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木耒的粮食是肯定够吃的,寒氏还在源源不断地送粮食过来,在秋收完成不久,寒氏也终于凑够了木耒的十万担粮。
还有就是面粉的交易,与寒氏是以麦子换面粉的方式进行的,两担半的麦子换一担的面粉,无形中也慢慢增加这封地的存粮。
木耒这里的存粮,现在应该有十万担了,理论上,这些粮食够封地的人吃两年的时间了。
当然,这里所说的 “封地的人”,不包含弓邑、车邑,还有白马里的那些人,仅仅包含跟随自己的 800 来人,以及近 4000 的奴隶。
还有一个,尚有几百亩地的红薯没有收获,这东西要是收获了,应该也有几百吨。
不过,红薯不能完全当作主粮食用。木耒亲身体会过,这玩意烤着还算好吃,但是绝对不能当主粮,吃多了会胀肚,而且屎还多,还算憋不住的那种。
比较让木耒意外的是,高粱的产量非常高。
那高产的那种高粱,每亩(300多平)产量基本上是 2.5 担左右,而那种甜杆高粱,亩产也基本将近两担。
高粱不怎么好吃,沐雷的爷爷奶奶小时候都吃过,现在让他们吃高粱米,他们也不愿意吃。
具体怎么个难吃,木耒也不清楚。他命人把高粱去壳,决定自己尝尝。结果不知道是没煮熟,还是高粱就那样。
香味还行,略带甜味,微微带涩,但是嚼起来很带劲,和吃麦饭的感觉差不多,肚子有一种难以描述的饱腹感。
作为主粮也不是不行,不过让木耒选的话,他肯定不会把高粱当主粮,这玩意也就是卖相看着还行。
用这玩意酿酒或者做马、牛的饲料,也是不错的。高产,就是它最大的优点。如果发生饥荒,也是很好的预备储粮,保证饿不死人。
既然高粱这么高产,木耒决定将今年的高粱全部留存,用做来年的种子,而且高粱耐贫瘠不挑地。
今年的高粱,只种了几亩地,两种高粱的产量,总共加起来也就一吨多重,明年至少能种几百亩地,甚至能到上千亩。
那个甜杆高粱的高粱杆,至少收了有十几吨,只是不知道能榨出多少糖,要是有几百公斤,木耒就很知足了。
至于棉花,有两个品种,总共种了 10 多亩地,约合后世的 5 亩多地。产量不高,一是因为虫害,还有地力不足。
实际亩产相当于后世亩产二三百斤的样子,这 5 亩地总共收了不到 1500 斤棉花。
木耒觉得产量有点少,毕竟在后世,这个产量亩产在 800 斤左右,这 5 亩地的收获还不如那边两亩地收得多。
……
天气渐渐冷了起来,新年也快到了。在封地内,所有的奴隶都住进了土屋,当然,有不少是那种一间屋子住10个人的土屋。
按照章腊的建议,一些表现较好的奴工,都给配发了媳妇。当然,有了媳妇就需要单独的房子。
已婚配的奴隶都能分到 1 间房子,但这已是莫大的恩赐。因为在很多地方,即便奴隶有妻子,也不能常住在一起。
此外,天气渐渐变冷,后园试验田的工作完成了,计吏筹开始正式投身教育。
最先接受培训的,是跟随木耒来到封地的人,包括大妇和络缮在内的识字的人,计吏筹为这些人,进行了一次简化字培训。
识字的人约 200 来个,平均每 10 人能分到一本,计吏筹亲自抄写的《篆简对照》。在熟悉了简体字的书写之后,他们每个人都要抄写一份。
与计吏筹类似的,曾经的那些史人、管库的库人等原本就识字的人,是最先开始培训的。
这些史人、库人还需要担负起对孩童教育的任务,当然,对孩童的识字完全是简化字了。
这些教育逐步开始后,木耒特地找来了刀笔吏,耗费了几天的时间,终于刻了第一块印刷用的雕版。首先雕刻的是木耒自己编写的课文、儿歌。
如今纸非常珍贵,每学新课,就给孩童发一篇拓印的课文。印刷纸的大小通常较小,约 32 开纸大小,即便这样,计吏筹都觉得有些奢侈。
对于这些孩童,肯定是不能在纸上练字的,那是包括木耒在内的,所有人都无法接受的。
孩童练字的方法是,一个小陶碗,装上河沙,用木棍在里面写,写完后拿小竹板刮平,所有的孩童都是如此练习。
等到他们能在纸上练字,估计得是一两年以后了,估计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在纸上写字的机会。
木耒的教材编写得差不多了,分为初、中、上三篇。
初篇课本是初次学习的人用的,约 40 篇诗歌,皆为木耒编撰,木耒要求一年内学完,学完后,孩童识字约五六百个。
中篇所学是春秋时代的一些诗歌,也约 40 篇,这部分学完,孩童识字基本超过了一千字。
上篇的内容木耒正在编写,内容全是从《论语》《大学》《中庸》等儒家的名言改编而来。
这上篇估计学完至少得两到三年时间,目前木耒只编写了一部分,还没给计吏筹看,里面的很多名言名句,木耒都想改成是自己说的,将自己塑造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现在的木耒,经常在恰当的场合,总会冒出几句孔子的名言。
比如在培训班上,木耒曾对人们说:“学必勤,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在课下,有人讨论简体字的时候,木耒则说:“学习非某一人所言即为对。
计吏筹为汝等之师,然其所言,汝等当持疑之态,他人之行止,必有值汝我可学者。
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此为不假。但须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除此之外,木耒还准备了一个屠龙技—兵法。他准备将《孙子兵法》也照搬来,当然,这个仅限于内部的人才能阅读,比如白驷和颊戎,当然作者肯定是木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