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如霜,将戏楼飞檐照得一片惨白,莫远山的指腹缓缓地、反复摩挲着糖画凝固的龙须,那龙须坚硬而带着糖的细腻质感。
怀表在掌心有节奏地跳动,当指针跳到亥时三刻,瓦片下指甲刮擦木板那尖锐刺耳的异响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靛蓝粗布在夜风中发出清脆的扑簌簌声响,仿佛是夜的低语。
他望着那幅被添了朱砂的钟馗钢枪图,那朱砂红得夺目,在昏暗的光线下似有火焰在跳动。
忽然,他的思绪飘回到三个月前,贺教师那坚定的话语在耳边响起:\"漫画里的钟馗能捉鬼,咱们的钢枪就得戳破鬼子的谎话皮囊。\"
\"老莫!\"郑戏子裹着褪色的戏袍,像幽灵般从槐树后闪了出来,发梢上那没卸净的油彩在月光下隐隐泛着光,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急切,“周印刷工在城隍庙后墙画了三个白圈,怕是那台德国产的老印刷机又犯病了。”
莫远山把糖画塞进中山装口袋,抬脚踩在青石板上,月光下的青石板像被踩碎的玻璃,脚下传来清冷而坚硬的触感。
路过西街粮铺时,屋檐下挂着保安团新贴的《治安告示》,“严禁聚众喧哗”六个字在惨白的月光下显得格外刺眼,仿佛在散发着冰冷的气息。
他心中的怒火陡然升起,突然抬脚踹在告示柱上,那一脚力道十足,惊得暗处两只野猫“嗖”地窜上墙头,伴随着野猫慌乱的叫声。
印刷所地窖里,弥漫着油墨刺鼻的气味与霉味混合的混浊气息,那气味直往鼻子里钻。
周印刷工正专注地用棉纱蘸着煤油擦拭滚筒,动作熟练而又带着一丝无奈。
见莫远山掀帘进来,他沾着油污的手指在围裙上不停地蹭着,那围裙已经被油污染得黑一块、黄一块。
“传动轴卡了三天,东门张铁匠说要德国原装的齿轮......”他的声音里满是焦虑。
“三天前你说要等三天。”莫远山皱着眉头,弯腰查看机器,后颈的旧枪伤突然一阵刺痛,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地揪了一下。
油墨槽里泡着半张未完成的《抗战画报》,女学生举火炬的画像被染成墨色,那墨色仿佛是一片沉重的乌云。
“贺教师带孩子们抄的宣传单呢?”莫远山焦急地问道。
周印刷工喉结滚动两下,”他忽然抓起扳手用力敲打铁架,金属撞击声尖锐而杂乱,里面还夹杂着他的颤音,“那些畜生把传单......塞进灶膛当引火柴。”
地窖顶棚突然传来重物拖拽的沉闷声响,像是有巨石在缓缓移动,两人同时屏住呼吸,心跳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莫远山迅速摸到藏在印刷机下的土制手雷,紧紧地握在手中,直到听见三长两短的叩击声——是贺教师背着麻袋从暗道钻了进来,眼镜片上蒙着一层厚厚的白雾,像结了一层霜。
“南街王裁缝用窗帘布赶制了五十幅标语。”贺教师喘着粗气说道。
布匹抖开的瞬间,靛蓝色粗布上“还我河山”四个大字被汽灯照得发亮,那光芒仿佛带着一股炽热的力量。
莫远山伸出手指抚过粗粝的布纹,触感粗糙而真实,忽然触到几处湿润,他心中一惊:“怎么有血腥味?”
“保安团追查布料来源,老王的闺女挡在染缸前挨了枪托。”贺教师摘下眼镜擦拭,镜腿明显被掰弯过,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愤怒和心疼,“那丫头满嘴是血还要笑,说等标语挂上城墙,要亲手给每个字描金边。”
周印刷工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油污斑驳的围裙随着他的身体剧烈抖动。
莫远山抓起扳手猛砸生锈的齿轮,火星四溅,溅在油墨槽里燃起幽蓝的火苗,那火苗跳跃着,发出轻微的“滋滋”声。
当第七下敲击震得虎口发麻时,齿轮突然发出垂死般的金属嘶鸣,那声音尖锐而凄惨,滚筒缓缓转了起来。
“成了!”郑戏子不知何时蹲在油墨桶旁,指尖还粘着半片金箔,那金箔在灯光下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我让戏班把《花木兰》的武打戏加演三场,每场幕间插播两条抗战口号——王班主说要给他留半坛烧刀子壮胆就行。”
莫远山从印刷所地窖出来,心中满是对印刷机重新运转的期待,他趁着夜色,小心翼翼地避开保安团的巡逻,脚步匆匆地向着城隍庙走去。
月光洒在青石板路上,像是为他铺上了一条银白的道路,指引着他的方向。
一路上,他能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和脚步声,路边偶尔传来几声虫鸣。
当他爬上城隍庙飞檐时,黎明前的黑暗像浓稠的墨汁般笼罩着整个小城,四周寂静无声,只有风在耳边轻轻吹过。
莫远山蹲在城隍庙飞檐上,看着二十丈靛蓝粗布在晨风中次第展开,那粗布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是一面战旗在飘扬。
当第一缕阳光照在钟馗钢枪的朱砂红缨上时,那红缨像是被点燃了一般,鲜艳夺目。
他突然发现那滴朱砂不知何时蜿蜒成太行山脉的形状,而枪尖正指着日军文化科所在的青砖小楼,那小楼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阴森而冰冷。
怀表链子突然被什么东西勾住,莫远山伸手去摸,指尖触到瓦缝里半截带着火药味的布条,那火药味刺鼻而浓烈——和三天前在假发套里发现的那片一模一样。
东城门方向传来汽车轰鸣,那声音震耳欲聋,三辆蒙着帆布的卡车正缓缓驶入保安团驻地,车辙在青石板上留下深褐色的油渍,像极了胭脂纸条上描述的樱花纹蜡印,那油渍散发着一股刺鼻的汽油味。
莫远山的手指在瓦片上不自觉地收紧,城隍庙飞檐的露水凉凉地渗进袖口,带来一丝寒意。
三辆卡车在保安团驻地卸货时扬起的尘土还未落定,街角突然传来熟悉的柴油机轰鸣,那声音仿佛是希望的号角。
这分明是周印刷工念叨了三个月的德国海德堡印刷机声响。
“莫干事!”郑戏子提着戏服下摆从屋脊翻了过来,鬓角珠花在晨光里乱颤,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他变戏法似的抖开块靛蓝油布,上面新鲜油墨印着的樱花纹正在晨雾中诡异地蠕动,仿佛是恶魔在跳舞。
“西街棺材铺后院...”话未说完,整条街的狗突然狂吠起来,那犬吠声此起彼伏,震得人耳膜生疼。
十五个挑夫抬着蒙帆布的物件从街角转出,领头的壮汉脖颈刺青随着肌肉起伏,像是一条游动的蛇,正是上个月劫过日军粮车的漕帮二当家。
莫远山摸向腰间的手枪,手触到那冰冷的枪身,却见帆布被风掀起一角——德国制造的齿轮在晨曦中泛着冷光,那冷光仿佛带着一种神秘的力量。
“萧队长托我捎句话。”漕帮汉子突然扯开嗓门唱起梆子戏,那高亢的唱腔在空气中回荡,“八月十五云遮月——”他脚上沾着黄泥的千层底布鞋在青石板上跺出三急两缓的节奏,恰是郑戏子新编《岳母刺字》里的接头暗号。
贺教师突然从人群里钻了出来,眼镜腿上的胶布还渗着血,那血的颜色鲜艳而刺眼。
“莫干事,戏台暗道!”他怀里揣着的《三字经》啪嗒掉在地上,书页间飘出半张蜡纸,上面速干油墨印着的“全民抗战”字样在晨露中迅速晕染开来,那字迹仿佛在诉说着抗战的决心。
地窖里二十八个木箱摞成小山,郑戏子用旦角的水袖轻轻拂去封条上的浮尘,那浮尘在空气中缓缓飘散。
周印刷工颤抖着拧开铁皮罐,新型油墨的松香味瞬间弥漫开来,盖过了霉味。
“这是...上海申报馆去年才引进的速干墨!这种速干墨是科研人员为了满足特殊的印刷需求,经过无数次试验研发出来的,遇水显影的特性让它在秘密宣传工作中能发挥巨大作用。”周印刷工激动地解释道。
“萧队长说这叫折叠式手摇印刷机。”贺教师按着图纸组装零件,忽然从箱底摸出包用戏票裹着的子弹,“莫干事你看!这油墨遇水显影,咱们可以把标语印在手帕内侧——”莫远山抓起块白棉布按在机器上,齿轮转动声“嘎吱嘎吱”地响着,靛蓝色的“不做亡国奴”在布料背面悄然浮现,那字迹逐渐清晰,仿佛是在人们心中刻下的誓言。
他忽然想起昨夜染坊姑娘塞给他的绣花手帕,对着汽灯细看,帕角梅花竟是用密针绣出的太行山地形图,那梅花栩栩如生,仿佛散发着淡淡的花香。
正午的市集突然热闹非凡,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热闹的交响乐。
卖麦芽糖的老汉掀开箩筐,那箩筐发出“吱呀”的声音,油纸包着的糖果纸上印着“军民一家”;胭脂铺老板娘给姑娘们试妆,粉盒镜面暗刻“巾帼报国”;就连茶馆说书人的惊堂木,底面都烫着“还我河山”的金字。
“最新式的双面显影布!”染坊女工推着独轮车叫卖,车头小旗在风里翻卷成青天白日图案,那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
“阴天看是靛蓝底白字,出太阳就变朱砂红!”她突然掀开车上苫布,三十匹布料在阳光下瞬间绽开血色标语,那颜色鲜艳夺目,惊得巡逻的保安团差点摔了枪,伴随着保安团士兵们惊慌的叫声。
小林文化官砸碎第七个茶杯时,那茶杯破碎的声音清脆而刺耳,窗外突然飘进张传单。
他发疯似的扯开和服腰带,金丝眼镜摔在榻榻米上,发出“啪嗒”一声。
传单背面用米汤写的密信正在显形——正是他安插在戏班的眼线名单。
墨水在宣纸上晕开绝望的痕迹,他突然抓起裁纸刀划向墙上的《大东亚共荣圈规划图》,却听到隔壁办公室传来此起彼伏的撕纸声,那些精心伪造的“亲善教材”正被文书课员成捆丢进火盆,火盆里的火焰“噼里啪啦”地燃烧着。
暮色降临时,城隍庙戏台亮起汽灯,那汽灯发出昏黄而温暖的光。
莫远山看着统计表上85%的覆盖率数据,心中涌起一股欣慰和自豪。
耳边传来郑戏子改编的新戏词:“这钢枪挑得乌云散,且看那朱砂化朝阳...”台下突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那掌声震耳欲聋,卖烟卷的小孩在人群里穿梭,烟盒上印着的钟馗正把刺刀捅进樱花鬼面。
莫远山将最后一张传单塞进砖缝,忽然发现墙角青苔有被翻动的痕迹。
他蹲下身扒开碎石,半截带着樱花纹的蜡印信封里,露出张被血浸透的难民名单,那血的颜色已经变得暗红,散发着一股刺鼻的腥味。
远处传来火车的汽笛声,那声音悠长而凄凉,三只白鸽掠过日军文化科的青砖小楼,楼顶那面膏药旗正在晨风中瑟瑟发抖。 庆功宴上,大家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莫远山看着热闹的场景,心中却隐隐担忧着城外难民营的孩子们,那里物资匮乏,孩子们的健康状况令人揪心。
庆功宴的酒坛刚拍开泥封,那酒香扑鼻而来,染坊姑娘突然冲了进来,发间还粘着彩线,她的脸上满是焦急和疲惫。
“莫干事!南门外...”她颤抖着展开块血迹斑斑的靛蓝布,上面用炭灰画着骷髅标记,“难民营的孩子们...需要盘尼西林...”
萧云从暗处转出身形,军装下摆沾着新鲜泥土,那泥土散发着一股潮湿的气息。
他将签到时获得的医疗箱放在八仙桌上,箱盖夹层突然掉出张奇怪的地图——日军要塞平面图上,用朱砂标着个醒目的炸药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