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昭死了,以自刎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群臣惊了,他们本想让刘恒背上杀舅舅的罪名,结果薄昭居然自杀了。
到此,聪明的人已经明白,这场哭丧就是为薄昭精心准备的。
等于说刘恒釜底抽薪,让薄昭和回家多日,洗清薄昭的死和自己的关系,然后逼薄昭自杀,摆脱自己杀舅舅的嫌疑。
群臣心里都要骂娘了,这还怎么玩?
谁也没想到,刘恒居然这么狠,给活着的亲舅舅哭丧!
可事已至此,他们知道,刘恒下一步的打压马上就要来了。
——————————
薄昭自杀,最伤心的人莫过于薄太后。
刘恒再去看母亲时,发现母亲竟一夜白了头。
姐弟二人从小相依为命,一直受苦于战乱,直到跟着刘邦生下刘恒,刘恒成为了代王一家人才渐渐安稳下来。
若非是坐上了这皇位,舅甥二人也不会因此决裂。
可弟弟终究是犯了大错,在家国大义面前,她必须坚定地支持儿子,否则最难堪的还是儿子。
刘恒看着母亲的样子,也是发自内心的痛心。
刘恒没有感受过父爱,是舅舅将他抚养长大,如今自己无奈,不得不弄个活出丧将舅舅逼死。
想到这儿,刘恒将心中所有的怒火都转移到功臣集团头上,誓要把他们全部拉下马!
刘恒是个雷厉风行的人,薄昭已死,刘恒没有在群臣那里落下口实,刘恒便开始按照修改过的律法来打压群臣。
刘恒还鼓励他们之间相互举报,凡举报出有大罪且真实者,对举报之人施以厚赏。
群臣见识到刘恒的手段,且本来就不是一心的,许多人开始相互拉扯举报,就为了不成为刘恒的下一个目标。
刘恒就是利用了这一点,让他们一一落网。
经过这一波打压,勋贵里实力有地位的人几乎洗了个遍,剩下的要么是刘恒的心腹,要么在朝堂中没有话语权,已经不会对刘皇的皇位再造成任何威胁。
从后面张苍去世,刘恒选申屠嘉作丞相来看,功臣集团算是彻底衰落了。
因为功臣集团确实无人可担大任了,只能将水平一般般的申屠嘉推了出来,以维持现状。
再到后面周亚夫被除掉,功臣集团彻底衰落,到刘彻时期,相权的任命,已经完全可以由皇帝说了算了。
———————————
公元前169年,晁错从边塞回来了。
晁错敏锐地察觉到边境上的问题,两年前便上书刘恒,表示自愿前往边境巡查。
如今,两年之期已到,晁错也返回了长安。
这老上单于是一个英武好战的人,刚上位没几年,便开始东征西讨,陆续收复了冒顿单于晚年反叛的一些部落。
匈奴内忧已定,下一步就是要骚扰汉朝了。
老上单于派出几万精兵,试探性地攻击陇西,却被当时陇西郡的郡守周灶打得丢盔卸甲,连军队的主帅都被捉去了。
那人为了活命,无奈投靠了汉朝。
晁错从他的口中了解了许多事情,针对匈奴有了更好的解决办法。
晁错回京后先上奏刘恒,将中行悦在匈奴的所作所为一一报了上去。
刘恒怎么也没想到,大汉的一个太监都有这么大的本事,居然破了汉朝这么多年来制定的针对匈奴的汉化政策。
后悔归后悔,可刘恒知道,晁错既然提出来,必然有他的解决办法。
果如刘恒所想,晁错是想抬高自己的价值,先以中行悦的事情起头,再趁机呈上自己多年的成果,这样才显得自己的功劳大。
事实证明,晁错是有本事的,可有时候也是太急于表现自己了。
……
晁错趁机呈上了自己的《言兵事疏》,奏给了刘恒。
这封奏疏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慎选将领,用兵要道,互有长短,以夷制夷。
慎选将领,晁错认为要破匈奴必须有良将,由良将出击相互配合。
因为要和匈奴大规模开战,必须深入匈奴境内,而如今汉朝对匈奴境内一无所知,若没有良将这样相互配合的话,只怕还未深入匈奴,便会引得大败。
用兵要道,晁错认为用兵有三个关键因素:地形,训练有素的士兵,合适的兵器。
利用好不同的地形,发挥好步兵、骑兵、弓弩兵各自的优势,这才是大汉制胜匈奴的关键。
互有长短,匈奴是马背上的民族,要靠劫掠汉朝人为生,打完就跑;而大汉是农业的民族,国家要想应对,匈奴就必须放下手中的农活,全力以赴,可那样老百姓就没有饭吃。
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鼓励可以参军的百姓,前往边塞上居住,形成一道天然的长城,平时耕种劳作,战时保家卫国。
以夷制夷,匈奴最擅长的是骑兵,以如今汉朝骑兵的实力,靠骑兵正面交战,不可能是匈奴人的对手。
因此,我们必须要引进外援,团结一切对抗匈奴的力量,建立匈奴籍的兵团。
同时还要大量的屯田养马,为未来击败匈奴做好准备。
未来开战之时,在险阻的地区,用引入的匈奴外籍兵团进攻,可以做到互有胜负。
在平原和开阔的地区,可以以大汉的战车和弓箭相互配合,二者合一相互支援。
如此,我们可用的战略战术,要远比匈奴人多得多。
这封《言兵事疏》,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将汉朝和匈奴的实力对比,匈奴和汉朝的优缺点,以及如何用对匈奴,汉朝接下来要做什么等写的明明白白。
刘恒看完,对晁错的才能大加赞赏,但并没有当即提拔他。
他已经是太子的人了,现在不宜提拔过快,未来太子即位后再提拔他,可以更好地为太子积累人脉。
晁错走后,刘恒又叫来了云哥,好好商量了一下这其中的政策。
苏云看过晁错这封奏疏后,对晁错也是大加赞赏。
这挑选良将相互配合,在汉武帝击败匈奴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卫青、霍去病都是汉武帝培养的良将。
这屯田养马,也为汉武帝时期击败匈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汉武帝时期,之所以能够打通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区,便是靠着屯田政策。
汉武帝打下匈奴的地盘后,便将汉人大量的往那些地盘上迁徙,从而将这些地盘全部固定到汉朝的领土上。
这也是为什么汉武帝打仗极为烧钱的原因,百姓肯定不愿迁徙到异国他乡啊,汉武帝不得不动用大量的钱财逼他们就范,这也无形中增加了朝廷的财政负担。
可事实证明,汉武帝这么做是对的,由于汉朝时期的生产力低下,朝廷对地方的实际控制能力比较弱。
如果不大量的迁徙百姓过去,匈奴很快就会把这些地盘再抢回去,这仗打的就没必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