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王此次有诚意与顾大人联手,顾大人有条件提出来便是。”弈王虽然故作轻松,但身子却不自觉的坐直了,不复来时的慵懒。
因为他发现自己在与顾长安的博弈中竟然没有占得上风和主动,他预测的每一步都在出错,反而顾长安循序渐进的推进着谈话,让自己不得不主动让步。
“我户部只要钱,不要人。”顾长安出言直接。
弈王冷峻的眸眯了眯适时掩盖眼底的震惊,好个户部侍郎,好大的口气啊。
“有顾大人主管户部,何愁我大昭不兴啊。”弈王再开口已然满口赞扬并且爽快道:“本王应了。”
顾长安神色间闪过不易察觉的欣赏,壮士断腕连眼睛都不眨一下,这位弈王的确比东宫那位太子殿下有魄力的多。
“王爷喝茶。”顾长安将沏好的茶递上去,面色仍旧平静淡然。
弈王本想用气魄折服他,却发现好像没大用,心里不由得窝火。
这么大的代价竟然换不来一个顾长安的投靠吗?
看来这件事还是要从沈璃下手,但原本他是想着用郑嫣然挑拨他们夫妻关系,自己便能借题发挥,可事情没成便只能是再图后计了。
顾长安送别了弈王,洗漱一番才回了房间,发现沈璃竟然还在床上看书,不似自己走时候的困顿反而眼里有光,看着有些激动。
“怎得还没睡?”他问。
“这是一本游记,原来千年前的山川湖海与如今有很大不同,我从前只看过近代的游记,以为地貌是一成不变的呢。”沈璃说着坐直了身子,说话间眼里充满了向往。
她上一世出过最远的门便是随着父亲到江南沈家祭祖,还是未嫁之前,嫁了人她连祭祖的资格都没了。
在这京都困了一生。
“阿璃想到处看看?”顾长安一眼便看出了她的想法:“等朝局稳定,我辞了官与一同去如何?”
沈璃笑着点了下头,他总是知道她想要什么。
只是朝局哪里那么容易稳定,没报仇不说,即便顾长安想辞官皇帝也不会放人。
她于是不去想那些,而是问:“谈的如何?”
“他没得选。”顾长安拿走她的书本,转身吹了灯上床。
“也对。”沈璃转念又问:“那夫君觉得这位弈王殿下如何?是否比太子更适合继承大统?”
“他比太子更有城府更狠辣也更沉得住气。”顾长安客观道。
沈璃在等着他的评价。
“阿璃以为呢?”顾长安却将问题抛了回来。
沈璃轻笑:“怎么考起我来了,依我看也是弈王更有手段些,但太子更合适做皇帝。”
城府和狠辣在斗争中占尽优势,但却并非做好皇帝的必要条件,好皇帝该有的是先决力和判断力。
从北境一事便能看出这两位的格局都不大,只是弈王缺点更明显些,那就是他比李恒更聪明有主见。
聪明意味着更不好控制,他与文官集团会出现激烈的矛盾,这对朝局并不是好事。
文官集团的领头人虽然不都是一心为国之人,但起码深谙平衡之道,不会让国家出现太大的乱子。
大昭如今的局势,等不到卓越的中兴之主便只能选最稳妥的。
这也是上一世她后期还辅佐李恒的原因之一,是真的为了朝局,而非为了李恒本人。
沈璃听顾长安没接话连忙解释:“我这可不是存了私心,也不打算扶持他,夫君不要误会。”
“我怎么会误会阿璃,我也是这样想,他尽管不好却比弈王更合适。”顾长安也道。
但他声音恹恹,他为未来的大昭忧心,若非雷霆之君施雷霆手段,大昭很难回到曾经的兴盛。
西境戎狄、北境大梁虎视眈眈,就连东境那小小的倭国近些年也不安稳,可谓是内忧外患啊。
“但他仅比弈王合适,却也不是最合适的,陛下的皇子可不止他们二人。”沈璃意味深长的道。
顾长安瞳孔微缩:“阿璃的意思是?”
“未来的事情谁说的好呢,夫君,我困了。”沈璃见他离自己有些远又靠了过去,抱着他的脖子软软的撒娇。
好像刚刚那锋芒尽出的话不是她说的一般。
顾长安一怔,随即无奈一笑,见她闭上眼睛便也舍不得再问一句了,轻轻拍着她道:“睡吧。”
————
第二日顾长安便上了早朝,成帝顺理成章的令他与御史台共同清点彻查地方欠下的税款,如果有故意拖欠、贪污者,一律依法严处。
朝堂上下都感受到了皇帝的愤怒,就连寻常话多的御史此次都没有上谏痛斥这次政令严苛。
刺杀户部主官使其重伤简直便是在打朝廷和皇帝的脸面,若是此次置之不理,下次面对的很可能就是刺杀皇帝或者是造反了。
朝会散了之后皇帝单独将顾长安招到御书房。
“顾爱卿,伤可好了?”成帝看到顾长安端端正正站在下面心里便觉得有底。
“陛下福泽护佑,已经不碍事了。”顾长安回。
“那就说说正事,朕已经派下去两批御史了,你可还有选定的周府?”成帝问。
“回陛下,还有最后一批。”
成帝听着只觉得为难:“顾卿啊,各州府距京远,管理本就不便,事情若是闹得太大也不好收场,你这最后一批还是缓缓不要报上来了。”
“陛下的顾虑臣明白,只是国库空虚、地方放肆,若是不加以惩治未来只会变本加厉。”顾长安拱手道:“陛下三思。”
“朕知道你的意思,只是战事或起,若是各地再不安生恐社稷不宁啊。”成帝继续道:“监察御史下去这几十人恐怕极少能够幸免,也足够了。”
“陛下,臣有一计可保不生乱象。”
“快说。”
“陛下可施以仁政,但凡地方能补上欠朝廷的款项,便使监察御史不再查问其他罪责。”顾长安道:“这样既能讨回银钱又能令陛下仁政传于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