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星的夜晚在沉重的阴霾中缓缓过去,当第一缕晨光穿透云层时,城市的轮廓变得模糊而冷清。
周衡揉着酸涩的眼睛从办公桌前站起身,整夜的研究让他的神经紧绷,但他知道,这种疲惫已经是航天局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走廊上传来低沉的脚步声,许多同事一如既往地匆忙穿行,他们的神情与周衡并无二致:疲惫,却带着隐隐的紧张和执着。这是航天局现在的工作氛围,几乎每个人都知道时间不多了。
“叶暗的最新数据分析出来了吗?”周衡问身旁经过的一位同事。
“还没有,但能源部门已经在加紧处理了。”同事边走边回答,“听说这次的数据可能涉及垃圾星上的资源利用技术,但具体细节还要等总部确认。”
“资源利用技术……”周衡低声重复,心中隐隐升起一丝期待。
周衡走进实验室时,几位工程师正在调试一台崭新的能源设备。
这是根据叶暗传回的数据改造而成的第二代能源转化装置,其性能比第一代设备提升了30%,足以为一个大型社区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这东西已经完成测试了吗?”周衡好奇地走上前,仔细打量设备的结构。
“刚完成,还没投入使用,但数据反馈非常不错。”一位工程师自豪地说道,“叶暗传回的技术在能量分配和转化效率上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虽然这种装置成本还很高,但如果能规模化生产,至少能缓解一部分电力问题。”
周衡点了点头,却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兴奋。他知道,这样的设备对于蓝星庞大的人口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而且,更大的问题在于,蓝星的资源供应链已经千疮百孔,就算有技术突破,想要大范围普及依旧困难重重。
中午休息时,航天局的一则内部报告让周衡的心情更加沉重。
报告中提到,蓝星南部的几个城市已经进入严重的能源紧缺状态,供电时间压缩到了每天两小时,供水也几乎完全中断。
部分地区因为基础设施崩溃,已经开始出现小规模的骚乱和迁徙潮。
“南部那边的情况越来越糟了。”坐在一旁的同事低声说道,“听说他们那边的空气净化器都停了,现在空气污染严重到人们不得不全天戴着防护口罩。”
“这些年资源枯竭带来的问题只会越来越多。”周衡叹了口气,随即问道,“航天局有什么应对方案吗?”
“总部还在开会讨论,听说可能会优先把新设备投放到南部试点,尽量缓解当地的压力。”
周衡点了点头,但他的心情依然沉重。他知道,蓝星的能源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技术能解决的,更涉及到整个社会的运转模式和人们的生存方式。
下午的工作中,周衡收到了一份关于叶暗最新进展的简报。
根据简报内容,叶暗已经利用垃圾星上的资源修复了一部分外星科技设备,并通过这些设备开发出了一种新型能源模块的理论设计图。
这份设计图被传回蓝星后,引起了整个能源部门的震动。
尽管蓝星目前还无法完全复制这些技术,但设计图中的理念为现有的能源技术指明了新的方向。
“叶暗这家伙还真是厉害。”周衡感慨道,“在那种环境下居然还能搞出这么多东西。”
同事笑了笑,“是啊,不过我们也得加油,不然人家的成果也没办法转化成实用技术。”
周衡点点头,再次投入到手头的工作中。
他知道,叶暗的努力为蓝星争取了一线生机,而他能做的,就是将这些技术尽快转化为现实,让蓝星的人们看到真正的希望。
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周衡再次走在回家的路上。街道依旧昏暗,寒风依旧刺骨,但他的心中却多了一份坚持。
走进公寓时,他看到楼下的邻居正用手推车拉着一块崭新的能源电池,那是航天局最新发布的试验产品。
邻居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虽然电池的供电时间很短,但对于他来说,已经是难得的奢侈品。
周衡看着这一幕,心中微微一暖。他知道,蓝星的未来依旧充满不确定,但每一次技术突破、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将为这个星球带来新的希望。
周衡回到家中,疲惫地靠在沙发上,脑海中还回荡着邻居脸上的笑容。
那一块能源电池虽然微不足道,却成了这个艰难时代下,普通人生活里少有的光亮。
他打开了智能终端,新闻频道还在循环播放航天局的新设备试验成功的报道。
屏幕上,一个孩子抱着一台的新能源电池,笑得灿烂。这台设备能为他们的社区恢复了2个月的供电,尽管很短,但足以让那些习惯了黑暗的人感到一丝慰藉。
周衡看着孩子的笑容,心情复杂。他知道,这样的小进步,对整个蓝星的资源困境来说,仍然显得苍白无力。
正当他准备关掉屏幕时,房间的灯光突然熄灭,智能终端也随之黑屏。周衡皱起了眉头,他熟悉这种情景——又是区域停电。
“该死的能源调配系统。”他低声咒骂着,走到窗前,看着整片街区陷入黑暗。楼下的自动清扫车也停在了路中央,像是一堆冰冷的废铁。
他摸出一盏小型手电筒,坐回沙发,点开备用电池驱动的终端,想看看能源部门是否发布了相关通知。但终端上的消息只是一条冷冰冰的通告:
“由于能源供应不足,东区计划性停电时间延长至8小时。”
“8小时?”周衡无奈地叹了口气。他从储物柜中翻出一块能量棒咬了一口,干涩的口感让他忍不住皱了皱眉,但这已经是他能找到的最好晚餐。
周衡坐在沙发上,脑海中回想着今天从实验室看到的一些数据。能源枯竭只是蓝星诸多危机中的一个,而真正让人无力的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崩塌。
空气净化系统失效,让城市的空气质量每况愈下。雾霾笼罩的天空成了常态,久而久之,人们的健康状况大幅恶化,医疗系统也不堪重负。
“蓝星还能撑下去多久?”周衡喃喃自语,心中充满了不安。
他想起了叶暗传回的数据中,有一部分是关于垃圾星上的生物循环系统的。
虽然那套系统已经失效,但其中的技术原理如果能被蓝星完全解析,或许能够部分修复空气净化系统。
“希望能源部能尽快完成研究。”周衡抱着一丝希望,但也清楚,这并非短时间内能见效的事情。
一阵敲门声打破了房间的寂静,周衡走过去打开门,发现是楼下的邻居。他推着那块新能源电池站在门口,脸上带着不好意思的笑容。
“周衡啊,家里灯泡烧了,能借你点工具吗?”
“当然可以,等我拿一下。”周衡转身从柜子里翻出一套维修工具递给了他。
邻居感激地笑了笑,“还是你这技术人员靠谱啊。这电池虽然好用,但我们这些外行人也不知道能撑多久。”
“尽量省着点用吧。”周衡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东西虽然新,但还是个试验品,寿命没准。”
“嗯,我知道了,谢谢你。”邻居点点头,推着手推车离开了。
周衡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分。他知道,这块电池虽然能暂时缓解生活的困难,却解决不了邻居和成千上万人日益加重的生存压力。
停电让周衡不得不提前休息。他躺在床上,回忆着自己进入航天局的初衷。
当初,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工程师,因为对技术的热爱加入了蓝星最顶尖的科研团队。
他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面对资源枯竭这样的绝境,更不会想到自己每天的工作,竟然是为了维持星球最基础的运转。
但如今,他的想法发生了变化。每当看到叶暗从三万光年之外传回的数据,他总能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力量。那是一种孤独却坚韧的精神,一种在绝境中依然坚持探索的信念。
“如果他能做到,我为什么不能?”周衡闭上眼睛,握紧了拳头,“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总会找到答案的。”
窗外的城市依旧昏暗,但在周衡的梦境中,蓝星的未来却是一片光明。那里有清澈的空气,有明亮的阳光,有充满生机的人群……这一切,都是他坚持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