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优优不舒服,巧莉一下子清醒了,立马叫凤姐给前台打电话要温度计,她用手摸摸优优的肚子问是哪里痛,根据优优指的大概位置,巧莉想会不会是急性肠胃炎。
于是她打李老师的电话,李老师没有接,倒是小宇起来接了,他告诉巧莉,自己的肚子痛,刚才去卫生间吐了。
巧莉一下有些慌了,她赶紧问小宇:“小杰有没有说肚子痛?”
小宇说:“不知道,哥哥睡着了”
巧莉给优优量体温,然后叫凤姐去隔壁房间把小宇接过来,顺便看一下小杰情况怎样。
估计是被门铃声吵着了,小杰跟李老师都醒来了,凤姐看到小宇有气无力的捂着肚子小声的呻吟着,小杰倒没有什么事。
凤姐赶紧把小宇抱过去,两个人都38度,巧莉打了车送他们去医院,李老师在酒店陪着小杰。
经过检查,是急性肠胃炎,留院观察,优优拉得有些厉害,医生说怕脱水,说可以输一下液。
巧莉认真考虑了一下后,选择先让优优口服补液盐水,她觉得没经过孩子父母同意的情况下尽量避免输液。
一个晚上巧莉都不敢睡,两只眼睛盯着优优,生怕拉脱水。快到天亮时,优优才睡着。她突然像想起了什么,赶紧打电话给李老师,问小杰怎样?李老师说小杰一切正常,巧莉才稍稍放心些。
巧莉满是歉意把旁边病的小宇抱在怀里,轻声问他肚子比刚来时好些还是更痛了。好在小宇很懂事的摸着妈妈的脸说,不想吐了,舒服了很多。
巧莉的心头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哀伤,眼眶一下子就红了,她温柔的拍着怀里的小宇,那是她心尖上的肉,是她的生命之光,是她的希望与慰藉。
在这份深沉的母爱面前,她还有更重要的工作是要先把照顾优优。陈小姐那么信任把优优交给她,优优是她肩上的责任,重若千钧,使她不敢轻易放下。
在温暖的母爱与庄严的责任之间,巧莉选择了后者,她的选择是她人品与责任心的最好诠释。
凤姐悄悄问巧莉,这件事要不要跟陈小姐和刘先生说,巧莉下意识的回答“当然要,这个事即便他们会责怪我,也不能隐瞒。”
早上八点钟,巧莉发信息给陈小姐问她忙不忙,陈小姐没有回复,巧莉不知道她是没起床还是在国外有时差。
巧莉让李老师把行程暂时取消或往后推。
九点钟陈小姐打电话过来,巧莉把优优跟小宇急性肠胃炎的事跟陈小姐如实汇报了,陈小姐问是不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了。
巧莉说不知道是晚饭有问题还是吃了冰的西瓜,其他人都没事,就他们两个孩子上吐下泻。
陈小姐问优优和小宇现在什么情况,巧莉说:“吃了药,比刚来的时候好些了,这会还在睡觉。”
陈小姐看到巧莉两个深陷的眼睛知道她一晚肯定没有睡,她知道巧莉只要熬了夜,两个眼睛又红又肿。
她反倒安慰巧莉说,先观察吧,你也抓紧休息一下。这个事先不要跟刘家的人说。
巧莉问我们是等优优好些就回去,还是继续玩。
陈小姐说:“听孩子们的意见吧,看他们也玩得挺开心,不能因为一点点意外就害怕了,旅行就是会有很多计划不到的事情发生。”
能获得陈小姐的理解,巧莉感激的点点头,心里的石头算是放下了,她正在纠结该怎样跟刘老太太说这事,现在陈小姐同意不说那就先放放。
小杰闹着要到医院来看看妹妹和小宇才放心。李老师打电话问巧莉他们在酒店等还是过来?巧莉想三个孩子在眼前她还是安心些,于是就让他们打车过来。
优优和小宇睡了一觉,精神明显的好了很多。
巧莉跟小杰和优优说,刚才已经跟妈妈打过电话告诉她有小朋友生病了,问她是等两个小朋友好了回去还是继续旅行?
三个小朋友就坚持继续旅行,巧莉点点头说行:“妈妈说了,要遵从你们的意见,你们决定往前走还是往回走,但是有一点妈妈说了生病的事暂时不要告诉奶奶和爸爸,省得他们担心。”
三个小朋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下很大的决心点点头。
优优和小杰在酒店里休息了两天,这也让巧莉对饮食更加重视了,生冷饮基本上不再给给孩子吃,吃饭也不敢再贪图味道,而是一律选择大饭店。
小陈还是位不错的地陪,除了带他们去消费的场所比较贵,其它服务还是做得比较好,而且对瑞金这段红色历史还是讲得很好。
巧莉细算了一下,在瑞金的吃饭这一块比在赣州贵多了,基本上是每天一千出头,而在赣州一般是每天八百左右。
小陈给推荐了很多纪念品,巧莉只是象征性的给三个孩子买了一点,但是李老师很大方,孩子开口要什么就买什么。
巧莉刚开始是不知道刘先生是给过钱给李老师,于是每天晚上都给李老师结算当天他支付的费用,并提醒他第二天不要给孩子再买东西了。
她知道小陈的收入也才一万左右,对于一个还没有结婚的大男人还是有点少。
每天出门前巧莉都要提醒李老师和三个孩子不能过度消费,不能看到什么都要买,但是到了后来三个孩子记住了,反倒是李老师比较主动买。
到旅行结束,巧莉不得不又买了一个36寸的超大行李箱来装这些纪念品。
巧莉带着三个孩子从深圳出发,一直到南昌,总共玩了二十多天,除了在瑞金生病那几天孩子比较收敛些。其余时间基本上就象花果山的猴子上窜下跳,他们更喜欢田间地头的泥巴石头以及那些鲜活的家禽小动物。
巧莉想很多城里的家长给孩子订制的旅行往往都是高大上,网红景点打卡网红店拍照,每天紧追慢赶发朋友圈,看上去很美实际上孩子学不到什么而且又累,还不如带孩子走进乡村体验接地气的生活。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就喜欢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