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一座矿山,该如何分配,我们还从未有过合作,这矿究竟在哪?起价又是多少?”
卓昭不悦地问道。而**给出答案时,卓昭瞪圆了眼。
“尚未确定,但起价是十万石粮,并且只收粮食,不要金银铜钱。”
卓昭忍不住质疑:“大人莫非要戏弄我等?”
“矿未定址就定价为十万石粮,恐怕这些粮食还得送到咸阳才算吧?”
“这……会有人接么?”
卓昭质问。而**淡淡回答,“会有!对朝廷而言,十万石并不算多。况且矿税方面也会比较优惠,比如八分之一作为税率较为合理。”
此言一出,卓昭心中一沉:这可远比想象中苛刻。
“那么税制如何?”李家主追问道。
**解释道:“按八分之一计算。毕竟,煤炭关系皇家声誉。”
“这似乎合理多了……”李家主应声道。“陈太府何时可以着手准备合约呢?”
**微笑着点头,“我们现在就可签订合约。”接着赞叹李家主的目光锐利、行事果敢,“老夫人当真巾帼不让须眉。”
李家主谦逊回答:“陈太府言重了。报效朝廷,义不容辞。若蒙批准,半月之内粮即可送抵咸阳。”
卓、程二人面面相觑:巴寡妇究竟为何愿意承担这么大的压力?
随后李家主拱手致谢。
卓昭一时之间竟哑口无言。
在这一刻,他明白了自己为何一直难以超越李家。
李家主的决心与智慧,在这场商讨中显露无疑。她在利益面前不仅冷静果断,还表现出极大的气魄,让人不得不叹服。
### 眼光独到、志存高远之人早已洞察全局,心中已有打算。
“你两位……” ** 轻叹一声,最终没有把话说完,只是摇了摇头,决定不再对这类琐事浪费口舌。
与这种人多争无益,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处理。“夫人,我们还有许多重要的事务需要商讨。若您有意合作,我们可以继续深入交谈。” ** 微笑着将寡妇楚请入书房,显然已视她为重要伙伴。
他挥了挥手,示意卓家和程家的人离去,心中对这两家人已失去兴趣。他深知,真正能带来巨变的只有像寡妇楚这样的人物。
解决启动资金的问题后, ** 终于可以全心全力地展开计划。寡妇楚掌控的丹砂生意遍迹全国,堪称行业的霸主。对于她而言,调运十万石粮食简直是轻而易举的小事一桩。
“殿下,这些都是从咸阳附近召集来的百姓吗?” 冬日里的暖阳洒下温暖光芒,微风夹杂着湿润的泥土气息。 ** 陪着扶英巡视各地的产业。二十万北军刑徒很快会抵达咸阳,如何安置这庞大的人群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时隔不久,八里沟煤矿发生了巨大变化。曾经空旷的地面上布满了数不清的沟渠和深井。成千上万的劳工忙碌不已,日夜不停地挖掘煤炭,将泥土一车车转运至附近的山坡堆积。
不远处的一长溜黑漆漆的矿坑中,有些地方搭设了临时草棚,地面还有烧过的炭灰。
“这里的人们找不到合适的住所,只能在地穴中暂居。” 扶英语气低沉,带着深深的自责:“我感到愧疚……”
“倒也未必如此,这些地穴冬暖夏凉。” ** 看了几眼,点头道:“再捡点干柴和煤炭回来,起码不用担心挨冻。”
面对众多被吸引来此处劳作的年轻人,盖那么多房屋实在不太现实。历史上黄土高原上的窑洞文化便是最好的证明,哪怕千年后的今日依然有人延续这一传统。
想到建国初期,条件艰苦,石油工人也在类似条件下生活。既然如此,在秦国找到一个容身之所,并且每日能够吃饱饭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
忽然,走在前面的扶英提醒了一句:“殿下一路上心神不定,当心掉下去——”
未待他说完, ** 只感觉脚下猛地一空,身体便随着断裂的木棍一同跌进了黑暗的洞穴。
“先生!先生!” 扶英焦急地呼喊几声,准备立刻下井救人。
洞内坡度倾斜, ** 慢慢翻滚而下,被撞得浑身疼痛难忍,眼睛暂时还看不清楚周围的景象。然而很快,他感觉到身边有两块柔软的东西交叠在一起注视着他。
** 尴尬万分,匆忙摸黑退出洞穴,临走前还打趣地说道:“早日生育贵子吧。”
终于见到 ** 安然无恙地爬出来,扶英才松了一口气。
重新整理衣物,两人再度出发。一路上, ** 笑个不停,想起刚才遇到的小插曲。
“你刚才为何发笑?难道看到什么有趣的事物了吗?” 扶英询问。
“没什么,不过是看到些普通的事。” ** 心头泛起笑意,“春季将至,万物复苏之际……”
突然,远方传来震天响的声音:“放炮啦!放炮啦!”
伴随着吆喝声,所有的民工开始快速撤离危险区域。一位穿道士服饰的年轻人点燃了引线,飞奔到了安全处。宜家派来管理现场的官吏赶紧提醒太子注意安全,于是两人找了个小山丘躲避。不料身后居然藏了好几个人,他们连忙爬起来行礼致谢。
“无需如此多礼,我们只是一时好奇而来,不会打扰到你们。” 扶英态度温和地安慰众人。
经过交流得知,这里的劳工过得还算凑合,每日三餐得以饱腹。他们对太子的关心表示衷心感谢。一些青壮甚至表示,即便自己少吃点饭也要拼命干活报答太子。
** 见状欣慰,明白这便是民众的真心拥戴。无论多少瑕疵,扶英都是一位诚心为百姓谋福的好官员。
此时,远处再次响 ** 破的声音,尘烟弥漫间显现出一幅壮观景象——大量泥土倾泻而下,如同江河奔流。所有人惊愕之余更感受到了希望和力量的涌动。
** 哈哈大笑,“确实该多多开掘,大秦定会
说来惭愧,松山煤矿虽然是他名下资产,一直以来却是姐夫李峰负责打理的。
从上到矿场管理与文书,下至烧火做饭的老妪,清一色都是张三的手下。就连采煤技术,在经李峰安排的人手实验和总结改进后逐渐完善。他自己几乎成了甩手掌柜,不过所有工作却顺利推进,几乎没有出什么问题。
当年大秦修建了许多惊世建筑,如今挖煤简直小事一桩。“取土之后,至少还能再采十万斤煤。”
“多放几炮吧,咸阳冬天取暖都不愁。”李峰信心满满地说。“我们再去 ** 工坊看看吧?”
“现在这东西可是供不应求。”
在雷火司营地中也是热火朝天地忙碌着。源源不断的车队将制作 ** 所需的工具运输到位并安顿于临时搭起的草棚里。葛道长神情严厉地盯着那些曾经的同门,时不时呵斥一声,而卢道长则在草棚内核对刚磨好的硫磺和木炭。
恰逢此时他们一行人到来,遇见一队正赶车的匈奴人。
“先生,那些车夫看起来像匈奴啊?”有人指出这一点。
“不怕他们会跑吗?”有人担忧,“他们……好像没有看守?”
即使是离得很远,空气中浓烈的膻味仍扑鼻而来。这些匈奴人身穿脏污破旧的羊皮袍,头发乱如枯草般纠缠。
“这些人应该不会逃跑,现在正是荒僻的地方。”李峰很有自信地说,并解释道:“只要让他们吃饱饭,谁也不愿意轻易放弃这份活计。草原上的匈奴知道冬季雪灾的可怕。”
扶苏听了点了点头。“确实是有道理。”
不远处的一排石碾周围是穿着同样破烂服饰、正在推着横梁转圈的匈奴人,这一幕让他不禁惊讶——从未想到匈奴人会如此顺从劳动。“听说最近人手不足,他们每顿饭可以领多个饼子才肯干呢。”李峰说道。
鹤老快步赶来行礼:“参见二位大人。”
李峰问起具体情况。“一切还尚好,只是物资虽然齐备,但人员短缺……”
听到这个问题,对方立即答道:“是缺精通技艺之人。处理 ** 时不能马虎,必须由熟知此道者负责才行。”
“明白了,” 李峰转向扶苏:“不是赵统领管这个嘛,为什么没增派人力?”
“这……我也不知道原因。”李峰显得困惑。
鹤老接着说: “咸阳城里的消息,方士献方者有去无回,因此各地方士纷纷隐居避难。”
李峰摸了摸下巴,心里明白这是个麻烦的问题。这些人一向自诩高人一等,如今显然不愿再冒险进城。“先把人都叫来,我另想法子。”
鹤老应命而去,很快召集了一批面带焦虑的方士围聚过来。
“我是雷火司少府李峰,大家该认识吧?”他对众人说道,“今天说三点,关系到各位的切身利益。”
方士们紧张起来,“知道……见过少府。”
“好,”李峰开始讲话:“其一,瓷器虽粗陋,但若有谁能能做出如玉瓷般的珍品,便赐予功名官职。”
众人顿时眼神火热。
“第二,如何将山中石灰炼制成更好材料?找出最佳配方面子一样重赏!”
看到所有人兴奋的模样,李峰满意极了,继续说:“最后一点,雷火司现急招擅长丹术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