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家小吃铺六月一日开业,迄今为止刚好一个月。
周大厨加入小吃铺以后,黄丽就把订餐业务分到隔壁间铺子去了,几人各自有负责的区域。
姚莲花负责早点和稀饭这一部分,早上吃包子和稀饭的人多,两个小姑娘就在早点摊前干活。
陈大厨负责早上的面条、卤肉和炒菜这一部分的生意,林母会帮忙打杂和收钱。
周大厨主要负责考察队的一日三餐,上工以后就要熬一天的汤,炒肉菜和素菜,考察队的队员来了就能吃饭。
也不需要担心有人能混进考察队里,因为考察队都有工作服和铭牌,不会被人冒充。
当然,在这个世界上总是存在着一些不遵守规则的人。也有顾客浑水摸鱼,吃完饭趁大伙儿都忙就偷偷溜走。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人还是淳朴的,这样的情况还是是极少数的。
刚开业那几天,夫妻两个每天晚上还会兴致勃勃地数钱,拿着笔和纸计算每天的净收入。
后来工作忙起来了,每天的收支大了,也就不计算每天的净收入,只把账目算出来就行。
明天就要发工资了,夫妻两个得把账目计算出来。
铺子是自家的,不要租金,之前装修的成本也还没算。
黄母的卤肉秘方不要钱,但是她在这里忙了一个月,也得开工资。
林宏明和黄丽两个人在店里忙活还没算工资呢!
对了,还买了一台电冰柜,花了两千多块钱。
商场用大卡车送电冰柜回来那天,还引起了镇上人的围观。好多人为了来看这个稀罕货,还特意来店里买吃的,导致那一天食材耗光,提前打烊。
夫妻俩拿着账本算了又算,把钱点了又点,终于把账目弄清楚了。本月还剩一千六百六十块。
林宏明拿着账本翻来覆去的看,眼里是不可置信,怎么就剩这么点了?我那么大一笔钱呢?
黄丽瘫在床上不愿意动弹。以前她每次看见银行职员在数钱时还挺羡慕的,如今自己数了一次不由得感慨数钱这活儿也不轻松啊!
开业那天她还收到好几个红包,加起来有一千块,其中娘家爸妈和大哥就给了五百块。
当然,秦野给的两千不在此内。
她打算只留几百块现金,然后把钱全部存到银行里,家里放太多现金总是不太安全。
林母躺在床上,今天罕见地没有听收音机,她在计算着店里这个月的收入。
她虽然不识字,但是每天的营业额大概有多少她心里还是有数的,这么一算,她就开始口干舌燥了。
这才一个月,一个月两三千,十个月两三万万,一年就是……一年是多少来着?三万先加两千再加两千……
林母急的团团转,哎哟,早知道当初上扫盲班就该认真学算术了,悔不当初啊!
林宏达和田小红两口子也在算账。刚开始那十多天的菜全是自家地里种的,鸡和鸭也是自家养的。
后来二十多天家里就没有那么多菜了,找村里人收购了些。白菜在村里收是每斤五分,茄子黄瓜西红柿等菜收每斤七分,鸡和鸭就给了两块五一斤,卖出去了每天就有十几块的收入,二十天就有三百块钱。
这么一算两口子就激动了,这个月卖菜卖肉就有六百块钱的收入。
虽然从下个月开始,每个月可能只有三四百块钱,但是和从前比起来依然是天差地别。
马慧芳看着大哥天天往镇上跑,刚开始她还对这事儿嗤之以鼻,直到林宏达去她娘家收了一次菜,当场结清了三十元的菜钱,她才开始眼红。
三十块钱呢!可以买好多吃的了!
二哥家的小吃铺开业她也去了,生意虽然好,但是付的钱基本都是毛票,所以对她冲击力并不大。
但是娘家卖菜给大哥,大哥付的可都是十元的大票子。
原本花钱抠抠搜搜的大嫂如今都大方起来了,给他家里那两个小的买了不少吃的穿的,她的心就不可避免的酸涩起来。
大哥口口声声说明海和明河是林家的男孙,是他最疼爱的侄子,可也没见他给俩孩子给点钱。
真是漂亮话谁都会说,事不做!
吐槽完了林宏达,她又开始埋怨林宏明。
都是家里的兄弟,凭什么他就让老大去收菜,不让自己去?她也可以干这些活啊,还是瞧不起女人啊!
不行,她不能就这样干等着,她得主动出击。
其实林宏明也是因为她带着两个孩子,没办法干这活儿,并不是瞧不起她。
要知道林宏达和田小红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摸着黑去人菜地里,蔬菜质量和重量都得一样一样的清点。
有时候下雨了,地里全是淤泥,一脚踩进去,鞋陷进泥里都拔不出来。
有的人家菜地边没有大公路,也只能用人力背出来……
马慧芳只想着钱好挣,却没想到背后的艰辛。
不过,时间不会因为她的埋怨而停留,黄丽也不会因为她的埋怨就停下脚步,一切依然正常运转着。
凌晨,林母才迷迷糊糊的睡着了。她没睡一会儿,听到屋外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一下子就翻身爬了起来,动作那个利索,直叫人叹为观止。
今天发工资,她可不能迟到!
黄丽给明月喂饱了奶,换了尿布,把明月抱到黄母的房间,亲了亲还在熟睡得明玉,就和林宏明一起去店里。
刚要出门,林母就出来了。她一边穿衣服,一边打哈欠,还不忘唠叨:“怎么不叫我?”
“妈,你多睡儿吧。”半夜林宏明起来给明月换尿布的时候,听到林母房间传来的动静,就知道她没睡好。
“没事,”林母又打了个大大的哈欠,泪眼朦胧地说着:“我年纪大了,觉少。”
黄丽看着林母连打了两个哈欠,也忍不住打了一个。
嗨!打哈欠果然会传染!
母子三人赶到店里,林宏达已经把菜送来了。
之前菜钱是每天早上结,但是有时他到了林宏明或者黄丽还在忙,就改成了十天一结,钱累积多了就直接存到银行,也规避了被人抢走的风险。
这个年代监控不普及,连县城都是银行、政府办公大楼这样重点地方才有,更别提乡下了。
存到银行,就算存折丢了也能凭户口本补办,比放在家里安全得多。
下午,黄丽从供销社回来,准备给大家发工资。
“陈大厨,周大厨,这是你们二位的工资。”黄丽点出三百块钱,全是十块钱的面额,看着还挺多。
陈太平和周之安双手接过钱,脸上都是笑意,齐声说:“谢谢老板。”
他们之前在国营饭店工作,虽然工资比现在高一些,但是离家远,不能照顾家里。如今他们就在镇上工作,晚上回家还能陪陪家人,别提有多幸福了。
“莲花姐,这是你的工资。”黄丽数出一百元给姚莲花,姚莲花一贯沉静的脸也明媚起来,笑着对黄丽说道:“谢谢老板。”发钱了发钱了,谁不喜欢钱啊,
“这是你们仨的工资。”黄丽数出三个五十块,分别交给三个年轻人。
三个年轻人算打杂的小工,工资不怎么高,但是以目前这个生活水平的来说,还算可以。
“谢谢老板,”三个年轻人对视一眼,齐声喊道:“祝老板发大财。”看来他们三个还提前统一了口号。
做生意的谁不喜欢这句话?黄丽笑弯了眼睛。
她又数出八十元,交到林母手里。林母面上保持冷静,其实内心早已沸腾。接过钱,掏出衣服口袋里的手绢,一层一层地打开再一层一层的包上,郑重地放在贴身口袋里。
这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有可能会背叛自己,但是钱不会!
“妈,这是您的工资。”黄丽数出八十给黄母,黄母也不推辞,十分平淡的接过来,顺手放进裤子口袋里。
林母瞬间就觉得自己被比下去了。
瞧瞧人家那清高的模样,再想想自己那一副穷人乍富的嘴脸,她不禁有点气恼:这亲家母怎么什么时候都要压自己一头!
林母可真是冤枉黄母了。
黄母未出嫁时就挺受宠的,结婚后黄父有工资,每个月也是交到她的手里。十几年前就在镇上买房子,承包土地种果树,经她手的钱不少。
所以区区八十块钱还真的不能让她激动。
大家清点以后就各自在账本上签字盖了手印。
发了工资,大家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饭,就各自回家了。
姚莲花和苏心回到家,丈夫最近腰疼得厉害,她得给他熬中药、按摩。
她和丈夫感情好,所以家里的亲子关系也十分和谐,两个孩子对父母也很依赖。
“妈,”苏心把今天领到的工资拿出来,递给她妈:“我的工资,你收着。”
姚莲花有些吃惊:“你给我干什么?快收好。”
苏心的爸爸苏家友也十分吃惊,他摆摆手,对着女儿说道:“你把钱收起来,爸爸只是这几年不能干重活,过一段期间好了就能去挣钱了,你不要担心。”
苏家友前两年在山上伐木时被木头打伤了,这两年身体一直不太好,不能干体力活。
“爸,妈,我长大了,也该承担起养家的责任了。”苏心坚持要把钱交给父母。
“那好吧,我收一半给你留着当嫁妆,剩下一半你自己留着花。”姚莲花想到女儿年纪小,也怕被人哄骗,就同意了。
与苏家温馨的气氛不同的是谭家。谭文雅刚到家,她妈文念娣就从房里冲了出来:“钱呢?你把钱给我,我给你存着。”一点铺垫也无,直奔主题。
谭文雅咬咬嘴唇,她和姚莲花相处久了,也知道不是所有的母亲都像自己妈这样,她心里生出了不满来。
“快点呀。”文念娣催促道,看女儿不情不愿的动作,忍不住上手去搜。
谭文雅吓了一跳,忙把四十块钱拿出来,还和她讨价还价:“妈,给我留十块吧!”
文念娣横了她一眼,嘴里说着:“留这么多干什么?”
谭文雅脸色一沉:“你一分钱都不给我,我下个月就不去了。”
文念娣也怕真惹恼了女儿,她要是不去上班不就一分也捞不着了吗?嘴里嘟囔着:“给给给,五块,再闹一分没有。”
谭文雅接过钱,转身回了她住的杂物间。
她感受了下藏在鞋子里的十块钱,心里不由得暗暗发誓,一定要离开这个让她感到窒息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