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脚步缓慢,沿着大阳峰一路向上。
宋玉轻轻抖擞肩膀,身上青衫随之一震,将握在手中的竹笛贴到嘴边,缓缓吹笛。
笛声悠长,典雅舒泰。
随着笛声扬起,与满山枫叶相得益彰。
青衫吹笛,叶随声动。
霍轻翎眼睛微微一亮,出身武学世家霍家的她,自然见多识广。
宋玉吹的乃是《姑苏行》。
邓颇听着笛声,只觉得浑身骤然一空,连带疲惫之感也随之减缓。
身后的宁许与宁可,两两对视一眼,皆是看到了对方眼中的诧异。
想不到宋玉年纪轻轻,便已经有了如此音律造诣。
宋玉对于几人的视线置若罔闻,只是缓缓吹笛,连绵不断。
要知道宋玉虽然是寒门出身,可其武学资质和音律天赋都极好,在凌州的年轻一代也算是佼佼者。
宋玉今年不过十七岁,习武不足三年,无名师高人指点,便已经踏入寻意境。
霍轻翎与宋玉同岁,境界虽然已经是寻意境巅峰,可霍轻翎毕竟是出身霍家,自幼习武,耳濡目染,有名师指点武学,宗师为其洗经伐髓,境界自然是遥遥在前。
饶是霍轻翎眼界之高,也不得不承认,宋玉之武学天资,仍要在自己之上。
能够在二十岁之前踏入气和境巅峰的修士,便已经是一州的佼佼者,于同辈中也是最前一批武夫。
而那些一流宗门的天才修士,天资冠绝同辈之人,才有可能在二十岁便跻身金身境。
等到宋玉一曲吹完,霍轻翎笑着走到宋玉身旁,轻笑道:“宋道友的曲艺有精进了。”
宋玉轻轻一笑,一手负后,笑道:“不过是小道,聊以解闷而已,不足为奇。”
霍轻翎眼神中欣赏更甚,说道:“以宋道友的天资,想要在二十岁前踏入气和境,想必是不难。”
宋玉却是眼神望向山顶,平静道:“倘若多出几分侥幸,在下未尝不可登顶一试。”
身后的邓颇听到宋玉的话,不由得微微一愣。
难不成宋玉想要一口气登上大阳峰顶?
宁许与宁可也都是一头雾水,不知宋玉所云。
霍轻翎却是眼神一震,这位霍家的大小姐,自然是听出了宋玉的弦外之音。
宋玉想的,或许是二十岁之前踏入气和境巅峰,甚至是......冲击上三境!
可要知道能够在二十岁之前便跻身上三境的修士,无一例外,皆是武学妖孽。
据霍轻翎所知,当今的天师府掌教大天师张神凝,当初便是在二十岁踏入金身境!
太虚剑门的那位天生剑体的年轻女子剑仙,也还是晚了一年,在二十一岁时才踏入金身境。
霍轻翎微微侧目,看向一旁的宋玉。
只见宋玉此时目不斜视,直直望向山巅,身子挺拔,一手握拳负后,另一手握竹笛于丹田,气度非凡。
饶是霍轻翎,此时也不由得心神摇曳。
宋玉竟然有如此大志,有争一州武学天骄之首的气概!
邓颇出身官宦世家,虽然是体虚奢靡,可脑袋却也灵光,此时也逐渐嚼出来味道。
“宋玉想要在二十岁前踏入上三境?”
邓颇微微皱眉,白净的脸庞上,却是流露出几分凝重。
并非是邓颇妒忌宋玉,扪心自问,霍轻翎对于自己与宋玉的态度差别,的确让自己足够恼火。
可这位出身寒门的宋玉,邓颇却并无太多感觉。
邓颇的父亲,乃是开元王朝的正四品中书侍郎,自然也是听闻过一些秘史。
邓颇看向宋玉,随后轻轻摇头。
宋玉虽然武学天资不低,可却仍旧逊色于凌州境内宗门的核心弟子,更不提太虚剑门秦归荑之流,与龙虎山掌教大天师的张神凝更是天差地别。
想要二十岁前跻身金身境,未免有些......夸夸其谈。
随着众人的登山,如今隐约能够看到大阳峰顶。
大阳峰顶有一小片平地,金乌宫建有一座观枫亭,专门用于俯瞰大阳峰漫山红枫的景色。
也就在此时,另一侧登山道上,又有三人从侧面而来。
霍轻翎与宋玉等人的视线看向一侧。
只见三位来者,居中的是一位少女,瞧着年纪与霍轻翎等人相差不大。
少女身旁,则是两位护卫。
霍轻翎在见到眼前少女的时候,微微皱眉,隐约觉得有些面熟。
两拨人迎面相见,那位少女活泼可爱,笑着朝众人挥手。
霍轻翎轻轻一笑,点头示意。
身后,邓颇此时却是忽的瞪大眼眸。
“柳淑淑?”
听到有人叫出自己名字,少女颇为开心,笑着开口道:“是我,是我!”
邓颇率先开口,轻笑道:“原来是柳家二小姐,在下邓颇,当初曾经与柳剑仙有过一面之缘。”
柳淑淑瞪大眼睛,听到邓颇口中“柳剑仙”的称呼,眨着眼睛。
邓颇话音未落,一旁的霍轻翎顿时灵光所至。
难怪!
在见到这位少女的时候,便觉得其面容有那么几分熟悉。
原来她是柳家二小姐柳淑淑!
至于邓颇口中的那位“柳剑仙”,身份自然是呼之欲出。
柳家,柳郦。
几年前从北边天下,举家搬迁而来,而后那位大小姐柳郦,不久之后便踏入了上三境,成了一位金身境宗师。
近两年这位柳剑仙的名气极大,有开元王朝为其大肆造势,名头响彻江湖。
这位柳剑仙,公开承认,柳家并入开元王朝,自己虽是金身境,却不再是江湖中人!
要知道当初陈凡还未继位,开元王朝与武圣山之间更没有如今这般亲近的关系。
柳郦作为一位江湖中的女子剑仙,还是从北边天下而来,选择退出江湖,加入朝廷。
此举的意义,不言而喻。
开元王朝也为柳郦大肆造势,借此机会,有一部分江湖宗门都动了心思,有了并入朝廷的想法。
开元王朝这两年收入长安城的上三境宗师,恐怕不在少数。
柳淑淑性子活泼,眼看邓颇叫得出自己姐姐名字,便蹦蹦跳跳的走到邓颇身旁。
邓颇也笑着与之交谈,二人笑声不断。
宋玉自始至终都不曾插话。
至此,两拨不同山路登山的人汇聚一起,共登大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