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几个孩子的学习生涯过的不错,李昊也就放下心来,至于两个不太乐意学中医的两个女孩子,等过完年就找个卫校安排她们去充充电,然后安排到医院跟着个负责点的医生接着当学生吧!
窗外,寒风呼啸,鹅毛般的大雪下的噗噗簌簌的。这个说法毫不夸张,有些大片雪花都是抱成团往下掉,没一会儿就在地上又铺了超过十厘米厚的雪层。这还不是这地界雪最大的时候,有时候这里可以连着下好几天大雪,积雪能有一米多两米那么厚,为啥东北很多地方的门都是朝里开?就是因为朝外开的话冬天雪太大就推不开门了。
几个知青老师和三个屯子的民兵队成员还在努力的吃着涮锅,有几个老爷们吃的兴起,出了一脑门子的汗,甚至把上衣扣子都解开了。有几个还把李昊那箱酒给偷偷摸出来一瓶,一人又倒了一杯。大家边吃边聊,气氛热烈。
说着说着就说到这次集训了,屯子里民兵队这次大比武成绩不是特别好,倒是军容严整,上面给发了一个奖状,把李正明给激动的够呛,军容风纪能不严整吗?李昊可是按后世的高寒地区的配发标准给他们一人整了一套军服,统一了着装。其他地方的民兵队可能夏秋服装还能想想办法统一一下着装,冬季想都不要想,都是自家的大棉袄二棉裤,甚至还有皮袄皮帽,五花八门的一看就不如岗岗营子民兵队。就这李正明这家伙还有脸吹牛逼呢!战术技能等方面一个奖状也没得,也不觉乎着磕搀。而且这次集训还有了女民兵队参加,李正明还想回去也成立一个,李昊都想劝他歇了吧。一群老爷们儿射击成绩连人家女民兵队员都不如,还有脸四处嚷嚷。
等他们吃完喝完李昊和老谢头开始给大家安排地方睡觉,反正有被褥和睡袋,只要屋里有炉子就不用担心着凉,有炉子的房间一共有三个,三个火炕也睡不下二十多号人,而且两个女老师肯定要占一个房间,其他人干脆就打地铺吧!
李昊让众人都去抱回来一搂稻草,铺到地上当成床垫,再把防潮垫铺上去隔绝潮气,被褥抖开一铺,再往睡袋里一钻,保证都能暖暖和和的睡上一夜。
李昊和老谢头以及他的小徒弟睡在一个炕上,倒是很宽敞。原本还想聊会天呢,没想到一沾枕头就睡了过去,再一睁眼天都大亮了。老谢头和徒弟早已起床,在几个知青老师等人的帮助下做早饭。
昨天剩余的汤众人没舍得倒,这会正好用来煮面条。面条是几个会擀面条的人做的,浓浓的羊肉汤煮上劲道的面条,配上昨天没吃完的羊肉、豆腐和蔬菜,味道简直了。唯一让人不理解的是有几个人居然开创性的在汤面里加入了大量芝麻酱,也不嫌糊嘴。反正他们几人都说很好吃,很香,看的李昊一阵恶寒!
吃完早饭就得有人冒着风雪回屯子,通知支书等人套马拉爬犁过来接人了。火车站到屯子大概40公里出头,团部所在的乡里距离三个屯子中最近的也得有个三十七八公里,也没必要所有人都冒着风雪腿着回去。
滑雪板只有三套,最后决定李昊、李正明和李成明三人先回去,然后明天一大早再让支书安排人赶着爬犁过来接人。众人吃饭就先在老谢头这里吃,等马拉爬犁过来时再把粮食补给老谢头就可以了。
三人穿戴得整整齐齐,可谓是全副武装,浑身上下都被包裹的严严实实,就连眼睛戴上了李昊提供的防风镜。推开门迈进雪地里,三人齐齐打了一个寒颤。地上的雪已经超过了三十厘米,差一点就能没过膝盖,三人换上滑雪板,艰难的走在回屯子的路上。
以前李昊对于东北的大雪也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只觉得无非就是雪厚一些而已。后来真的到了这里才知道雪地里行动会有多困难,动辄几十厘米厚的雪地,一踩一个坑,甚至膝盖都没法打弯。有的地方则是那种一踩就塌下去的雪壳子,不小心脚都得崴折了,根本就是寸步难行。后来和屯子里的一些乡亲学了滑雪,另外还有一种防止陷到雪地里的雪鞋,这才能在冬天自由行动。
只不过和后世的那种现代滑雪板不大一样,屯子里的乡亲们用的两种滑雪板都是木头做的,一种上面绑着皮毛,而且只有一根长长的木头杆子当做雪杖,据说这种滑雪板上的皮毛很讲究,需要是一边顺着生长的毛皮,这样下坡滑雪时顺滑,上坡时还能有足够的摩擦力。另一种就是单纯的两片木板配两根雪杖,滑雪板下面镶嵌着一根铁条,更加适合结冰后的路面,长度上也短了一些,就是上坡时就不怎么方便了。李昊更喜欢皮毛滑雪板,缺点是滑起来没有后世那种英姿飒爽的风范,反而是显得有些狼狈,平地上滑雪需要像是划船那样左右撑地推动自身前进,下陡坡时可以把木头杆子用力压在身后的雪地里减缓下降速度。在山里面活动需要不停的上山下山,毛皮滑雪板更加方便一点。
其实大部分老百姓一进冬天就开始猫冬,基本不会出门了,顶多在屯子里活动。就算是出远门也是套上马拉爬犁,甚至是驯鹿拉的爬犁,一般不需要滑雪。有些需要进山但是不会走远的可以选择两块木板、几个钉子和几根绳子做的雪鞋,一样不会陷进雪里,就是走起路来速度不快,而且不能跑动,但是应付短距离行动绰绰有余了。只有一些跑山打猎的猎户,才会用到滑雪这种技能,屯子里也不是人人都会。
李昊和李正明三兄弟都会滑雪,就是水平都不咋地好罢了,三人这会儿全都老老实实、小心翼翼的一步步往前挪动,并没有滑雪。雪下得太大,有点遮挡视线,一不小心撞到或是摔倒很容易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