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安城的深夜,灯火阑珊,宫廷内外都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气氛中。随着太子和凤绾联手策划的改革逐步推进,云王余党的势力愈加蠢蠢欲动,他们已经意识到,这一轮的权力斗争,如果没有及时采取行动,可能会彻底失去翻盘的机会。
凤绾坐在丞相府的书房内,桌上摆满了各种文书和图纸,正沉思着当前局势。她对朝堂的政治运作一清二楚,知道如今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尽快找出云王余党的关键人物,切断他们与外界的联系。若拖得太久,太子的改革就可能受到威胁。
“父亲在这方面有着深厚的根基,但他已经在朝堂上高居不下,无法直接参与这场斗争。”凤绾自言自语道,眼中闪过一抹冷光,“我们不能单靠丞相府的力量,还需要其他盟友。”
她决定先从朝中的旧臣开始,挑选那些可能和云王余党有所联系的人,逐一筛查和打压。虽然这些官员多为太子改革的反对者,但如果能够在改革前铲除掉他们的势力,太子的改革将变得更加顺利。
“春杏,准备一些文件。”凤绾抬起头,看向站在一旁的丫鬟,“我需要你去联系一位在朝堂上有些许话语权的老臣,问问他是否愿意站在我们这一边。”
春杏应声点头,迅速去准备。凤绾知道,虽然自己的力量还不够强大,但若能在关键时刻拉拢一些不那么坚定的反对派,便可以在朝堂上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太子在朝堂上的改革已经开始施行。他决定从减少某些高级官员的特权入手,逐步削弱那些反对派的影响力,逐步将权力掌控到自己的手中。然而,改革的步伐并没有如他预期的那般顺利。
“太子,您确实能够赢得一些支持,但这其中的阻力依然是巨大的。”太子的一位心腹大臣低声说道,“许多曾经效忠云王的势力,现在已经开始寻找新的依托,甚至有些人已经在背后私下联系了林渊。”
太子的脸色骤然一沉:“我知道,云王余党残余的势力至今未曾彻底清除。这次的改革,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先解决他们,不然我们改革的根基会动摇。”
他紧握手中的折扇,心情复杂。尽管他手握至高权力,但面对这些深入朝廷的腐败势力,他依然感到了一丝无力。云王余党虽然失败了,但他们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整个朝廷,想要一举根除,绝非易事。
“但既然我们已经开始了改革,就不能轻易放弃。”太子看向凤绾,眼神坚定,“凤绾,能否从丞相府的资源中,帮助我把这些潜伏的危机消除?”
凤绾深知,太子已下定决心,不会轻易退缩。她点头道:“我会处理的,不用担心。”
在云王余党内部,林渊的计划逐步开始见效。他联合了一些重要的地方官员和一部分朝中高官,准备借机挑战太子的改革。在朝廷上,一些原本支持太子的势力,也开始对改革表示质疑。
“太子的改革过于急功近利,导致许多人利益受损,朝中的不满情绪日渐高涨。”林渊在一次秘密集会中说道,“我们不能让这些人继续压制我们,必须联合他们,推翻这场改革。”
这些言论得到了不少人的响应,特别是在一些军营和地方官员中,许多人依然忠诚于云王的遗志,愿意为云王复兴提供一切帮助。
“当年的局势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我们的目标始终没有改变。”林渊冷笑道,“太子的一手好棋,背后却掩盖不了他与凤绾的联手,这样的局面,必定是可乘之机。”
与朝中的权力斗争不同,凌君策依旧把注意力集中在北疆的军事上。尽管他已经充分意识到云王余党的危险,但他知道,当前最重要的还是确保北疆的稳定。
“军中必须保持警觉。”凌君策站在一座高塔上,俯瞰着广阔的军营,“云王余党的势力虽然不再拥有昔日的强大,但他们依然能通过政治手段,撬动一些地方力量。”
“将军,若我们北疆军队不能稳住,后续的斗争会变得更加复杂。”一名亲卫汇报道。
凌君策眼神锐利:“既然太子已经决定改革,那么我必然全力支持。但无论如何,我们必须确保北疆军队的忠诚,绝不能让云王余党趁虚而入。”
随着太子和凤绾的改革深入,朝廷中的局势也变得更加微妙。一方面,太子的支持者逐渐增多,许多新兴势力开始看到改革带来的利益,而另一方面,云王余党的势力也开始试图在各个领域插手。
凤绾的双眼闪过一抹精光,她知道,自己已经站在了一场大规模政治斗争的风口浪尖上。想要真正解决云王余党的威胁,必须在太子和朝中的支持者中找到坚实的后盾。只有这样,才能够一举摧毁他们的根基。
“父亲和我可以利用丞相府的资源,但太子的人脉和声望,也是我们最大的武器。”凤绾在书房中对太子说道,“我们需要更精细的安排,确保各方势力不会在关键时刻脱离我们的掌控。”
太子目光坚定:“我已经做出决定,接下来的改革将不会再有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