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山环绕的幽深山谷中,有一个被时光遗忘的古老村落,名为黑石村。村子四周山峦叠嶂,终年云雾缭绕,仿佛与世隔绝。村中有一处荒宅,破败不堪,颓垣断壁间杂草丛生,荒宅中央一口古井,井口被藤蔓缠绕,深不见底,透出阵阵阴森寒气。
相传,多年前,荒宅的主人是一对夫妻,他们膝下无子,终日愁眉不展。夫妻俩四处求医问药,终于在一位游方道士的指点下,妻子怀上了身孕。夫妻俩满心欢喜,日夜期盼着孩子的降生。然而,就在妻子临盆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冲毁了村里的道路,接生婆无法赶来。夫妻俩只能自行接生,慌乱之中,孩子呱呱坠地,却是个死胎。夫妻俩悲痛欲绝,将孩子装入棺材,埋在了古井旁。
从那以后,荒宅便阴气森森,时常传出婴儿的啼哭声,村民们都说那是怨婴的魂魄在作祟。夫妻俩也日渐消沉,不久后相继离世,荒宅就此荒废,古井也成了村民们避之不及的禁地。
直到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位年轻的道士,他身着青色道袍,手持桃木剑,腰间挂着一串铜铃。道士在村口的槐树下歇脚,听闻了荒宅古井的传闻后,便决定前往一探究竟。
道士踏入荒宅,只见院中荒草齐膝,蛛网密布。他径直走向古井,井口的藤蔓被风吹得沙沙作响,仿佛无数只无形的手在招摇。道士取出桃木剑,口中念念有词,一道道符咒从他手中飞出,贴在古井四周。突然,井中传来一阵低沉的呜咽声,那声音越来越响,渐渐变成了婴儿的凄厉哭嚎,哭声中夹杂着怨恨与不甘,让人毛骨悚然。
道士面色凝重,他知道这是怨婴的魂魄在反抗。他紧握桃木剑,剑尖直指井口,铜铃发出清脆的响声,与哭声相互交织。就在这时,一只黑狗从荒宅的角落里窜了出来,它双眼通红,口中滴着黑血,直奔道士而来。道士侧身躲过,黑狗却如影随形,紧追不舍。道士一边躲避,一边念动咒语,一道金光从他身上散发出来,黑狗被金光逼退,发出凄厉的嚎叫,转身逃回了荒宅深处。
道士趁机再次将符咒投入井中,井中的哭声渐渐微弱,最终归于沉寂。道士松了一口气,却突然感到一阵头晕目眩,他勉强支撑着身体,靠在了井边。就在这时,他看到荒宅的屋檐下,一双幽绿的眼睛正冷冷地盯着他,那是黑狗的眼睛。黑狗悄无声息地靠近,道士却已无力反抗。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村民们手持火把、铁锹冲进了荒宅。原来,当道士与黑狗搏斗时,村民们在屋外听到了动静,知道道士有危险,便纷纷赶来相助。村民们挥舞着铁锹,将黑狗赶走,将道士扶起。道士虚弱地说道:“这怨婴的魂魄并未完全消散,还需借助村民的力量,才能彻底化解。”
村民们将信将疑,但在道士的劝说下,还是决定帮忙。他们按照道士的指示,在古井四周点燃了火把,围成一个圈,齐声念诵经文。火光映照在每个人的脸上,他们的神情庄重而坚定。随着经文的念诵,古井中再次传出婴儿的哭声,但这次哭声中带着一丝解脱之意。渐渐地,哭声越来越小,最终消失在夜风中。
道士见状,知道怨婴的魂魄已经得到安息,他长舒一口气,瘫坐在地上。村民们也松了一口气,纷纷上前搀扶道士。就在这时,荒宅的屋顶突然坍塌,尘土飞扬中,一道黑影从屋内冲出,直奔古井而去。村民们惊骇地发现,那黑影竟是一具干尸,干尸的口中还咬着一块白布,白布上赫然写着“还我孩儿”四个血字。
干尸扑向古井,却被火把的火焰逼退,它在井边徘徊,发出阵阵哀嚎。道士艰难地站起身,手持桃木剑,再次念动咒语。这次,他将所有的法力都注入了桃木剑中,一道耀眼的金光从剑尖射出,直刺干尸。干尸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身体化为灰烬,随风飘散。
村民们目瞪口呆,他们从未见过如此恐怖的景象。道士也已筋疲力尽,他靠在井边,望着满天繁星,喃喃自语:“怨婴已去,干尸也已消散,这荒宅古井,终于可以安宁了。”
然而,就在道士闭目养神之际,古井中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水声,仿佛有什么东西在井底缓缓游动。道士睁开眼睛,只见井口的藤蔓无风自动,渐渐缠绕成一个人形。那是一个婴儿的身影,他穿着红色的肚兜,脸上带着纯真的笑容,正好奇地望着道士和村民们。
道士心中一惊,他意识到这怨婴的魂魄并未真正离去,而是在最后关头,化为了一个无害的灵体。他轻轻走上前,伸手抚摸着婴儿的头,轻声说道:“去吧,去一个没有痛苦的地方,安息吧。”
婴儿的身影渐渐变得透明,最终消失在夜色中。荒宅古井恢复了平静,但那夜的恐怖与诡异,却永远留在了村民们的心中。从此,黑石村再也没有传出过诡异的声响,但每当夜深人静时,村民们还是会不自觉地望向荒宅的方向,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寒意。
这个故事在村中代代相传,成为了黑石村最神秘的传说。而那口古井,也成了村民们心中永远的禁忌,提醒着他们,有些事情,永远不要轻易触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