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垃圾星三万光年的蓝星上,位于一片群山环抱中的航天局总部内,一场紧张的会议正在进行。
大厅中央的全息投影仪上,垃圾星的影像缓缓旋转,那颗满是废墟与尘埃的星球占据了所有人的视线。
“刚刚收到叶暗的最新反馈,他依然安全,但局势比我们预想的还要严峻。”一个中年男人站在投影仪前,神情凝重。他是蓝星航天局的局长,常景程。
“根据叶暗传回的数据,这片垃圾星的外星舰队威胁已经超出我们的想象。
而更重要的是,他提到那颗星球上隐藏着大量的科技遗产,这可能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技术突破机会。”
会议室内,几十位科学家和高层官员围坐在长桌两侧,他们的神情各异。
有些人显得兴奋,有些人则忧心忡忡,显然,这个议题已经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局长,我认为我们不能把资源浪费在这样一个遥不可及的星球上。”一个年长的议员率先发言,“三万光年的距离,以我们目前的航天技术,根本不可能直接救援叶暗,更别提获取那里的资源。”
另一名年轻的科学家立刻反驳:“但垃圾星上存在的科技遗产对蓝星的意义非凡!
如果我们能够破解其中的关键技术,蓝星的能源问题、星际航行技术,甚至我们的文明发展,都可能迎来巨大的飞跃!”
“是啊,尤其是他提到的那些外星装置,能够进行跨星系的通讯和能量传输,这本身就是划时代的发现。”
争论逐渐升级,双方的观点针锋相对。
“即使有技术价值,但这并不改变一个事实——叶暗现在的处境几乎无法挽回。我们不可能为了一个几乎看不到希望的计划,投入宝贵的资源!”反对派依旧坚持自己的立场。
“但他是为了蓝星的探索计划才陷入这个困境的,我们不能就这么袖手旁观!”支持派的声音愈发激烈,“更何况,他已经多次传回了重要的数据,这些数据很可能会为我们提供突破技术瓶颈的关键。”
常景程在长桌前举起手,示意众人安静。
“我明白各位的担忧,也理解争议的来源。”他平静地开口,但语气中透着一股压迫感,“然而,现在的问题不是我们该不该继续投入,而是我们能做些什么,才能既保住叶暗,又让这次任务的价值最大化。”
全息投影仪上的垃圾星影像放大,显示出叶暗传回的外星装置结构图,以及垃圾星上的其他未知区域标记。
“从叶暗提供的数据来看,垃圾星不仅仅是一个废弃的星球,它可能是某种跨星系文明的关键节点。如果我们不抓住这个机会,未来可能再也没有这样的突破可能。”
会议沉寂了一会儿,常景程环顾四周后继续说道:“我提议,成立一个专门的小组,利用叶暗传回的数据进行远程研究,同时通过现有的量子通讯技术与他建立更高效的协作模式。”
“至于救援方面……”他顿了顿,语气稍显沉重,“我们无法直接派遣星舰,但可以尝试通过叶暗的技术反馈,为他提供更多的资源方案。尤其是如何利用垃圾星上的资源,构建一个稳定的防御和能源循环。”
他的提议得到了部分人的支持,但也有人提出了质疑。
“局长,这样的方案听起来是个折中之策,但如果叶暗在那边遭遇更大的威胁呢?我们远程能提供的帮助实在太有限了。”
“这个问题我们都知道,”常景程微微皱眉,“但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他撑下去,撑到我们找到更有效的办法。”
与此同时,蓝星航天局的实验室内,几名顶尖的科学家正围绕着叶暗传回的外星装置数据展开激烈的研究。
“这个模块的结构简直是神!这些符号似乎包含了某种能量编码,与我们的任何已知技术完全不同。”一位科学家兴奋地说道,双手不停在屏幕上调试着数据。
“这里的能量传输方式与量子纠缠非常相似,但似乎更加高效。”另一人插话,“如果我们能解码这些技术,或许能够解决蓝星当前的能源危机。
“你们看这一部分,它可能是某种自修复机制,这种技术如果应用到航天领域,足以让我们的星舰运行时间翻倍。”
几人越说越兴奋,整个实验室的气氛也逐渐高涨。然而,在他们的兴奋之下,也隐藏着一丝不安。
“如果我们能理解这些技术,叶暗的处境或许会有所改善,但现在的问题是时间。”一位年长的科学家低声说道,“蓝星的技术研发需要时间,而叶暗未必能等到那个时候。”
实验室内陷入了一阵短暂的沉默,所有人都明白,这场星际博弈的胜负,不仅关乎叶暗的命运,也关乎蓝星未来的发展方向。
常景程最终下达命令:“全力研究叶暗传回的技术,必要时授权他更多权限,让他自己决定如何在垃圾星上展开下一步行动。我们蓝星,绝不能放弃他。”
这场会议结束后,蓝星航天局的研究团队开始了更加紧张的工作,而叶暗的命运,也在三万光年的另一端,悄然发生着变化。
航天局的会议室逐渐恢复了平静,但外面的世界依旧一片忙碌。
常景程结束了这场争论,他的身影消失在走廊尽头,只留下一个个疲惫的身影匆匆离开。
……
周衡是航天局的技术人员,主要负责数据分析与设备维护。
一天的工作让他筋疲力尽,他走进地下磁悬浮车站,准备回家。
这种轨道列车是蓝星主要的交通方式之一,虽然快速,但随着资源的枯竭,能量供应频频中断,列车的稳定性早已大不如前。
正常来说,即使蓝星能源技术落后,也不至于这么凄凉,连列车都要限电。
毕竟就算没有高级能源,总还有火电、风电、核电这些基础能源吧。
但蓝星目前的人口为180亿,这几乎是一个无法想象的数字,蓝星究竟有何德何能容纳那么多人口。
是大量的丛林的消失,是陆地上生态的崩坏换来的;是大规模的填海造陆,是曾经的71%到如今43%的海洋换来的。
火电与核电的开发已经让蓝星的气候变得难以忍受。风电、太阳能的开发已经榨干了每一寸角落……
但这换来的还是人均资源不足,能源枯竭……
周衡站在站台边,抬头看着天花板上明暗不定的灯光,心里一阵感慨。
这座城市曾是蓝星最繁华的地区之一,高耸的建筑群、密集的轨道网络和全天候运转的机械系统无不彰显着蓝星科技的辉煌。
然而,如今的大环境让这一切变得脆弱而不堪一击。
他低头看了看手腕上的智能终端,一则提醒弹了出来:“能源供应不足,建议节约使用。”
周衡苦笑着摇了摇头:“又是这条消息,蓝星的未来到底在哪儿?”
列车进站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周衡上车后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窗外的城市灯光从飞驰的列车旁掠过。
他记得,这些灯光原本应该整夜通明,但现在,大部分建筑已经陷入了黑暗,只有一些必要的设施还在勉强维持运转。
列车抵达终点站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周衡走出车站,迎面而来的寒风让他打了个哆嗦。
由于资源短缺,城市的温控系统也逐渐停止运行,原本恒温舒适的环境如今只能靠人们自己适应。
他步行了几分钟,来到一栋老旧的公寓楼前。
这栋楼在蓝星上算是普通住宅,虽然设备老化,但比起那些彻底断水断电的区域,已经算是条件不错了。
走进公寓,周衡习惯性地抬手在墙上的感应屏上按了一下,灯光缓缓亮起,但有些微弱。
他叹了口气,走进厨房打开储物柜,发现里面只有几块合成蛋白块和一瓶能量饮料。
“还好,还有点东西。”他取出一块蛋白块,用微波加热后坐在桌边吃了起来。
吃完晚饭后,周衡打开客厅的全息屏,新闻频道正在播放当天的热点报道。
画面上显示的是航天局发布的声明,叶暗传回的技术数据成为了当天的头条。
“蓝星能源储备预计将在两个月内耗尽,请各区域居民合理分配使用。”
周衡皱了皱眉,随手调换了频道,但所有频道的内容都围绕着能源问题展开。
资源枯竭的阴影笼罩在每个人的头顶,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他关掉全息屏,走到窗前,看着外面昏暗的城市街道。
一辆辆自动清扫车缓慢地穿梭在路面上,周围却空无一人。
街道上的行人越来越少,因为没有人愿意浪费体力在毫无意义的闲逛上。
周衡的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叶暗的影像。那个在垃圾星上孤军奋战的人,居然能在那种恶劣环境下找到蓝星从未见过的技术。
“如果有更多像叶暗这样的人,也许蓝星还能多撑几年。”周衡喃喃自语,随后疲惫地倒在沙发上,闭上了眼睛。
第二天清晨,周衡被智能终端的闹铃声叫醒。他起身洗漱后,匆匆吃了块合成蛋白块便赶去上班。路上,他的智能终端弹出了一条最新通知:
“根据叶暗提供的能源转化技术,第一批试验成果已投入使用,航天局预计将在一个月内开发出新型能源转换设备。”
这条消息让周衡精神一振,但他很快意识到,这远远不够。
蓝星的问题并不仅仅是能源枯竭,而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空气净化器失效,饮用水供应不足,粮食生产大幅减少……
这些问题每一个都需要庞大的资源和时间来解决,而时间,正是蓝星最缺乏的东西。
当他走进航天局的大楼时,看到一群工程师正在忙碌地调试设备。
那些新研发的能源设备被小心翼翼地摆放在实验室内,每一台设备都代表着蓝星延续希望的努力。
“周衡,你来了。”同事向他点头打招呼,“今天有几个新模块需要调试,局长说一定要抓紧时间。”
“明白,我马上开始。”周衡点了点头,投入到新一天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