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马车缓缓驶进了海尔庄。张嫣从车窗探出头来,放眼望去,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感慨。这里没有平整的土地,尽是高低起伏、错落不平的山地。田地里,小麦和稻谷各自占据着属于它们的角落,平整些的土地里种满了稻子,那稻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坡地上则种满了小麦,即便那是狭小的地块,也没有一处被荒废。哪怕是极小的一块地,也都种满了各类蔬菜。
张嫣望着这片土地,心中默默想道:“嗯,这就是大明的百姓呀,勤劳能吃苦,心地善良。”
她的目光又转向了村庄,入眼的尽是一间间茅草屋,没有一间是用瓦片盖顶的大瓦房。当他们一行人走进村子,一群小孩围了过来,稀奇地看着马和马车,高兴得在原地跳来跳去。然而,这些孩子个个都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瘦骨嶙峋,蓬头垢面,没有一个孩子脸上有应有的朝气和精神。
朱瞻基瞪大了眼睛,满是疑惑地问道:“娘,这里的小孩为什么这么瘦?他们的衣服为什么这么烂?”
张嫣看着孩子天真的脸庞,心疼地说道:“他们穷呀,穿不起好一点的衣服,也吃不起白米饭。”
朱瞻基听了,神色凝重,若有所思地说道:“哦。”他眼中原本带着的期待和光芒瞬间黯淡了下去,随后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跟那些小孩打起了招呼。
村长,热情地将他们安置到了村里的祠堂。这祠堂中间的主体建筑还算齐整,是用大瓦房盖的,边上的耳房之类的都空着。这祠堂算是村里最好的房子了。
马车的侍卫和锦衣卫们纷纷把拉着的物资和行李全部卸了下来。张嫣有条不紊地招呼着大家:“一路奔波,大家都辛苦了。先去做饭吧,今天咱们也累了,让大家都吃好喝好,好好休息一晚,明天再开始为百姓们诊治。”
众人纷纷忙碌起来,有的生火做饭,有的整理行李,有的则开始打扫祠堂周围的空地,准备搭建临时的床铺。
张嫣看着忙碌的众人,心中五味杂陈。她走到一个角落里,蹲下身子,轻轻地抚摸着一个小女孩枯黄的头发,问道:“孩子,你叫什么名字呀?”
小女孩怯生生地回答:“娘娘,我叫小花。”
张嫣心疼地说:“小花,乖孩子,等会儿就能有好吃的啦。”
小花眨着大眼睛,似乎不太敢相信。
这时,朱高炽走了过来,看着眼前的景象,感慨地说:“百姓们生活如此艰难,我们一定要为他们多做些事情。”
张嫣点点头:“太子爷,咱们此次义诊,定要尽心尽力。”
不一会儿,饭菜的香气弥漫开来。虽然只是简单的粗茶淡饭,但对于疲惫的众人来说,已是难得的美味。
朱瞻基坐在桌前,看着碗里的饭菜,有些难以下咽:“娘,这和宫里的饭菜差别太大了。”
张嫣轻声说道:“孩子,要懂得珍惜,这里的百姓能吃上这样的饭菜都不容易。”
朱瞻基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默默地吃了起来。
夜晚,月光如水,洒在祠堂的院子里。众人躺在临时搭建的床铺上,疲惫不堪。张嫣却久久无法入眠,她想着明天的义诊,想着如何能真正帮助到这些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