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章武二年夏六月,在那猇亭彝陵地界,东吴的陆逊可真是牛气冲天,把蜀兵打得屁滚尿流。咱们的先主呢,只能灰溜溜地往白帝城狂奔,还好赵云及时赶来,带着兵在那儿坚守。
这时候,马良气喘吁吁地跑来了,看到大军被打得稀里哗啦,那叫一个懊悔啊,肠子都悔青了。他赶忙跑到先主面前,把孔明之前说的话一五一十地奏明。先主一听,忍不住长叹一声,拍着大腿说:“哎呀,我要是早听丞相的话,哪会搞成今天这样啊!现在我还有啥脸回成都去见那帮大臣们哟!”得嘞,没办法,先主只好传下旨意,就在白帝城安营扎寨,还把那馆驿改成了永安宫。
这时候,有人来报,说冯习、张南、傅彤、程畿、沙摩柯这些大将,都为了国家大事英勇牺牲了。先主一听,心里那叫一个难受,眼泪止不住地流。
紧接着,又有近臣凑到先主跟前,小心翼翼地说:“陛下呀,黄权带着江北的兵,投降魏国去啦!您看是不是得把他的家属抓起来,交给有关部门治罪呀?”
先主皱了皱眉头,摆了摆手说:“黄权那是被吴兵隔断在江北岸了,想回咱蜀国没路可走,没办法才投降魏国的。这是我对不起他,又不是他对不起我,干嘛要治他家属的罪呢?”不仅如此,先主还下令给黄权的家属发禄米,让他们衣食无忧。
再说说黄权投降魏国这事儿。他被带到曹丕面前,曹丕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皮笑肉不笑地问:“你今儿个来投降我,是不是想效仿陈平、韩信,在我这儿干出一番大事业呀?”
黄权一听,“扑通”一声跪下,眼泪汪汪地说:“陛下呀,我深受蜀帝的大恩,他对我那是好得没话说,还让我统领江北的各路大军。结果呢,被陆逊那家伙断了后路。我回蜀没门儿,投降吴国又不甘心,所以才来投奔陛下您呐。我就是个打了败仗的将领,能保住小命就谢天谢地了,哪还敢跟古人比呀!”
曹丕一听,心里乐开了花,立马就想封黄权为镇南将军。可黄权呢,一个劲儿地推辞,坚决不接受。
正说着呢,突然有近臣跑进来报告:“陛下,有个细作从蜀国来,说蜀主把黄权的家属全都给杀啦!”
黄权一听,赶忙说:“陛下,我和蜀主那可是推心置腹,他了解我的为人,肯定不会杀我家老小的。”曹丕听了,觉得黄权说得在理。
后人还专门写了首诗来指责黄权呢:“降吴不可却降曹,忠义安能事两朝?堪叹黄权惜一死,紫阳书法不轻饶。”
这边曹丕又转过头问贾诩:“我一心想着一统天下,你说我是先去收拾蜀国呢,还是先对付吴国呀?”
贾诩皱着眉头,沉思了一会儿说:“陛下呀,刘备那可是个厉害角色,再加上诸葛亮那家伙,治国那是一把好手。东吴的孙权也不简单,能看透局势。现在陆逊又把兵屯在险要的地方,靠着大江和湖泊,咱们想要一下子把他们拿下,可没那么容易。依我看呐,咱们这些将领,没一个是孙权、刘备的对手。就算陛下您亲自出马,带着天威去攻打,也不一定能稳赢啊。我觉得咱们还是先稳守,等着这两个国家出点啥变故再说。”
曹丕一听,不乐意了,一甩袖子说:“我都已经派了三路大军去攻打吴国了,怎么可能赢不了呢?”
尚书刘晔赶忙站出来说:“陛下呀,您不知道,最近东吴的陆逊刚把蜀兵七十万打得落花流水,现在他们上下一心,而且还有长江天险挡着。陆逊那家伙鬼点子又多,肯定早有准备。”
曹丕一听,有点恼了,质问刘晔:“你之前还劝我伐吴呢,现在咋又来阻拦,你啥意思啊?”
刘晔赶忙解释:“陛下呀,这形势不一样啦。以前东吴老是被蜀国打败,气势低落,所以咱们可以趁机攻打。可现在人家刚打了大胜仗,士气高涨,锐不可当,这时候去打,可不太明智呀。”
曹丕把眼一瞪,大手一挥:“我主意已定,你别再说了!”说完,就带着御林军,亲自去接应那三路兵马了。
很快,就有哨马来报,说东吴早有准备:吕范带着兵拦住了曹休,诸葛瑾在南郡挡住了曹真,朱桓在濡须抵挡住了曹仁。
刘晔一听,赶紧又劝:“陛下,人家都准备好了,咱们去了恐怕也捞不到好处啊。”可曹丕根本不听,带着兵就走了。
咱再把目光转到吴国这边。吴将朱桓,年仅二十七岁,那可是胆大包天,孙权对他喜欢得不得了。当时,朱桓正在濡须督军,听说曹仁带着大军去攻打羡溪,他眼珠子一转,嘿,机会来了,于是把所有的兵都派去守羡溪了,只留了五千骑兵守着濡须城。
谁知道,突然有人来报:“将军不好啦,曹仁派大将常雕带着诸葛虔、王双,领着五万精兵,正朝着濡须城飞奔而来呐!”
这消息一传来,城里的士兵们都吓得脸色惨白,腿肚子直打哆嗦。朱桓一看这情况,“唰”地一下拔出剑,大声喊道:“大伙别怕!胜败这事儿,关键在将领,又不是看兵多兵少。兵法上都说了,客场作战的兵力是主场的两倍,主场的也能打赢客场的。现在曹仁他们千里迢迢跑来,人困马乏,累得跟狗似的。咱们呢,守着高高的城墙,南边靠着大江,北边挨着险峻的大山,以逸待劳,这可是百战百胜的好局势啊!就算曹丕亲自来,咱都不用怕,更何况是曹仁这帮家伙呢!”
说完,朱桓大手一挥,传令下去:“大伙都听好了,把旗子都藏起来,锣鼓也别敲了,装作没人守城的样子。”
且说魏将先锋常雕,带着精兵气势汹汹地来取濡须城。远远望去,城墙上连个人影都没有,常雕心里一乐,以为捡到便宜了,赶紧催着士兵们加速前进。等离城没多远的时候,只听“轰”的一声炮响,城墙上瞬间旌旗招展。朱桓手持大刀,骑着快马,“嗖”地一下冲了出来,直逼常雕。
两人刚一交手,还没到三个回合呢,朱桓大喝一声,手中大刀猛地一挥,一道耀眼的刀光如闪电般劈向常雕,只听“咔嚓”一声,常雕连人带马被劈成两半,当场毙命。吴兵一看,士气大振,“嗷嗷”叫着就冲杀了过去。魏兵被打得措手不及,死伤无数,大败而逃。朱桓这一仗可真是大获全胜,缴获了无数的旌旗、军器和战马。
曹仁带着后续部队赶来,结果又被从羡溪杀出的吴兵一顿猛揍。曹仁没办法,只好灰溜溜地大败而退,回去向魏主曹丕报告惨败的经过。曹丕一听,惊得下巴都快掉了,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正商量着咋办呢,突然探马来报:“陛下,大事不好啦!曹真、夏侯尚围攻南郡,结果被陆逊在城内设下伏兵,诸葛瑾又在城外接应,内外夹攻,咱们又败啦!”
话还没说完,又有探马来报:“陛下,曹休也被吕范打得大败呀!”
曹丕一听,三路大军都败了,忍不住仰天长叹:“唉,我要是听了贾诩、刘晔的话,就不会有这倒霉事儿了!”
这时候正值夏天,一场大瘟疫突然爆发,步兵和骑兵死了十之六七。没办法,曹丕只好带着军队灰溜溜地回洛阳了。从这以后,吴、魏两国算是彻底结下梁子了。
咱们再来说说先主。他在永安宫,生了重病,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病情越来越严重。到了章武三年夏四月,先主感觉这病都快蔓延到全身了,再加上他又天天哭关羽、张飞这俩兄弟,病情更是雪上加霜,眼睛都变得模模糊糊的,看啥都不清楚。他看着身边的侍从就心烦,大手一挥,把他们都赶跑了,自己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龙榻上。
突然,一阵阴风吹来,把灯吹得摇摇晃晃,灭了又亮。先主迷迷糊糊地看到灯影下有两个人影站着。先主一下子就火了,大声骂道:“我心烦着呢,让你们都退下,你们咋又跑来了!”可那两人就像没听见似的,站在那儿一动不动。
先主觉得奇怪,挣扎着起身仔细一看,上面站着的竟然是关羽,下面的是张飞。先主又惊又喜,大喊道:“二弟,你们咋还在呀?”
关羽一脸严肃地说:“哥哥,我们不是活人,是鬼啊。上帝看我俩这辈子都诚实守信,就封我们做了神。哥哥,咱们兄弟相聚的日子不远啦。”
先主一听,忍不住拉住他俩大哭起来。正哭得伤心呢,突然一下子惊醒了,发现两个弟弟不见了。他赶忙叫来侍从一问,这才知道当时正好是三更天。
先主长叹一声,自言自语道:“看来我这命不久矣呀!”于是,他赶紧派人去成都,叫诸葛亮、李严等人,火急火燎地来永安宫听他交代后事。
孔明等人带着先主的次子鲁王刘永、梁王刘理,一路赶到永安宫来见先主,把太子刘禅留在成都守着。
且说孔明一到永安宫,看到先主病得奄奄一息,赶紧“扑通”一声跪在龙榻前。先主有气无力地传旨,让孔明坐到龙榻旁边,然后轻轻抚摸着孔明的后背,眼泪汪汪地说:“我自从得了丞相你呀,好不容易才成就了帝业。可谁知道我这人见识短浅,不听你的话,才落得今天这步田地。我后悔得要命,这病也越来越重,估计活不了多久了。我那儿子刘禅还小,没啥本事,没办法,只能把这国家大事托付给你了。”说完,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孔明也跟着哭了起来,哽咽着说:“陛下您一定要好好保重身体呀,天下百姓都盼着您呢!”
先主目光扫了一圈,看到马谡在旁边,就对他说:“你先退下吧。”马谡只好退了出去。
先主这才转过头问孔明:“丞相,你觉得马谡这小子能力咋样啊?”
孔明想了想,回答道:“陛下,这人也算是当今的一个人才呐。”
先主却摇了摇头,说:“我看不是这样。我觉得这小子,光会说大话,不太靠谱,不能重用。丞相你可得仔细考察考察他呀。”
交代完这些,先主传旨把大臣们都召进殿里,让人拿来纸笔,写了一份遗诏,递给孔明,一边叹气一边说:“我读书不多,也就知道个大概。圣人说:鸟快死的时候,叫声都特别悲哀;人快死的时候,说的话都是真心话。我本来想着和你们一起灭掉曹贼,复兴汉室,可没想到半路上就要和你们分别了。麻烦丞相把这诏书交给太子刘禅,让他别不当回事儿。以后不管啥事,都得多听听你的意见呐!”
孔明等人“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哭着说:“陛下您一定要好好调养身体呀!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报答您的知遇之恩!”
先主让内侍把孔明扶起来,一只手擦着眼泪,另一只手紧紧握住孔明的手,说:“我现在快不行了,有几句心里话得跟你说。”
孔明赶忙说:“陛下有啥圣谕,尽管吩咐。”
先主哭着说:“丞相啊,你的才能比曹丕强十倍都不止,肯定能安定国家,成就大业。要是我那儿子刘禅还能教,你就好好辅佐他;要是他实在不成器,你就自己当成都的主人吧。”
孔明一听,吓得冷汗直冒,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了,“扑通”一声又跪在地上,哭着说:“陛下,我怎么敢不竭尽全力,尽忠职守,就算拼了这条命,也会报答您的恩情呀!”说完,不停地磕头,额头都磕出血来了。
先主又让孔明坐到榻上,把鲁王刘永、梁王刘理叫到跟前,严肃地说:“你们俩都给我听好了:我死了以后,你们兄弟三个,都要把丞相当成父亲一样对待,不许有丝毫怠慢。”说完,就让两位王爷给孔明行礼。
两位王爷拜完后,孔明感动地说:“陛下,我就算粉身碎骨,也报答不了您的知遇之恩呐!”
先主又对大臣们说:“我已经把后事托付给丞相了,让太子把他当父亲一样。你们都不许怠慢,别辜负了我的期望。”然后又叮嘱赵云:“我和你从患难中一路走来,没想到今天要在这儿分别了。你可别忘了咱们的交情,以后多照顾照顾我的儿子,千万别辜负我的话。”
赵云流着泪,跪在地上说:“陛下放心,我一定效犬马之劳!”
先主又对大臣们说:“各位大臣,我也没办法一个个都叮嘱到了,希望你们都能好好保重自己。”说完,就驾崩了,享年六十三岁。这一天,是章武三年夏四月二十四日。
后人杜甫还专门写了首诗感叹:“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外,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先主驾崩后,文武百官那是悲痛万分,哭声震天。孔明带着大臣们护送着先主的灵柩回成都。太子刘禅出城迎接,把灵柩安放在正殿里。举行完哀悼仪式后,开始宣读遗诏。
遗诏上说:“我刚开始生病,只是拉肚子,后来又得了别的病,估计是好不了了。我听说人活到五十岁,就不算短命了。我现在都六十多了,死了也没啥遗憾的。只是放心不下你们兄弟几个呀。你们可要努力啊!努力啊!别因为坏事小就去做,也别因为好事小就不做。只有品德高尚,才能让人信服。我德行浅薄,你们可别学我。你们跟丞相一起做事,要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他,千万别懈怠,别忘记!你们兄弟几个还要努力学习,追求上进。这可是我再三叮嘱的呀!”
大臣们读完遗诏,孔明站出来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咱们得赶紧立嗣君,继承汉朝的正统。”于是,就立太子刘禅为皇帝,改年号为建兴。又加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兼任益州牧。把先主葬在了惠陵,谥号为昭烈皇帝。尊皇后吴氏为皇太后,追谥甘夫人为昭烈皇后,糜夫人也追谥为皇后。然后对大臣们论功行赏,还大赦天下。
这事儿很快就被魏军知道了,报告给了中原的魏主。曹丕一听,高兴得差点跳起来,拍手笑道:“哈哈,刘备终于死了,我再也不用担心啦!现在他们国家没了主心骨,咱们为啥不趁机起兵攻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