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里旅游局这些年,也一直想开发房山旅游,但是苦于囊中羞涩,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前前后后也投进去两三百万了,跟打水漂了差不多,修条爬山路,修个大门,盖了俩凉亭,没钱了。
董远方他们提出的方案,引进民营资本介入,解决了最头疼的钱的问题。
本身就是旅游资源,只要估计合理,也不会被扣上国有资产流失的帽子,并且之前投进去的,都可以折合成股份,旅游局当然接受这个提议。
成立济水文化旅游开发集团的规划,跟他们曾经提出的一站式旅游观光不谋而合,现在没钱,只能集中力量开发房山,后期再慢慢扩展。
旅游局没意见,市里也没有反对,很快通过了规划,房山乡牵头,市财政局、市旅游局、市计委参与,邀请济水民营企业家们,在房山旅游区,召开了房山旅游开发项目推介。
市里大力支持,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老板们自然给个面子,感兴趣的现场签订了意向协议书。
房山旅游开发,分三个阶段开发,前期包括道路整修、景区服务中心建设、基础设施完善、观光车辆和索道工程等,大概需要八百万;
二期工程包括,旅游项目拓展、道观修缮等,估计需要六百多万;
三期主要是其他配套设施的完善,需要六百万;
整体开发需要两千万就够了,对于当时的济水来说,也算是个庞大的资金需求。
1996年,济水全市一年的财政收入才两个亿,肯定不可能拿出财政收入的一成,去开发一个旅游景点。
而,经过近二十年的开放发展,民间资本发展寻找,急需参与更多优质项目。
所以方案将整个旅游开发的资金投入规划为三千万,
其中:旅游局前期投入折价300万,计入旅游局的资金投入,旅游局追加投资200万,合计500万;
房山旅游区的属地资源,出让三十年使用权,每年按照20万的出让租金,折价600万计入投资;
市财政局投入500万;
计划吸引民营资本1400万,占股45%左右;这样折算下来,还是国有成分占比高,实际资金投入也少。
1400万,对济水那么多民营企业,尤其是以挖煤采矿为主的煤老板们,真不算个,济水的知名度他们清楚,论起投资眼光,没有人能比过他们。
随着政府对矿产管理的规范,吸收并购和取缔小煤矿的传闻越来越多,煤老板们也在考虑未来几年的发展。
董远方本来以为,晋鹏他们介绍的捐款大户们会是房山投资的大户,没想到会是这些煤老板。
旅游推介会结束一周内,邵州、大社的煤老板,济水工业基地的焦化老板,都参与进来,赵欣然父亲也投了100万进来。
有几个煤老板,因为规划金额满了,没有投资还愤愤不平。
由政府背书,他们也不用担心投入的钱打水漂。
一周之内,董远方他们完成房山旅游开发公司的注册和银行开户,并陆续收到各方资金进来。
旅游局和财政局,也有资金压力,所以都是先打了一半过来,承诺三期工程动工前将尾款转来,旅游景区内开发如期展开。
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房山旅游开发公司也成立了董事会,因为是国有成分为主,相应的党支部也建立了起来。
董事长由市旅游局副局长李隆中兼任;
党支部书记由董远方兼任;
聘请职业经理人冯乾担任总经理;
董事中,有几个投资较大的煤老板,赵欣然家里也派了个人。
董远方亲自参与,项南的事,不想再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