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卫东计划第一站要去的地方是东北,他决定趁着现在天气好,先尽快将那边的汽车修好。
在出发之前,他还给天河公社打了个电话,请天河公社的人告诉青山大队一声,他已经去东北了。
六月初,一辆面包车和一辆满载零配件的卡车,缓缓驶出了桃海县汽修厂的大门,嘎斯m21维修小组的征程正式开启。
车轮碾过尘土飞扬的道路,带着希望与未知,驶向远方。
与此同时,在这个文化娱乐活动相对匮乏的年代,人们对西方文化的好奇与渴望达到了顶峰。
叶卫东翻译并出版的《百年孤独》如同一颗璀璨的明星,在夜空中骤然升起,迅速点燃了整个社会的热情。
这本书仿佛一夜之间成为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人们争相购买,仿佛捧在手中的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窗口。
京城,叶卫红手中紧握着那本刚刚从书店抢购到的《百年孤独》,一路小跑回到家中。
她的心跳加速,仿佛手中的书有着千斤重。
一进家门,叶卫红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气喘吁吁地对爸爸妈妈说道:“爸,妈,你们快来看!”
叶长征和肖菊英从里屋走出来,目光落在桌上的书封上。
当“叶卫东 译”这几个字映入眼帘时,两人的眼神瞬间凝固,脸上写满了震惊与难以置信。
“这书……这上面的叶卫东,难道是你二哥?”肖菊英的声音有些颤抖,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妈,你们看,这书是湖南出版社出版的,二哥又刚好在那边插队,应该就是他翻译的。”
叶卫红看着父母,语气中带着一丝不确定。
叶长征皱着眉头,拿起书反复查看,最终摇了摇头:
“这……唉,你们也真是,咱家卫东是什么样的人,我们还能不清楚吗?
看清楚,这上面的叶卫东是翻译人员,我们家卫东什么时候懂外文了?
虽说他读书时学习成绩不错,但学校里学的那点外文,怎么可能翻译得了这样的书?同名同姓的人多了,一定不可能是咱家卫东。”
肖菊英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丈夫的话。
可叶卫红却仍然不死心,语气中带着一丝倔强:
“爸,妈,二哥现在都不理我们了,也不给我们写信,他现在的情况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说不定就是他,但他不跟我们说。
爸,妈,你们这么久都没与二哥联系过了,难道你们就真的不认二哥了吗?”
叶卫红的话让肖菊英的眼眶瞬间红了。
她看向丈夫,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
“长征,我想卫东了。卫红说得对,我们不能这样对卫东不理不睬的。我想去湖南看看卫东,要不,我们一起去一趟湖南?”
叶长征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唉,我哪有那个时间啊。菊英,我们就算去了湖南,卫东也不会理我们的,我拉不下这个脸面。
要不,等卫红放暑假了,你们娘俩去一趟?”
肖菊英的目光转向女儿,带着一丝期待:
“卫红,要不然,等你放暑假了,我们一起去那里一趟?”
叶卫红却有些迟疑:“妈,去一趟倒是可以,但爸爸说得对,如果去了,他仍然不肯理我们,那去了也没有多少意义。
要不然,还是给二哥写一封信吧,顺便问一下这书是不是他翻译的。”
肖菊英一听到写信,立刻想到了与他们同住一个院子的王建刚。
她的眼中闪过一丝希望:“对了,我们虽然不了解卫东的情况,可刚子不是卫东的好朋友吗?刚子一定知道卫东的一些具体情况。要不然,我们去找刚子了解一下?”
叶长征点了点头,同意了妻子的提议:“这个可以。走吧,也有一段时间没去老王家坐坐了。”
于是,一家三口来到了王建刚家。
王建刚的爸爸王锦程和妈妈柳桂香都在家,唯独不见王建刚。
“老叶,肖主任,欢迎欢迎!”
王锦程热情地迎了出来,柳桂香也满脸笑容地跟在他身后。
一阵寒暄之后,肖菊英直接问柳桂香道:
“桂香,你家刚子呢?这个时候应该放学回家了吧?”
柳桂香笑了笑,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
“嗨,刚子在房间里认真学习呢。也不知他是哪根筋搭错了,今年以来,他只要有点空,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读书。”
说完,她又凑近肖菊英,压低声音说道:
“我偷偷问过刚子,为什么他突然变得这样认真学习了。你猜怎么着?他说是他们几个要好的同学约好了,都要把文化知识学好。”
肖菊英心里一动,暗自思忖:刚子说的几个要好的同学,不知包不包括卫东呢?
想来不大可能,应该只是他们还在读高中的几个同学吧。
作为教育局的干部,肖菊英自然还是认可要学好文化知识的。
“桂香啊,孩子爱读书,这是好事,应该鼓励。”
接着肖菊英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一丝愧疚,“唉,不瞒你说,上次我家老叶做了一件蠢事,伤了卫东这孩子的心。
最近这孩子也一直不跟我们写信联系,我们也不知道他在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我知道刚子与卫东感情好,想找刚子问问卫东的情况。能把刚子喊出来问问他吗?”
柳桂香点了点头,转身朝王建刚的房间喊道:“刚子,刚子,快出来一下,来见见叶叔叔和肖阿姨!”
听到喊声,王建刚从房间里走了出来,脸上带着一丝不情愿:
“叶叔叔,肖阿姨,你们找我有事吗?”
肖菊英满脸笑容地看着王建刚,语气温和:“刚子,快毕业了吧?毕业后有什么打算啊?”
“暂时没什么打算。”王建刚的回答简短而冷淡。
肖菊英见状,放弃了寒暄的打算,直接问道:
“刚子,你最近有收到卫东写给你的信吗?卫东对我和他爸有些情绪,都不给我们写信了。我们只好从你这里了解一些情况。”
“他挺好的,前几天我刚刚收到了他的信。”
刚说完这话,王建刚就后悔了,因为叶卫东在信里特意交代过他,不要跟叶家人透露他的情况。
“那就好,那就好!”肖菊英见王建刚似乎不愿意多说,一时也不知道该不该继续问下去。
就在这时,叶卫红突然插话道:
“刚子哥,最近有一本叫《百年孤独》的书特别火,是湖南出的,翻译这本书的人名字与我二哥一样。你看过吗?”
王建刚沉思了一下,想到叶家人以前对叶卫东的态度,心中不禁为好友感到不平。
他最终还是说道:“我早看完了。上次卫东来京时,他就送了一本给我,那书就是他翻译的。我们还特意让他签了名。”
“啊?!真是我二哥翻译的?”叶卫红的声音中充满了惊喜与难以置信。
一时间,屋内所有人都震惊了。
叶长征也不由得凑了过来,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刚子,卫东有这样的本事,我们怎么不知道?”
王建刚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愤慨:“卫东的本事大着哩,可你们做父母的就是看不到!既然你们已经与他断绝关系了,我认为也没必要管他的事了!”
叶长征听到王建刚这个晚辈如此说话,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
王锦程见状,立刻喝斥道:“刚子,怎么这个态度和叶叔叔说话?快给叶叔叔道歉!”
“我凭什么道歉?我说的不是事实吗?”王建刚倔强地反驳。
王锦程一下子怒了,举起手来就要揍王建刚。
肖菊英赶紧拦住:“老王,别跟小孩子动气。我们也不怪刚子这样说。刚子,那你能告诉我们,卫东是什么时候学会外文的吗?”
“什么时候?他说他从小就学了啊。对了,他说是跟他姥姥家一个老蒋的翻译官学的。你看,我说你们不了解你们的儿子没错吧?这么重要的事,你们都不知道。”
王建刚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
听到王建刚的话,叶长征和肖菊英都愣住了。
两人对视一眼,异口同声地说道:“肖雅成?”
肖菊英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叶卫东小时候去姥姥家的情景。
那时,他总是偷偷跑去见那个姓肖的孤寡老人。
原来,他在那个时候就已经跟着肖雅成学外文了……
叶长征和肖菊英愣在那里,久久没有说话。
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原来,他们真的一点也不了解这个与他们断绝了关系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