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所有人都告诉你去改变方向,你是要守住自己的信念,还是向现实妥协?”
“你这是在消费失败者。”
林川盯着屏幕上的评论,手指在桌上有节奏地敲击着。他已经见惯了舆论的波涛汹涌,但这一次,形势似乎更加严峻。
心理学家质疑的文章被疯狂转发,标题刺眼且具煽动性:“无用空间:失败者的新型鸦片。”随之而来的,是大批媒体的跟风评论:“懒虫联盟在给失败者提供温床,让他们沉溺在失败的幻觉里无法自拔。”
林川深吸一口气,回头看向身后的团队会议室。里面的讨论声音隐约传来,气氛显得压抑又紧张。这几天,团队内部也因路线分歧而矛盾重重。
“如果我们坚持无用空间的理念,那就等于直接放弃了我们辛苦建立的招聘合作渠道。”负责商业合作的王一舟语气坚定。
“我不同意,”技术负责人张越拍了拍桌子,“无用空间是目前用户参与度最高的项目,直接砍掉等于自毁口碑。”
两人争执不下,而林川则始终保持沉默。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决策问题,而是对懒虫联盟的未来定位做出选择。
最终,在连续三天的头脑风暴后,林川做出了一个折中的决定:
“无用空间暂时保留,但我们要推出‘进阶模式’,引导用户从情绪抒发到问题解决,让那些准备好改变的人找到方向。”
王一舟松了一口气:“这个决定算是给合作伙伴一个交代。”
张越却显得有些失落:“希望用户不会觉得我们变得功利了。”
妥协方案缓解了团队内部的矛盾,但林川心里清楚,这不过是权宜之计。他隐隐觉得,这次的风波只是个开始,更大的危机还在酝酿。
林川偶然从一个朋友那里得知,这次针对无用空间的舆论风暴,背后似乎并不简单。有人透露,这一切可能与一家知名招聘平台有关——它正试图通过资本运作收购懒虫联盟,而这一轮舆论风波,或许就是为了打压联盟的市场价值。
这个消息让林川感到震惊,同时也感到一丝愤怒。他意识到,懒虫联盟的存在,已经威胁到了一些传统企业的利益,而资本的野心远比他想象中更可怕。
“林总,我建议你认真考虑收购提议。对方给出的条件非常优厚,我们完全可以借此机会扩展影响力。”王一舟向他递上一份合作协议,语气中带着几分劝说。
林川却连看都没看,直接拒绝:“如果我们被资本控制,那还怎么坚持为失败者发声?”
就在林川为联盟未来的方向苦恼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重新看到了希望。
懒虫联盟的用户自发组织了一次线下聚会,他们邀请林川作为嘉宾出席。这个聚会规模不大,只有几十人,但到场的每个人都怀着满满的感激和热情。
“你们知道吗?之前我在无用空间说了我失业后所有的丢人事,结果大家没有嘲笑我,还给了我勇气。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真实的共鸣。”一位青年站起来发言时,眼眶湿润了。
“懒虫联盟不是帮我成功,而是让我接受了自己失败的样子。”一个大龄女用户说道,“如果没有这里,我可能早就放弃了生活。”
林川站在台上,听着这些真实的声音,心中百感交集。他突然意识到,无论外界如何评价,无论资本如何施压,他都不能忘记懒虫联盟的初心——为那些被世界遗忘的失败者提供真正的归属感。
聚会结束后,林川连夜召集团队开会,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懒虫联盟的全面升级。
“我们要打造一个更完整的生态系统,不仅有无用空间,还有现实支持。我们可以与小企业合作,为失败者创造特殊岗位,让他们在低门槛环境下重拾信心;我们还可以设立心理支持热线,提供更专业的情绪疏导服务。”
这一提议得到了团队的普遍支持,甚至连一向务实的王一舟都点了点头:“如果能成功,我们将成为真正的失败者之家。”
然而,就在懒虫联盟开始升级计划的同时,一个更加凶险的阴谋也在暗中酝酿。林川接到了匿名消息,称某招聘巨头正在联合几家大企业,试图推出一款“万能求职”App,目标就是要彻底取代懒虫联盟的市场地位。
面对这一情况,林川既感到危机四伏,也感到战斗的激情被点燃了。他知道,这场资本与理念的较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