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拿着陈羽给的图纸,寒暄了几句之后,就带着朱高燧离开了酒馆。
他明日就要走了,想趁着天色尚早,亲自为陈羽物色一个好的府邸。
这样也可以方便自己日后去到陈羽那,环境舒坦一些。
…
父子二人坐在马车上回到御书房,朱棣坐在龙椅上,将制作蜂窝煤的图纸放在桌案上。
下方的朱高燧瞥了一眼桌案,旋即恭贺道:
“爹,这谪仙人果然名不虚传,有了此煤,百姓冬日再无性命担忧,这样一来民心必将归附!”
朱棣捋了捋胡子,笑着说道:
“民心归附,何需冬日?这永乐煤在朕这次前往江浙地区,就可以发挥出巨大优势。”
永乐煤?
朱高燧舔了一下干涩的嘴唇,他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朱棣要放着如此大的利润不要让其充公工部了,原来主意打在了这里。
功绩!
这样一来,煤炭一事自己只能白白做苦力了。
没办法,谁让自己是儿子呢?!
朱高燧沉思了片刻之后,询问道:
“爹,这是何意?”
朱棣顿了顿,说道:
“这一次咱们朱家推行三板斧其中的摊丁入目,几乎相当于站在整个士绅阶级的对立面。面对这种情况,退一步,士绅以后就会蹬鼻子上脸,得寸进尺!所以必须采用强硬的雷霆手段。”
“但单单借助藩王与皇权的力量终归还是不够,本来朕想着在江浙地带多待段时日,多杀一批,好好震慑一番。可今日见到陈羽所制造而出的新发明:蜂窝煤!着实让朕有了一些新的手段。”
说到此处,朱棣伸出手来指了指朱高燧,正色道:
“这件手段事关重大,你立刻制作一批永乐煤出来,然后运往北方售卖。”
“并且散出消息去,永乐煤冬天保证供应充足,任何商贾不得做永乐煤的跨地区买卖,违者杀无赦!”
朱高燧一怔,先加急制作出来一批运往北方售卖……
北方地区的气候确实与中原不一样,那里这个时候估计都已经天寒地冻了。
朱棣顿了顿,旋即继续强调道:
“人手不够就召集更多的人手去做,包括那些正在为来年开春制造器械的人,也可以抽调一些,暂时加入到制造永乐煤的工作中。”
朱高燧懵了,当即问道:“爹,来年您可是要御驾亲征,这些器械到时候可都是战斗力,您……”
朱棣挥了挥手直接打断道:
“不是让你在这个过程中多召集新的人手?到时冬日售卖蜂窝煤赚到了钱,人有了,钱也有了,那么武器制作的速度自然可以赶上去。”
“最主要的是,如果想要彻底的将陈羽先前所提出的摊丁入目‘贯彻’下去,还是少不了‘文官集团’的帮助。”
朱棣说完之后,揉了揉眉心,淡淡的吩咐道:
“朕有些乏了,记住爹临走之前交代你的事情。”
“去将京师顺天府的知县带过来了,你先行退下吧。”
朱高燧闻言保证了一番之后,拱手行了礼便退了下去。
朱棣见朱高燧走后,抿了一口茶水,酒气压下去了些许,他对着门外吩咐道:
“让太子爷过来!”
………………
不多时,朱高炽迈着小短腿哼哧哼哧的赶了过来。
朱棣明日就要走了,他清楚自己父皇在这个时间点上召他前来,无疑是一场重要的考验。
自己待会的战队与表态,一定要坚定不移的选择皇权。
要知道政治争夺从来都是你死我活的勾当,可不像什么过家家那样开玩笑。这一次触及到的可是整个士绅阶级的利益,到那时朱棣一离开,朝堂之上必然将引起文官集团激烈的反对!
毕竟这些文官集团大多来自江浙一带,与那里的利益牵扯极为紧密。
‘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说的就是如此。
一旦江浙等地被作为试点,所有地区的士绅一定会抱团。
到那时,自己如果站在士绅阶级的反对一面,威望势必受损,进而势力大减。
所以推行这个政策对于朱高炽来说非常艰难!
唉!陈羽这位谪仙人真能找事。但不得不说,他能够意识到此举一出,对于国力民生的提升来说无疑巨大。
所以选择坚定站在皇权一边的话,这一次就不能输,也输不起。只有赢才能获取父皇的进一步信任,自己这太子储君之位才能彻底稳固!
若输了,那自己的位置可就尴尬了……
储君之位也有保不住的风险!
自己不会输!
朱高炽在心中坚定了一下想法,自己在行军打仗上本来就不如二弟朱高煦,也可以说在这方面跟二位弟弟都压根没有可比性。
但他也有着属于自己的长处:
治国!
如果治国都失败了,那还真没有资格去坐太子储君的位置!
朱高炽站立之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坚定的说道:
“父皇,儿臣愿为三板斧竭尽全力!”
朱高炽并没有退缩,而是主动出击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如果这个时候他再表现出懦弱、逃避等不好的性格,那么等有朝一日陈羽步入朝廷,万一朱棣不喜这样在关键时候掉链子的性格,让陈羽转头辅佐老二,那他就彻底丧失了争夺储的权力!
毕竟前一段时间老二家中的嫡子去陈羽小酒馆拜访的事情,他也略有耳闻。看似是在机缘巧合之下,被自家朱瞻基遇见,然后带去。
朱高炽对此的看法则是不然。他处理朝政这么长时间时间,可不相信会有这么巧合的事情,之前一两年的时候从来都没有遇见,偏偏陈羽这位大才出现之后,他们两兄弟相遇。
摆明了老二那边,也想打陈羽的主意!
朱高炽的坚定表态倒让朱棣一怔,他双眸深邃的打量了一番自家老大,欣慰的说道:
“好,好啊!”
“只要咱们老朱家齐心协力,就没有什么办不成的事!”
“看到你这样,我走后也放心让你监国。现在我相信你能够压制住朝中的那些文官集团,本来我想如果你到时候压制不住,就让老二出马,出来杀一批跳的最欢的。”
“可今日我去了酒馆一趟,又为你找到了一个新的助力,再配合上你的能力,后方无忧。”
“新的助力?”朱高炽一愣,酒管他知道,里面仅有陈羽一人,难道父皇是要让陈羽出山了?
陈羽那样的大才不是不喜欢功名利禄吗,为何会突然出来?
但不管怎么说,有了陈羽这位谪仙人帮助,监国必将无忧!
朱棣从桌案上拿出蜂窝煤制造的图纸,笑着递了过去说道:
“文官集团也并非铁桶一块,不知你是否记得洪武时期的南北帮案?”
南北帮案,因洪武帝朱元璋组织的恩科,所录51名全是南方人,故称南榜。北方人一名未取,为历科所不见。会试落第的北方举人联名上书,告主考官偏私南方人。
但是朱高炽知道的消息则更加深入,那就是朱元璋命人复阅落第试卷,经复阅后上呈的试卷文理不佳,并有犯禁忌之语。所以按照常理来说,那些主考官没有问题,但最终还是被朱元璋杀了一批之后,开设了南北帮,至此事件结束。
朱高炽接过朱棣递过来的图纸,边摊开边回答道:“记得,此事皇爷爷直接杀掉两位状元和几个主考官,85岁的主考官湖南人刘三吾被充军戍边,最终开设南北榜,这才平息北方考生的怒气。”
“不知这件事与摊丁入目有何关联?”
“关联大了去了,甚至可以说决定了朕这一次下江南后,朝局能否稳定!”朱棣的手指敲击了几下桌面,淡淡的说道。
“历史上的地域黑,不是第一次发生。北宋赵匡胤长期打压南方学子,甚至在议事堂,还立了一块碑“南人不得坐吾此堂。可饶是这样,也没有出现洪武时期南北榜这样极端的事情!”
“纵然南北榜有着许多原因,但本质就是南方的士绅阶级想要夺权,仅此而已!”
华夏起源于北方,三国前北方是全国的中心,南方还只是荒蛮之地。晋乱以后大批人口南迁,带去了人口、文化、先进技术,南方开始了发展。北宋靖康之乱,又一次人口南迁,南宋经济发展超过了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到了大明,朱元璋定都南京,全国的中心也转移到南方来了。但由于北方自靖康之乱之后,屡遭战火,在明朝初年,山东、河南等地变成了荒无人烟的无人区。这样的环境下,读书人少了,质量自然也就落了下来。
反观南方经济发展起来,读书人扎堆,水平也越来越高。在科举中,优势越来越明显。大明洪武朝,多次科举考试均是南方录取人数,远远大于北方。直到洪武三十年,发生了北方学子全军覆没的事件。
朱高炽皱眉,当时自己在北平,并没有参与到南北榜的争端之中,但对于对于夺权的观点他反倒有些不认同。
毕竟大明建国,尽管将北元被赶出了中原大地,可残元势力在北边进行十次大规模侵扰进攻。直到洪武二十一年蓝玉率领15万大军,在捕鱼儿海之役中击败了北元最后的主力军,元才彻底从名义上灭亡。
大明偏安南方,北方边境战事繁多,对于北方的控制弱,朱元璋非常在意北方的人心。大明和元势力,处于拉锯交战的复杂局面中,要抓住北方人心,必须抓住读书人的心。大明初期,还有不少读书人忠于元朝,“身在江南,心思塞北”不愿臣服大明。
洪武十五年,大明恢复三年一考的科举制,要抓住北方的士子和人心,是皇帝朱元璋最在意的。主考官刘三吾、张信等人虽然是南方人,但也遵循了考试公平原则,没有徇私舞弊,但他们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领会皇帝柔北人的‘宏图远略’。
朱元璋恼火自己的大臣破坏了自己的大计,于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南北榜事件引发的北方考生不满问题。南北榜事件,可以看作朱元璋抓住北方人心,打压南方世族,铲除反对势力,实行文化专制而用的手段罢了。
大臣和学子看到的只是考试公平,但皇帝考虑的不止这么多,要对抗北元、镇抚人心、安定北方,这些都是为了国家的大计。
朱高炽认为这才是当时朱元璋最真实的想法。
但面对朱棣不同观点,他不敢争辩,只是轻轻的点了点头。
朱棣将自家老大的表情尽收眼底,轻笑一声说道:
“我知道你不相信,但我可以明确告知你,当时我人虽在北平,可洪武时期京师之地有我的眼线。”
“那时我大哥已离世多年,洪武帝就想着培养朱允炆那个小王八蛋,可朱允炆是什么样的性格?与你不同,他是真懦弱到了骨子里!”
“说白了就是一个废物!”
话落,朱高炽眼神微动,但随即很快就平复了下来,等着朱棣的后文。
“那时整个朝中的文官集团都想扶持朱允炆,也可以说是朱允炆的铁杆。可偏偏朝中那些勋贵武将则偏袒洪武帝的几个儿子。”
“为何?说白了就是利益不同罢了!朱允炆代表的是整个文官集团的利益,之所以会发生南北榜案也很简单,那就是以齐泰、黄子橙为首的托孤大臣,想要在朱元璋走之前搞一把大的,这才弄出了一场全是南方人入选的榜单!”
“但当时那份名单与根据京师之地传出来的消息来看,入榜之人几乎都是齐泰、黄子橙等徒子徒孙,那些字迹、文章风格之类的一看就知道出自谁家,所以最终会以北方连字都写不好来说事。如果重新抄录一遍,我相信这份榜单一定会变!”
“但奈何那是因为这件事情很有可能将朱允炆这位未来储君也牵扯进去,所以洪武帝才给了那些南方的文官一个机会,谁知道他们不顾皇帝递过去的台阶,选择了硬刚皇权!这才有了最后的杀戮!”
听见朱棣所说的另外一个版本,朱高炽不禁蹙眉,这个消息可点出乎他的预料。
以他的能力,听到这里就已经可以推断出齐泰、黄子橙那帮人的想法。
无非就是打造:
科举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