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瑶见萧逸如此,便不再言语。
她知道他一旦陷入这种状态,旁人难以打扰。
萧逸则一心沉浸在思绪中,那不安之感如影随形,促使他加快批阅奏折的速度,试图将不安驱散在这忙碌之中。
寝殿内,烛火摇曳,昏黄的烛光将萧逸的身影拉得老长,那影子在墙上晃荡,像是不安的幽灵。
他批阅奏折的速度比以往更快,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这声音就像一首急促的战鼓曲,一下下敲打着寂静的寝殿。
奏折上的字迹力透纸背,墨渍在烛光下微微反光,可见他此刻内心的波澜。
苏瑶静静地坐在一旁,手中绣着一方帕子,针线在她指尖灵活地翻飞,时不时发出轻微的摩擦声。
她却时不时抬头看向萧逸,目光中带着担忧,眉宇间也皱起了小小的纹路。
白日里,萧逸在朝堂上谈笑风生,那声音爽朗而自信,仿佛一切如常。
可苏瑶知道,他心中的那根弦绷得紧紧的,她似乎能听到那根弦在萧逸心中紧绷的嗡嗡声。
他频繁召见各部官员,看似随意闲聊,实则不动声色地打探着各方消息,萧逸的目光像钩子一样,悄悄从官员们的脸上、话语间获取信息。
宫里的侍卫也增加了,巡逻的脚步声频繁地在宫殿的廊道里回响,气氛明显比以往紧张了许多。
萧逸甚至亲自检查了宫中的防御,他的手触摸着宫墙的砖石,感受着它们的坚硬与冰冷,每个角落都不放过,力求万无一失。
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下,暗藏着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迫感,这种压迫感就像一块沉甸甸的乌云,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苏瑶能感觉到,萧逸在等待,等待着那只“靴子”落地。
这“靴子”落得比他们想象中更快。
不过几日,各地奏折雪片般飞来,奏折在空中划过,发出轻微的呼呼声。
上面都写着同样的内容——粮食减产!
有的地方甚至颗粒无收!
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大臣们一个个脸色煞白,像热锅上的蚂蚁,他们交头接耳的声音嘈杂而慌乱。
“陛下,今年气候异常,各地都出现了旱情,恐怕……”一位老臣颤巍巍地开口,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话还没说完,就被另一位大臣打断,“旱情?老臣怎么听说,有些地方明明风调雨顺,却也颗粒无收!这其中,恐怕另有隐情!”
“另有隐情?什么隐情?莫非是有人故意捣鬼?”
“这……这可如何是好?若是粮食不足,百姓们岂不是要……”
一时间,朝堂上议论纷纷,人声鼎沸,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乱成一团。
萧逸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得可怕,眼神冰冷得像冬日的湖水。
苏瑶站在他身旁,能感受到他身上散发出的寒意,那寒意像是实质的冷风,吹得她微微颤抖。
“肃静!”萧逸一声怒喝,这声音如同惊雷在朝堂上炸响,朝堂上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人们紧张的呼吸声。
他扫视了一眼众人,目光锐利如刀,仿佛能穿透人的灵魂,“众爱卿不必惊慌,此事朕自有定夺。”
散朝后,萧逸和苏瑶回到寝宫,两人都沉默不语。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仿佛一根紧绷的弦,随时都可能断裂,这种寂静让人觉得压抑。
“瑶儿,朕要亲自去看看。”萧逸突然开口,语气坚定,声音沉稳而有力。
苏瑶一愣,随即明白了他话中的意思。
“皇上……”
萧逸握住苏瑶的手,他的手宽大而温暖,眼神深邃,“此事非同小可,朕必须亲眼看看,才能安心。”
苏瑶看着萧逸,心中充满了担忧,却也知道,她无法阻止他。
“臣妾陪您一起去。”
萧逸点了点头,目光望向远方,不知在思索着什么……
萧逸的决定,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激起千层浪。
大臣们一个个面面相觑,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仿佛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有人窃窃私语,声音低低地传来,有人眉头紧锁,更有人直接进谏,劝萧逸以龙体为重,不必事事亲力亲为。
苏瑶却明白萧逸的用意。
与其坐在宫里听汇报,不如亲自去看看,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出最准确的判断。
“皇上这波操作666啊!”苏瑶心里暗自赞叹,不愧是她看上的男人,就是有魄力!
萧逸带着精简的队伍,轻车简从,一路微服私访。
他深入田间地头,脚下的泥土松软而潮湿,散发着泥土的气息。
他与百姓促膝长谈,能听到百姓们无奈的叹息声和充满希望的话语。
他走访粮仓,手指触摸着粮仓的木板,仔细查看粮食的储存情况,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这一路走来,萧逸的脸色越来越阴沉。
他发现,有些地方明明风调雨顺,却颗粒无收。
而那些所谓的“旱灾”,不过是地方官员贪污腐败,谎报灾情,中饱私囊的借口!
“好胆!”萧逸怒喝一声,声音中充满了愤怒,吓得随行官员瑟瑟发抖,他们的身体像风中的树叶一样晃动。
他当即下令,将这些贪官污吏撤职查办,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的贪官污吏,听到萧逸的命令,顿时像被抽去了脊梁骨一般,瘫倒在金砖地上,那金砖地面坚硬而冰冷,他们瘫倒时发出沉闷的撞击声。
他们口中不断求饶,声泪俱下地诉说着自己的‘苦衷’,那哭声和哀求声在寂静的朝堂里回荡,可萧逸不为所动。
并将贪污的粮食全部追回,分发给百姓。
消息传开,百姓们从四面八方涌来,他们的脚步声像潮水一样响起。
他们脸上洋溢着劫后余生的喜悦,孩童们在人群中欢快地奔跑,那小小的身影穿梭在人群中,发出清脆的笑声。
老人们则热泪盈眶,口中高呼着‘皇上万岁’,那声音响彻云霄,仿佛要把压抑许久的怨气和感激都宣泄出来。
萧逸站在田埂上,看着一张张淳朴的笑脸,那笑容如同阳光般温暖,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股暖流在他的身体里流淌。
他深知,身为帝王,最大的责任就是守护百姓的安宁。
“总算稳住了一波节奏。”萧逸在心里默默地想。
这场危机,虽然来得突然,却也让他更加清楚地看到了朝堂的弊端。
回到宫中,萧逸立刻召集大臣,商议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
他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朕已查明,各地粮食减产,并非天灾,而是人祸……”
萧逸铁青着脸,缓缓从袖中抽出一沓厚厚的卷宗,那卷宗在烛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沉重。
他猛地一甩,卷宗在空中散开,纸张如雪片般飘落,落在金砖地面上发出沉闷的声响,震得整个朝堂仿佛都在颤抖,大臣们看着那散落一地的证据,个个噤若寒蝉。
“好一个天灾!好一个颗粒无收!朕看,是你们的良心颗粒无收了!”
一番雷霆手段,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朝堂上顿时清净了不少。
可这粮食问题,却像块巨石,压得萧逸喘不过气。
各地灾情不一,有的地方颗粒无收,有的地方勉强糊口,这粮食调配,比登天还难。
宫里再次弥漫起紧张的氛围,人人自危,走路都恨不得踮着脚尖,那小心翼翼的脚步声在宫殿里轻轻回响。
萧逸更是忙得脚不沾地,批奏折批到深夜,眼白上都布满了血丝。
深夜的寝宫,只有烛火摇曳的微光,那烛光闪烁不定,像是随时都会熄灭。
萧逸揉着眉心,感觉头疼欲裂,他的手指用力地按压着额头,能感受到额头上的皮肤在指尖下微微凹陷。
苏瑶端来一碗参汤,参汤散发着淡淡的香气。“皇上,歇歇吧。”
萧逸接过参汤一饮而尽,那温热的参汤顺着喉咙流下,带来一阵暖意,长舒一口气。
他拉过苏瑶的手,紧紧握住,“瑶儿,朕……朕怕是辜负了百姓的期望。”
苏瑶轻轻靠在萧逸怀里,能感受到他的心跳,柔声道:“皇上尽力了,百姓们都看在眼里。天塌下来,咱们一起扛。”
两人相拥无言,只有彼此的心跳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那有节奏的心跳声像是一种安慰。
他们互相汲取着力量,对抗着这无形的压力。
经过几日几夜的商讨,一个完整的粮食调配方案终于出炉。
萧逸看着地图上复杂的路线,那些线条纵横交错,心中稍稍安定。
这方案虽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但至少能保住大部分百姓的性命。
“总算可以喘口气了。”萧逸靠在椅背上,疲惫地闭上眼睛。
苏瑶也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然而,这口气还没喘匀,一个加急奏折打破了这短暂的宁静。
太监尖细的声音在殿内响起,“报——边境急报!”这声音像一道利箭刺破了平静。
萧逸猛地睁开眼睛,心里咯噔一下。
苏瑶的笑容也僵在了脸上,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萧逸接过奏折,一目十行地看完,脸色瞬间变得煞白,那纸张在他手中微微颤抖。
他手中的奏折“啪”的一声掉落在地上,在寂静的寝殿内,这声音格外响亮,寝殿内,死一般的寂静。
“敌军……异动……”萧逸的声音颤抖着,仿佛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