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瑶入住后宫,本以为能与萧逸携手共度安宁岁月,却未料到后宫这片看似平静的湖面下,暗潮涌动,危机四伏。
初入后宫,苏瑶便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目光,有嫉妒,有怨恨,也有好奇与探究。皇后作为后宫之主,率先发难。一日,苏瑶在御花园中赏花,正巧遇上皇后带着一群妃嫔路过。皇后停下脚步,皮笑肉不笑地说:“哟,这不是苏贵妃吗?真是好兴致,这御花园的花儿怕是都比不上妹妹的美貌,把皇上的魂都勾了去。”苏瑶欠身行礼:“皇后娘娘说笑了,臣妾不过是闲来无事,欣赏这宫中美景,怎敢与花儿相比。”
一位嚣张跋扈的妃嫔在旁附和道:“哼,谁知道是不是用了什么狐媚手段迷惑皇上,出身低微之人,也妄图在这后宫中站稳脚跟。”苏瑶心中恼怒,但面上仍保持微笑:“臣妾虽出身平凡,但对皇上一片真心,从未有过不轨之心。倒是姐姐如此言语,莫不是嫉妒皇上对臣妾的宠爱?”众妃嫔闻言,脸色各异,皇后也不禁微微皱眉,轻斥道:“都住嘴,在这后宫之中,需谨言慎行,莫要失了体统。”
回宫后,苏瑶的贴身丫鬟翠儿气愤地说:“小姐,这些人太过分了,仗着自己的身份就欺负您。”苏瑶安抚道:“翠儿,莫要生气。这后宫之中,争斗在所难免,我们唯有小心应对,不可乱了分寸。”
与此同时,前朝也并不安稳。一些旧臣对萧逸重用苏瑶一事颇有微词,认为后宫不得干政,苏瑶一介女流,不应参与朝堂之事。萧逸在朝堂上力排众议:“苏贵妃聪慧过人,且心地善良,朕与她商讨国事,不过是听取一些民间的见解,何来干政之说?朕自有分寸,诸位爱卿不必多言。”
然而,流言蜚语并未因此停止。苏瑶深知自己如今的处境,为了不拖累萧逸,她开始有意减少与萧逸见面的次数,转而将精力放在打理后宫事务和救助穷苦百姓上。她设立了后宫学堂,教导宫女们读书识字、针织女红,还时常拿出自己的月例银子,命人购买粮食衣物救济宫外的灾民。
一日,萧逸来到苏瑶的寝宫,见她面容憔悴,心疼不已:“苏瑶,朕知道你在这后宫受了委屈,是朕不好,没能保护好你。”苏瑶摇头:“陛下,臣妾不委屈。臣妾只是不想因为自己,让陛下在朝堂上为难。臣妾会努力做好自己分内之事,不给陛下添乱。”萧逸紧紧握住苏瑶的手:“苏瑶,你无需如此小心翼翼。朕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那些流言蜚语终会消散。”
但事情并未如萧逸所想的那般简单。不久后,后宫中传出苏瑶苛待宫女、私吞救济物资的谣言,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苏瑶明白,这是有人故意在背后捣鬼,想要置她于死地。她冷静地对翠儿说:“翠儿,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你去帮我找几个可靠的人,暗中调查此事,看看是谁在背后搞鬼。”
翠儿领命而去,经过几日的调查,终于发现是一位姓王的妃嫔所为。她嫉妒苏瑶得宠,又不满苏瑶在后宫中推行的一系列举措,便与前朝一位对萧逸心怀不满的大臣勾结,策划了这一系列的阴谋。苏瑶得知真相后,并未立刻声张,而是收集了足够的证据。
在一次宫宴上,苏瑶见时机成熟,当着众人的面将证据呈给萧逸:“陛下,臣妾近日听闻一些关于臣妾的谣言,深感痛心。今日特将臣妾调查到的证据呈上,恳请陛下明察,还臣妾一个清白。”萧逸看完证据,脸色阴沉:“大胆!竟敢在后宫中肆意造谣生事,来人啊,将王妃和那位大臣给朕拿下,交由刑部严惩!”
经此一事,后宫中的妃嫔们见识到了苏瑶的手段和智慧,再也不敢轻易招惹她。而前朝的大臣们也明白了萧逸对苏瑶的维护之意,逐渐停止了对苏瑶的弹劾。苏瑶在这一场后宫风云中,暂时稳住了脚跟,但她也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她必须更加小心谨慎,才能在这深宫中生存下去,与萧逸一起守护这来之不易的江山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