这么一说,恍然大悟,赶忙躬身赞道:
“皇上圣明,提早预判了东瀛的举动。”
杨浩思索片刻,对李公公说道:
“李公公,你速去请丞相陆秀夫,让他前来宫内议事,朕有要事与他相商。”
“是,皇上!”李公公领命后,急忙转身,快步离去。
杨浩转头对公孙绿萼说道:
“爱妃,你陪女儿在此继续玩耍,朕需前往朝堂,召集重臣,商议对策。”
言罢,杨浩便匆匆朝着朝堂方向走去。
丞相陆秀夫得知消息后,不敢耽搁,急忙赶往宫内。见到皇上杨浩,他赶忙躬身行礼,道:
“参见皇上。”
杨浩看着陆秀夫,神色急切地说道:
“爱卿,如今明州告急,东瀛大军来犯,丞相文天祥正在全力抵御。但我大宋海军力量薄弱,为确保万无一失,你即刻领兵十万,前去支援。”
陆秀夫听闻明州全线告急,心中亦是焦急万分,忙领命道:
“是,皇上!臣这就前往办理。”
正要转身之际,陆秀夫仿佛想到了什么,急忙向皇上建言道:
“皇上,如今我军战船数量略显不足,可战况紧急,此刻打造战船已然来不及。臣以为,如今领步兵前往,在沿海阻击东瀛登陆。只是海上战事,只能暂且观望。”
杨浩听后,觉得陆秀夫所言在理。若派他率领大军前往沿海阻击,可延缓东瀛登陆的速度。
倘若真让东瀛战船成功登陆明州,那大宋的水军力量必将遭受重创。只是,如此只能被动防御,无法对侵略者迎头痛击。
杨浩思索片刻,问道:
“爱卿,面对如今这状况,你可有良策?”
陆秀夫略微思索,恭敬回道:
“皇上,臣有一计,不知是否可行。臣以为,我等可将一部分战船借道高丽,从东瀛背后发动攻击。
与明州的水师形成合围之势,来个瓮中捉鳖。如此,东瀛必将首尾不能相顾。”
杨浩一听,眼前顿时一亮,赞道:
“爱卿所言极是,此计大妙。只是,高丽此前乃是蒙古的附属国,蒙古灭亡后,不知他们是否愿意听从大宋调遣。
倘若他们不愿借道,又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