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念心瞧了一眼身旁的悟能,本想向他打听萧家的事儿,可瞧见他正陷入沉思,便打消了这个想法。
在这个世界里,乔念心对周遭环境的认知,大多得依靠身边这位小和尚,只有为数不多的信息是她自己通过观察和聆听获取的。
她在金光寺醒来都一个月了,可对这个世界依旧知之甚少。
这倒不是她没尝试去了解,而是受环境和自身身体条件所限。
如今她年纪尚小,活动范围也就局限在金光寺和后山,平日里接触最多的便是年纪相仿的慧空。
慧空的经历和乔念心有些相似,也是被了如大师从外面带回寺里的,不过他是实打实的孤儿,打小就被抱到了金光寺,由于年纪太小,几乎没下过山。
所以,这么个小和尚能给乔念心提供的信息十分有限。
就算慧空认识萧家的那个少年,他对萧家的了解估计也没多少。如此一来,乔念心便决定不再多问。
在慧空的引领下,乔念心走进了如大师的禅室。
禅室里,了如大师独自盘坐在蒲团上,静静地对着棋盘,茶盅旁边放着一个用干净帕子盖着的小碗。
听到声响,了如大师抬眼瞧见乔念心手中的荷叶包,微微挑了挑眉。
等乔念心把荷叶包放在小几上,露出里面鲜艳的果子时,了如大师微微一笑,说道:“你们碰到萧家的人了?”
虽说了如大师的目光落在乔念心身上,可回应的却是慧空。
慧空口若悬河地讲述着刚才在后山发生的事儿,还时不时地瞅瞅那几颗果子,甚至能瞧见他在咽口水。
乔念心则安安静静地站在一旁,小心翼翼地把荷叶包放在小几上后,便不再吭声。
因为她察觉到自己说话的口音和这儿的人不一样,所以尽量少开口。
通过慧空和了如大师的交谈,乔念心知晓了不少事儿。
比如,在莱州府这一片儿,种植樱桃的人家极少,萧家的樱桃树去年才开始结果,这就表明樱桃在这儿算是稀罕水果。
了如大师与萧家的关系颇深,因而他一眼看到樱桃,就认出是萧家人送来的。
慧空之所以认识萧家的那位少年,是由于每年后山梅花和桃花绽放的时候,那少年常常和村里的孩子们一起进入后山,想从游客那里赚些钱。
虽说慧空和乔念心碰到了萧家人,但以了如大师对萧家人的了解,他坚信萧家人不会做出不合规矩的事。
不过,为了避免其他人误闯后山,要是因此冒犯了重要的客人,那可就成了金光寺的过错了,于是了如大师决定有所行动。
他唤来了天海大师,迅速安排他去处理相关事情,以解决这个潜在的隐患。
等一切安排妥当,了如大师终于放松下来,再次盘腿坐下。
这时,他留意到慧空正眼巴巴地盯着荷叶上的几颗樱桃,眼里满是渴望,不禁微微一笑,心里也泛起一丝柔软。
虽说慧空平时表现得沉稳懂事,可他到底只是个七八岁的孩子,偶尔嘴馋也属正常。
了如大师和蔼地把小几上盖着帕子的小碗推到慧空和乔念心跟前,揭开帕子说道:“这些你们俩分着吃吧。”
“哇,这么多樱桃!是萧家的老太太送来的吗?”
一看到满满一碗樱桃,慧空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很明显,萧家的老太太不仅为孙子还愿,还特意带了樱桃送给了如大师。
送走慧空后,了如大师发现乔念心只吃了几颗就不再吃了,便微微挑眉问道:“念心,你怎么不吃了?刚摘下来的果子味道最好,放久了就没那么好吃了。”
实际上,因为碗很小,即便加上乔念心从外面带回来的樱桃,拢共也就二三十颗。
每个孩子大概能分到十来颗,乔念心还悄悄多给了慧空一些,自己剩下的就更少了。
虽说乔念心年纪小,这几颗樱桃本是她能吃完的量,但她很懂事,把碗往了如大师面前推了推,说道:“念心够了,阿爷您吃吧。”
尽管了如大师是位出家人,但他的年纪比乔念心前世的爷爷还大,自从乔念心醒来后,就习惯叫他阿爷,即便了如大师多次纠正,也没什么效果,只能由着她这么叫了。
了如大师瞧了瞧推到自己跟前的小碗,里面还剩七八颗樱桃,心里又泛起一阵感慨。
究竟是怎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如此懂事的孩子!这么乖巧的孩子,实在不该遭遇如今的困境。
既然命运让她与自己相逢,这便是上天的安排,是彼此的缘分。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她走向美好的未来。
可惜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尽管他几乎动用了所有的人脉与资源,却还是没能找到与小姑娘背景相符的信息。
如今他几乎可以肯定,这个小姑娘并非莱州本地人。
小姑娘偶尔开口说话时,那带着南方特色的温柔口音,也证实了他的猜想。
既然暂时找不到她的家人,那么当务之急就是为她找一个合适的收养家庭。
经过这段时间的审慎筛选和接触比较,了如大师心里已经有了几个候选家庭。
可此刻,看着眼前乖巧的小姑娘,他心里又有些犹豫了。
他在脑海里重新梳理这几天接触过的家庭,总觉得这些家庭不完全符合自己的期望。
但这些家庭已经是他在莱州府能找到的最合适的几家了:家里的女主人都比较温和,尤其是家中的老太君们,个个慈悲为怀、笃信佛教,而且家境富裕,能保证小姑娘衣食无忧。
目前,他能为乔念心做的,也只有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