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还要提防谁?”
朱高炽有些诧异地看向道衍和尚。
在他心里,朝堂之上除了朱高煦,应该就没有其他人能威胁他了。
“建文。”
道衍和尚说起朱允炆的时候,眼里闪过一丝寒光。
经过他这几年的观察,发现朱高煦突然变得聪明起来,就是去了孝陵之后。
他虽然是信奉佛教,但他可不信孝陵里长眠的朱元璋能教导朱高煦这个顽劣之徒。
所以他觉得孝陵里应该有个高人在背后指点朱高煦。
可经过他的打探,孝陵里除了朱允炆,并没有其他特别的人。
而且他还发现朱高煦每次遇到大事,总是要先去找朱允炆一趟。
因此,他猜测朱高煦背后的那个“高人”很有可能就是建文帝朱允炆。
“建文如今无权无势,被父王软禁在孝陵,还被老二和老三一起看管着。”
“我提防他干什么?”
朱高炽听到道衍和尚让他提防朱允炆,朱高炽很是不解。
“世子。”
“建文虽然看起来人畜无害,但我觉得他留下来迟早是个祸害。”
“您以后肯定是要登基做皇帝的。”
“所以还是需要尽早处理掉他。”
道衍和尚并没有告诉朱高炽他自己对于朱允炆的猜测。
毕竟这个猜测说出来有些过于逆天。
要是朱允炆有这个智商,朱棣根本不可能打进京城。
如果不是这几年朱高煦变得太过于反常,他也不会怀疑朱允炆有这个智商。
但现在刨除了所有的不可能,剩下的只有可能了。
因此,他只是告诉朱高炽要尽早除掉朱允炆,以免留下后患。
“道衍师傅,你的担心,我理解。”
“可建文毕竟是太祖皇帝钦定的皇帝。”
“如果我去杀了他,那就是公然弑君,会遭到天下人唾弃的。”
朱高炽摇了摇头。
正当道衍和尚以为朱高炽不愿意对朱允炆下杀手的时候,朱高炽突然话锋一转。
“不过我父王一直都是想登基称帝的。”
“他一直都是把建文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我相信他会想办法将建文除掉的。”
朱高炽说完,从他那憨厚老实的脸上露出了一个很罕见的狡诈笑容。
这让一向荣辱不惊的道衍和尚都看的有些错愕。
“世子说的也有理。”
“弑君篡位确实是大逆不道之举。”
“燕王殿下应该会想到好办法,让建文自然地驾崩。”
道衍和尚虽然对朱高炽突然黑化还有些不太适应,但他觉得朱高炽说的还是有几分道理。
与其让朱高炽背上一个弑君篡位的千古骂名,不如让朱棣代劳了。
反正朱棣已经背上了造反这个罪名,这个罪名是洗不掉的。
所谓虱子多了,不怕痒。
干脆让朱棣把所有的锅都背了算了。
到时候所有的骂名都是朱棣的,朱高炽继位就算是干干净净的了。
朱棣作为一个父亲,为儿子挡一些骂名,难道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而且有他关注着局面,朱允炆就算耍些小花招,也翻不起什么风浪。
于是道衍和尚同意了朱高炽的意见,暂时他们不对朱允炆出手。
......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时间犹如白驹过隙。
很快,就来到朱棣册封朱瞻基为太孙的日子了。
这次的册封大典还是在奉天殿举行。
虽然朱棣现在名义上还只是大明的监国,他册封的太孙也只是燕王一系的太孙。
但整个大明,乃至周围的番邦小国都知道朱棣这次册封的是大明的储君。
不出意外的话,过了几十年,大明的话事人就是今天册封的这个燕王太孙了。
所以朝廷上下的文武百官,各地的藩王,以及驻扎在京城内的各国使臣,纷纷按照册封皇太孙的规格和礼仪出席了这次活动。
当然,作为名义上大明皇帝的朱允炆也被请到了现场。
作为吉祥物的他,要亲自帮朱棣宣读册封太孙的诏书,并给朱瞻基册宝,这样才能显示出朱瞻基太孙之位的合法性。
随着殿外的一声钟响,奉天殿内外所有官员皆整齐地站成数列,按照官职大小,依次朝外排列。
朱允炆身着龙袍,头戴冕冠端坐在龙椅上,而朱棣则身着亲王的冕服站在朱允炆前面,替他俯视着殿下的文武百官。
“殿下,吉时已到。”
郑和见时辰差不多了,便小声地对朱棣提醒道。
朱棣微微点头:“开始吧。”
“燕王太孙册封大典现在开始!”
“请太孙朱瞻基进殿!”
郑和得到命令后,立刻高声朝殿外喊道。
很快,同样身着冕服的朱瞻基独自一人在文武百官,各地藩王以及外国使臣的注视下,昂首挺胸,气宇轩昂地走进了奉天殿,一点也不怯场。
朱棣看着自己的孙子小小年纪,便有如此气势,原本严肃的脸上不禁露出满意的笑容。
殿下的朱高炽看着自己的儿子,脸上也满是骄傲的笑容。
只有朱高煦和朱高燧板着脸看着自己的大侄子在这里大出风头。
“臣朱瞻基叩见陛下!”
“陛下万岁万万岁!”
朱瞻基进入大殿后,先毕恭毕敬地给龙椅上朱允炆行了个礼。
虽然在他心里并瞧不起朱允炆,他觉得朱允炆只是他爷爷的一个傀儡罢了。
“燕王太孙请起。”
朱允炆还是如同上次册封朱高炽那般配合,脸上始终挂着和煦的微笑。
郑和见状立刻将礼部事先拟定好的册封诏书双手呈给了朱允炆。
朱允炆接过册封诏书,立刻照本宣科地念了出来:
“朕惟国家之大统,必有所承;宗庙之尊荣,必有所继。”
“朕自登基以来,夙夜忧勤,以图治世之安。”
“今观燕王之孙朱瞻基,聪颖好学,才德兼备,实乃国家之栋梁,燕王宗庙之灵光。”
“是以朕决定册封朱瞻基为燕王太孙,以承继燕王一系,绵延燕国国祚。”
“自册封之日起,朱瞻基即享燕王太孙之尊荣,受燕王属官之朝拜,承燕王宗庙之祭祀。”
朱允炆念完后,马上将手里诏书交给了郑和,郑和立马跑下殿,将诏书交给朱瞻基。
朱瞻基双手接过诏书,又恭敬地给朱允炆磕头致谢:“臣燕王太孙,谢陛下隆恩。”
随后,朱允炆又将准备好的册宝交给了朱瞻基。
至此,朱瞻基正式成了燕王太孙。
就在这奉天殿载歌载舞的时候,一艘小船停泊到了京城外的码头上。
几个背着包袱的中年人迫不及待地从船上跳了下来。
“终于回到大明了!”
“倭国真他娘不是人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