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府衙门之前,那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悄然落幕,留下了两道伤痕累累的身影——谢六与成无柳,他们宛如秋风中摇曳的残叶,遍体鳞伤,几乎找不到一寸完好的肌肤。若换作凡夫俗子,面对如此密集的军阵冲锋,恐怕早已魂归九泉,轮回数次。
谢六当时作为先锋,以一己之力负责在敌军阵前撕开了一道裂口。而成无柳,则如影随形,于缝隙间精准补杀。二人的配合无间,却也因为分工不同,让谢六承受了更多的伤痛,他的伤势,较之于成无柳,更为惨重。
蓝袍侍卫们将二人救回了衙门后,谢六刚一落地,便陷入了深沉的昏迷,而成无柳,亦是步履维艰,勉强支撑着最后一丝意志。
幸运的是,衙门仓库中还藏着些许珍贵的药材,几位略通医理的蓝袍侍卫,小心翼翼地为他们更换绷带,确认二人无恙后,才轻手轻脚地退出房间,留下他们静静地休憩。
时光如细沙般流逝,两日之后,成无柳已能蹒跚行走,而谢六,则是在次日清晨,于朦胧中缓缓睁开眼,饮下几口温热的粥后,便闭目凝神,开始打坐调息,试图从内而外修复这残破的身躯。
与此同时,衙门外,叛军的喧嚣未曾停歇,他们数次试图冲破这道防线,却都在马怀洛冷静而精准的指挥下,被蓝袍侍卫们一次次击退。
叛军似乎并不急于玉石俱焚,他们未曾动用弓箭,更未采取火攻,每一次的进攻都显得那么敷衍,仿佛只是例行公事,不久便偃旗息鼓,撤军而去。
衙门之内,众人亦是心照不宣,他们深知,此刻的平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于是,所有人都在默默等待,等待着朝廷援军的到来。
皇帝的平叛旨意,穿越了千山万水,最终稳稳地落入了福州阜阳王的手中。
阜阳王接到旨意后,没有丝毫犹豫,当即调集精兵十万,铁骑如龙,剑指扬州。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欲望以及野心,气势磅礴。
大军启程,旌旗蔽日,战鼓雷动,士气如虹。两日内,这支雄师已经跨越了福州边界,如同狂风扫落叶般,势不可挡。
阜阳王骑在高大的战马上,目光如炬。
大军行进间,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不日,大军即可到达扬州城下。
大军在连续三日的急行军后,终于浩浩荡荡地抵达了广益城的郊外。十万大军如同暴风雪般压境而来,尘土飞扬,战旗猎猎,气势恢宏。然而,阜阳王并未急于发动攻击,而是采取了更为智慧的策略——先派人前去劝降。
更出人意料的是,占据广益城、兵马众多、粮草充足的叛军,在劝降使者的三言两语之下,居然一劝便降,这无疑给所有人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叛军头领,原广益城护城兵马司都尉张元谋,亲自出城献降。他言辞恳切,表示自己是被副将挑拨,一时猪油蒙了心,现在幡然悔过,希望得到朝廷的从轻发落。为了表明自己的诚意,他甚至将副将的人头献上,以示决心。
阜阳王望着张元谋,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他没有立即表态,让士兵将他收监,然后大手一挥,命令十万福州军浩浩荡荡地进入广益城。
只用了半天的时间,阜阳王便成功收编了叛军,将所有叛军将领收监,准备择日押送京都受审。
随着叛军的投降,广益城内的局势迅速稳定下来。所有被叛军关押的世家子弟与宗族族老们都被释放了出来,百姓们也开始重建家园,生活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秩序。
阜阳王在城内主持大局,他雷厉风行、公正无私,赢得了百姓们的广泛赞誉。
马怀洛也趁此机会去见过了阜阳王,表达了自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成无柳则直接回到了阜阳王的军中复命,他深知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接下来便是静等机会。
谢六,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已经能够下地走路了。阜阳王亲自前来探望他,两人寒暄了几句,气氛温馨而融洽。阜阳王还郑重承诺,会将谢六与马怀洛的功劳上报给皇帝,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奖赏。
寒暄讲话中,几人都默契地没有提到阜阳王或者福王此前在广益城的人马。他们知道,有些事情,一旦揭开,就会引发不必要的纷争和猜疑。因此,他们选择了保持沉默,将这份默契深藏在心底。
随着广益城的平定,整个局势逐渐趋于稳定。
随着阜阳王迅速平叛的捷报如同春风般迅速传回京都,整个朝堂都为之震惊。军报中简洁明了地提及了阜阳王仅在一日内便成功劝降了叛军。朝臣们纷纷议论,无不惊叹于阜阳王的迅猛与果断。
皇帝在御书房内览毕军报,龙颜大悦,当即决定对福州军进行重赏,以表彰他们的赫赫战功。皇帝深知,这场平叛之战的胜利,离不开阜阳王的英明指挥和福州军的英勇奋战。因此,他特意下旨,命阜阳王将广益城的军政事务交接给马怀洛,并令福州军即刻返回福州,着阜阳王领广益城八百蓝袍监送叛军将领入京。
同时,皇帝还任命马怀洛为从一品扬州刺史,统领扬州的政务。他要求马怀洛留在广益城,全力恢复城内的民生与政务,并巡查扬州各地的政务情况,行使钦差大臣的职责。待一切稳定后,马怀洛再回京述职,向皇帝汇报扬州的政务情况。
而最令人吃惊的是,皇帝虽然没有给谢六升官,但却赐予了他子爵的爵位。
在大懿朝,爵位分为王、公、侯、伯、子、男六等,子爵虽然只是第五等的爵位,但意义非凡。要知道,大懿朝本就封爵之人稀少,能够被赐予爵位,就意味着彻底脱离了平民阶级,迈入了贵族的行列。要知道,像马怀洛,李若云,太子妃他们的本家氏族的族长也都才是伯爵的爵位而已,族内更是没有几个子爵爵位的。
这一消息传出后,朝野上下无不为之哗然。谢六,一个原本贫贱的小人物,竟因皇帝的赏识,从一跃脱离贱籍,成为御前侍卫,再到因在这场平叛之战中立下战功,而被皇帝赐予了子爵的爵位。这无疑是对他英勇无畏、忠诚奉献的最高肯定,也让人们看到了在大懿朝,只要有才能、有勇气、有忠心,就能够得到朝廷的赏识和重用。
而这,也是皇帝想传达的东西。
在圣旨传达的次日清晨,阳光透过薄雾,洒在广益城的街道上,给这座历经战火的城市带来了一丝温暖与希望。
谢六尽管身上还缠着厚厚的纱布,但他的神态自如,浑不在意。他披上了一件宽大的黑袍,以遮掩身上的伤痕,腰间则紧束着那把陪伴他历经无数战斗的苗刀骑马跟上了阜阳王进京的队伍。
在阜阳王的率领下,一支由蓝袍侍卫组成的队伍正整装待发,他们的任务是监送叛军将领回京受审。
随着阜阳王一声令下,队伍缓缓启程,踏上了前往京都的返程之路。
一路上,谢六与蓝袍侍卫们并肩而行,他们分享着彼此的故事,交流着战斗的经验,更在无形中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谢六的以往事迹,早就在众人间传开了,也赢得了众人的尊敬与赞誉。
经过数日的跋涉,他们终于抵达了京都的城门。望着那巍峨的城墙与繁华的街市,谢六的心中涌起了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与自豪。他知道,自己已经与原来不可同日而语,他有了去追求更多的东西的资格,他的心情难以言喻的快乐与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