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了平静,一片祥和的皇城。
兵部大堂。
郎中徐云、侍郎方有志,来到了兵部尚书面前。
“大人,剿匪军的战报,和军功申请。”
“哦?我看看。”兵部尚书接过徐云递上来的资料。
“两月不到斩杀水匪三千余?”
“三百多人申报军功?”
徐云苦笑一声,本来这事儿归他管,一般是命人去核对一番,走个过场。
然后大笔一挥也就批了。
可是这剿匪军或者说那位都指挥使有点离谱了。
便是那边疆军中,一年,不,五年都报不上来三百人的军功。
“秦都指挥使大人...效率奇高。”
他能说什么?说这都是扯淡的?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他们不是没有审批过剿匪的军功,皇朝疆域太大了,什么山匪水匪,多了去了。
碧波湖那里的情况,他们也略知一二。
水匪、大盗,自古有之,远的不说,就这两百余年,加一块都没有剿匪军两个月剿灭的匪修多。
茫茫碧波湖中,水匪见到别人就四处躲避。
你秦诩带着剿匪军去了,水匪就站一块儿等你?
“秦诩不会是想着快点回皇城来吧?”
兵部尚书想到了一种可能。
什么杀良冒功之类的,他根本不考虑,哪个指挥使不搞点小动作呢?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只不过别人是把那些平摊到了很长的时间线中,秦诩是集中报了上来。
让他不得不怀疑,是想着早点结束碧波府的事儿,早日回到皇城中来。
方有志这时候发声,“大人多虑了,秦大人应该是一时半会不想回来了。”
“怎么说。”
“这是秦大人申请的增加军费和补给的奏陈。”
“碧波府水匪势大,剿灭不尽?”
兵部尚书将奏陈和军功战报用手摁在了桌子上。
闭上了双眼。
思索了片刻。
“军功给他批了。”
“军费申请不允,不过你回复的时候言语间客气一些。”
怕侍郎不能理解,兵部尚书又多加了一句。
“让他过段时间再申请。”
......
碧波府原守备军大营,现在的剿匪军大营。
夏承帮秦诩倒了杯灵茶,然后问道。
“大人,咱们报的那些,兵部能批吗?”
“军费够呛,毕竟刚来没多久,军功应该不会卡我们。”
“那您上报军费的意思是?”
“给咱们接下来的事儿做个铺垫。”
“你去找沈禹昌,让他安排人,做几个大点的案子,不过不要去收拾残局。”
“是。”
军费,皇城肯定不能再给了。
他当然知道。
之所以要来这么一手,自然是为了他的下一步动作。
剿匪军经商,做准备。
沈禹昌和南宫羽再搞上几个月,各个郡城经济一定受到影响。
商路也会不怎么顺畅。
这时候从大营中再调遣两营,接手那些查抄大族家族的店铺。
废物利用,开店经营。
皇城不给咱们军费,但是这匪又不能不剿。
秦大人受点累,只能自筹军费了。
这店铺的商品都好解决,直接皇城安排来就好了。
手下这帮子受了军功的嫡子们,谁家里没点产业?
并且这事儿是好事儿。
他们从家族中多少价格拿货他不管,他到时候找到一个合适的价格收货就行。
反正这灵石也不是他出。
至于售卖的价格,那肯定是稍微贵一些了。
毕竟是剿匪军费了老大力气,为了维持碧波府市场稳定,从皇城调来的货物。
和皇城的价格差不多就行了。
让碧波府的修士们也体验一下皇城的生活。
剿匪军,按部就班的按照秦诩的意志在运行。
碧波府中修士们没有感觉到青天来了,反而是越发的感觉,这是从皇城中来了一波滚滚黑云。
府城,一个实力中下的大族中。
“管家,最近的支出为何如此之大了?”
“家主,没办法,整个碧波府,所有的物价都在涨。”
“发生了什么事儿?”
这位家主刚刚出关,修为到了个关键节点,闭关了半年左右的时间。
对于筑基修士来说,这根本不算什么。
不曾想,他出关之后先查了查最近的账目。
收入比之去年,基本持平,微微有所下降。
可是这支出,却是涨了三四成。
管家给家主讲了讲最近碧波府的风云变幻。
“唉,走了个九皇子,来了个大将军。”
“安排人去外府采买吧,采买的量大一些,或者与几家交好的大族共同采买。”
“这样能将传送费用冲抵。”
“也比这样涨下去,省下来不少。”
“黄府君好像在组织一些家族去外府中采买,要不家主您去问问?”
“嗯,帮我递上一份拜帖,我一会儿就去看看,黄府君也是本地大族出身,大家有些交情。”
黄家宅院中。
这府城几家大族的家主,正在听黄尚善说话。
“我碧波府匪患严重,严重影响了咱们修炼和生意。”
“剿匪军不愿意侵扰地方,遂开始自筹军费,这买卖价格贵一些咱们也能理解,只是实在难以承受了。”
这话算是说到了现场修士们的心坎中。
“是啊,这么下去,咱们的产业都没了,唉。”
“前日有军爷收购了我家中的灵药,比寻常低了两成。”
“不是咱们不支持,是咱们支持不起了,家族中这么多修士,总不能吃老底吧,就算是吃老底又能吃多久呢。”
虽然言辞之间多有抱怨,但是没有明确把矛头对向剿匪军。
黄尚善看到这样,也明白了,这些人还是不够疼。
“正是如此,我组织起大家来,就是为了能减少大家的支出。”
“我们共同出一笔灵晶,去其他府采购一番。”
“不仅仅能减少我们的压力,说不准还能从郡城县城那里小赚一笔。”
既然不能言语煽动大家,那就用利益去收买。
当这些大族看到利益的时候,自然有更多的大族甚至个别世家加入进来。
这些人就是大势。
他到时候就可以以府君之位,携这些大势将秦诩礼送出境。
而他在碧波府中的地位将会得到巩固。
这就是得位不正,实力不匹配带来的恶果。
不得不想尽办法,去掌控主动。
秦诩的到来,和军伍行商让他看到了机会。
虽然现在这些家主们都没有去指责剿匪军,甚至名字都不敢提。
但等他们的外部采买走上正轨之后。
很自然的就会与剿匪军的店铺有了冲突。
而他们无论愿意或者不愿意,都会站在剿匪军的对立面。
他,黄尚善,将会是那个解局之人。
只有秦诩,他相信,秦大人一定会息事宁人的。
看着面前的家主们激烈的讨论,争抢着份额。
黄尚善想起了皇城的老祖,以及老祖给他的信息。
有大人物不愿意秦诩回去,或者说,不愿意秦诩德胜回朝。
巧了,在碧波府经营了几百年的黄家,在前几日得到了一块很有趣的留影石。
秦大人,应该也不想满身污点的被抓回皇城吧?
至于老祖或者什么皇城的大人物的想法。
黄尚善并不想成全他们,他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毕竟他马上就要结丹了,只是在府君位置上几年的光景,仅仅他自己攒的资源已经足够支持他结丹。
若是能经营碧波府千年,甚至是只要两百年,三百年,想来元婴资源也不是什么难事。
怪不那些世家能传承那么悠久。
并且最重要的是,背靠闺女、外孙和九皇子,黄尚善觉得,他可以任性一些。
在碧波府,施展一番自己的才华。
所以像老祖那样,与其去追求皇城的贵人指路,一步登天。
不如踏踏实实的在这不起眼的碧波府用心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