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在明晃晃的告诉沈圣昀。
你儿子就是你儿子,也是在学你,但也请老头子放心,你能沉醉丹道且牢牢把控朝政四十年。
换做你儿子,一样能够做到。
只是,百官们期待的仁厚宽德之君不可能出现了。
一般情况下,当爹的知道儿子要理直气壮的不务正业,大概是会气的暴跳如雷。
这对父子俨然是个奇葩。
沈圣昀脸上的笑意越来越浓,伸出手拍了拍沈仙佑的肩头。
“好,很好!不愧是我的儿子!爹没看错你!”
这也导致,沈圣昀要以特殊方法“易储”的决心越来越强。
近些日子闲暇之余,沈圣昀其实没有去钻研丹道,而是重新翻了三十六史,其中大多数储君继位后,都会否定前任皇帝的大多数政举。
不论那位后继之君贤与不贤,都会这么做。
沈圣昀内心里很害怕会有这样的情形,原本是想着死都死了,还管那么多干什么,可每每想到身后事,心里终归是会不舒服。
而现在,不会了。
沈仙佑不会否定他的父亲,一直都会认为他父亲对的多,错的少。
身为君父,能有此般臣子便是大幸!
“仙佑,炼丹……需要爹帮你吗?”
“那倒不用,你就好生歇着就成,把你毕生的丹道精髓传授给我即可。”
沈仙佑原本确实是想让沈圣昀炼丹。
可炼丹是一件极其耗费心神的事,要想让老头子少活几天,大可让他帮忙,但当儿子又岂能如此没有良心?
沈圣昀笑而不语,径直去往书架,取来了几本无名书籍。
“爹常常自诩是世间顶尖的丹道大家,若不是身为皇帝,也想找个合适的人将毕生所积累的丹道精髓传承下去。”
“你的那些哥哥们,炼丹起来,资质驽钝,心性不正,我也不愿意对牛弹琴,而你愿意拿走,爹很是乐意。”
沈仙佑笑道:“爹,我的心性可也正不到哪里去呢。”
“但在爹看来,你不会作贱丹道。”
把这几本书塞到沈仙佑手里过后,嘱咐道:“炼丹和治政一样,庙堂是个大丹炉,群臣则是有着各种效用的药材,如何把他们合在一起发挥出合适的作用,就得看丹师自己的本事了。”
“爹不敢说是千古圣君,但在这方面,在祥武一朝之前,无人能出我其右!”
沈仙佑欣然点头,却是说:“爹,还没到说遗言的时候,剩下的那两道药材,我一定能找到!”
“别太辛苦自己。”
这时,沈圣昀仍然带着笑意,纯粹出于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怀。
沈仙佑叉腰笑道:“爹,我可比你会享受的多!”
果然……在回到言王府后,这位言王殿下真做到了言行合一。
确实会享受。
晚宴过后,闲来无事,便让从辽州带回来的歌女们在“弄玉院”中舞上一曲。
这些歌女们,并非艺伎,而是辽州某位商人为了打通和布政使何文冬的关系,早些年就开始购置身姿双绝的妙龄少女豢养起来,每日让她们用牛奶沐浴,吃喝皆是上乘,且至今都是完璧无瑕的身子。
除去皮囊姿色,君子六艺,皆能擅长。
随便拎出来一位,都算得上是男人们梦寐以求的红颜。
沈仙佑抬了抬手,便有一名歌女带着舞姿端来茶水,甚至送到了沈仙佑的嘴边,还能保持滴水不漏。
“殿下,请用。”
而在弄玉院的大门外,还有一道出奇的风景线。
礼部尚书魏弼,带着兵部尚书孙广业前来赔罪,还是为了了结在城门口索要兵符一事。
他们俩能看见的,只有歌女们的背影,也不敢过去叨扰。
只能耐心等着曲音落定。
“魏弼,带着他滚进来。”
一听这话,魏弼连忙带着孙广业前去。
两个加起来一百多岁的人了,皆是身居重职,在这位年轻亲王面前,就如同两条没脾气的家奴。
孙广业叩首行礼,恭敬道:“臣孙广业,拜见言王殿下。”
“虚的少说,你给魏弼送了多少钱,能让他带你来本王这里?”沈仙佑直截了当地问道。
“……”
二人皆是心下一惊。
的确,孙广业从城门口回去过后,心里一直惴惴不安,生怕把沈仙佑给得罪死了,就给魏弼送了五万两银子,求他带自己来找沈仙佑把事情说清楚。
毕竟归根结底,也是按例办事。
沈仙佑搂着一名歌女,讥笑道:“五万两……买一个兵部尚书的位置,便宜了点吧?”
话落,魏弼连忙奉上那一叠银票,又另外拿出一叠。
总共十万两。
“殿下,这是我与孙尚书孝敬您的一点心意。”
沈仙佑打趣道:“让孙广业吃了它。”
“吃?噢噢……好!孙尚书,快点吃!”
一个花甲之年的老头子,真就这样硬生生将银票吃了进去。
魏弼出身江淮理学之家,孙广业出身徽州心学之家,已是一番奴才样。
不过,魏弼稍微好些。
沈仙佑也不是想难为他,单纯是对他不经询问,就把孙广业带来感到不满。
当见到孙广业死活咽不下去,还亲自端了杯茶过去,神色淡然道:“你们出手就是十万两,属实是财大气粗了。”
“这样吧,孙尚书,听说你几个亲戚在京师做生意做的风生水起。”
“本王有点东西,你帮本王买来。”
孙广业老眼一亮,一口就吞下了银票,连忙问道:“请殿下示下!臣要为您购置何物?”
“都在这张纸上,你慢慢看。”
“好……好。”
孙广业双手接过沈仙佑递来的纸,眼眸不由得一缩:“全部都是名贵药材?!”
“很为难吗?”沈仙佑问道。
“不为难,一点都不为难!”
这些药材很名贵,但不是买不到,可要买来,花出去的银子就不止五万两了。
不过也好,总比丢了官位要好。
因为就在下午,皇帝陛下正式下诏,以龙体有恙为由要闭关休养,而在出关之前,一切有关朝政事宜交予内阁以及司礼监商定,并由言王府代为批红,也是相当于把言王府变成了大玄皇朝的决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