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随着一声惊呼响起,满朝文武百官的目光瞬间聚焦到了站在第一排的陈知礼身上。他们脸上纷纷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因为谁也没有料到,这位向来以刻板公正着称的雪国大将军竟然会在此刻开口发言,而且所说之话竟是表示赞同。
要知道,早在三代雪王在位期间,陈知礼就已经凭借其卓越的战功和赫赫威名成为了雪国武官中的翘楚人物。论及功绩,他所立下的汗马功劳可谓数不胜数;谈及威名,更是令敌人闻风丧胆、望而生畏。
不仅如此,他自身实力亦是极为强大,已然达到了八阶武者的境界。虽然未能名列天下前十强者之列,但在雪国内部,众多武者依然对他尊崇有加,视其为楷模。
此刻,陈知礼突然站出发表意见,着实让所有人感到意外。尤其是正跪在大殿之上的魏大人,心中更是如翻江倒海一般思绪万千。他暗自思忖道:“陈知礼此举到底意欲何为?莫非是想要借机削弱我们雪国文官集团的势力,进而实现他自立为王的野心?”
一想到这种可能性,魏大人顿时惊得浑身一颤,额头上不由自主地冒出一层细密的汗珠。然而,当他静下心来深入思索后,却又觉得事情似乎并非如此简单。
毕竟,如果陈知礼真有反叛之心,那么早在五年前三代雪王驾崩之际,便是他最佳的起事时机,又何须拖延至今呢?种种疑问萦绕在魏大人心头,让他一时之间难以理清头绪。
只见陈知礼双手抱胸,眼神凌厉地扫视着在场的众多官员。他眉头微皱,嘴角微微上扬,流露出一丝不屑与不耐烦。当他感受到百官们投来的疑惑和质疑的目光时,更是毫不掩饰自己内心的烦躁情绪,猛地将身子一转,直面众人高声喊道:“我说我同意,你们难道还有什么意见不成?”
这突如其来的一声怒吼,让原本嘈杂的朝堂瞬间安静了下来。百官们一个个面面相觑,不知所措。而站在陈知礼身后的那些武官们则迅速交换了一下眼色,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
紧接着,他们毫不犹豫地一同屈膝跪地,齐声高呼道:“我等亦赞同!”声音震耳欲聋,响彻整个大殿。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文官们。眼看着武官们如此轻易地便表示支持,他们心中不禁焦急万分。这些文官深知,自己可不像武官那样受陈知礼管辖。
若是真让那个名叫澹台明月的女子直接坐上丞相之位,日后他们在朝堂之上恐怕再难有抬头之日了。
就在此时,一位年事已高、满脸皱纹的老臣颤巍巍地从殿中走出,跪伏在地。他抬起头,用略带哭腔的声音向王座上的君王进言道:“王上,澹台小姐的能力微臣自是有所耳闻且深感钦佩。但她毕竟年纪尚轻,经验不足,就这样直接出任丞相一职,实在有些过于草率和不妥啊!”说话间,几滴浑浊的泪水顺着他那满是沟壑的脸颊滑落而下。
实际上,这位老臣对于澹台明月真正所具备的本事毫不知情。然而,在如此至关重要的时刻,他深知必须绞尽脑汁地为王上寻觅一条退路,好让王上能够体面地下台。
毕竟,如果不小心惹得龙颜大怒,那么他们这帮文官恐怕将会陷入绝境,再无丝毫转圜的空间。
此刻,魏无忌稳坐于王位之上,目光扫视着整个大殿。当他瞧见那些武官们齐刷刷地跪在地上时,心中不由得暗自感叹:这大将军的威风当真了得,其所讲之话居然比自己这位堂堂王上颁布的圣旨还要令武官们心悦诚服。
紧接着,他将视线转向那位满脸泪痕、神情激动的老臣,面色凝重地沉声道:“哦?蒋大人,既然你信誓旦旦地提及知晓此女的能耐,那就不妨详细说来与本王听听吧。”
被唤作蒋大人的老臣听到王上这番问话后,心里猛地一紧,连嘴角也不受控制地抽搐了两下。他心中叫苦不迭,暗忖道:我哪里晓得这个从未打过交道的女子究竟身怀何种绝技啊!自己原本只是一心想要为王上创造一个缓和局面的契机罢了,怎料王上不仅没有顺势而下,反倒追问起他来了。
可是眼下骑虎难下,他纵然万般无奈,却也不敢闭口不言,因为若不答话,那可是犯下欺君大罪呀!
“老臣想必她定是民间有名的文人,故而王上才宣其进京。”蒋大人颤颤巍巍地说着,这番话连他自己都不信。
却是见魏无忌在王位上点了点头,看向澹台明月满脸微笑的模样,不禁握紧了拳头,本王在这里舌战群儒,你这个当事人站在旁边看热闹,这合适么!
罢了,本王亲自拜的丞相,本王忍了!
“嗯,蒋大人说得不错,还有么?“魏无忌也是没有揭穿他的谎言,顺口接上了话。
蒋大人闻言,看来是自己说对了!又信心满满地说道:“澹台小姐还造福了一方百姓,惹得起感恩戴德,实在是有文人风骨。”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大部分新晋的贤才们都有着这般功绩,否则凭什么入朝为官?
魏无忌与澹台明月对视一眼后,彼此都从对方脸看到了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尽管他们心里十分清楚那位老臣所说的话纯属无稽之谈,但两人却像是事先商量好了一般,同时露出了笑容。
如果澹台明月的方案能够得以顺利实施,其影响可远不止让某一个地方的老百姓受益这么简单。
此时,只听得魏无忌用他那充满威严的嗓音说道:“嗯,蒋大人,您刚才所言真是精彩绝伦啊!说得本王心中无比欢喜,若不赐予您一些东西,实在是说不过去呀。”
这番话语响彻在宏伟壮丽的大殿之中,在场的众多官员听闻此言之后,先是一愣,随即便面面相觑起来。因为此时此刻,大家正在严肃认真地商讨着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怎料画风会如此突兀地发生转变,一下子就成了要赏赐臣子的场景呢?
就在众人心生疑惑之际,魏无忌稳稳当当地端坐在高高在上的王座之上,再次开口喊道:“蒋大人。”
那位被点名的蒋大人赶忙上前一步,恭敬地应道:“臣在。”
紧接着,魏无忌一脸平静地继续说道:“本王考虑到您年事已高,为国操劳多年也是辛苦了。所以呢,准许您辞官归家,安心颐养天年吧。”
此话一出,满朝文武顿时一片哗然,人人皆面露惊色。这哪里算得上是什么赏赐啊!明摆着就是要将这位蒋大人罢黜官职!
听闻此言,蒋大人面色惨白如纸,浑身颤抖不已,他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额头重重地磕向地面,发出清脆而响亮的声响:“王上啊!微臣对国家忠心耿耿,尚有精力可为国尽忠效力呀!”
然而,面对蒋大人如此恳切的哀求,端坐在龙椅之上的魏无忌却是连眼皮都未曾抬起一下,仿若未闻一般,只是一脸冷漠地朝着身旁站立着的千面轻轻挥了挥手。
就在这时,只见那千面微微仰头,嘴巴撮起,在这庄严肃穆的朝堂之上竟然吹出了一声尖锐刺耳的口哨。哨音未落,原本静静伫立在百官身侧的王家守卫之中突然有两人迈步而出,他们如同两只凶猛的恶狼一般,迅速冲到蒋大人身前,一人抓住一只胳膊,用力拖拽着这位可怜的老臣便朝殿外走去。
被强行拖行之际,蒋大人依然不肯罢休,口中仍然大声呼喊着:“王上啊!千万不要被那些无知小儿所蒙蔽欺骗呀!”他的声音凄厉而绝望,回荡在整个朝堂之上,令人不禁心生怜悯之情。或许是觉得蒋大人的叫喊太过吵闹烦人,千面见状再次不耐烦地挥了挥手。
于是乎,又有两名王家守卫快步走了出来,二话不说,直接抬起蒋大人的双腿,与先前那两人一起合力将其硬生生地抬出了大殿之外。
眼看着蒋大人就这样被毫不留情地驱逐出了朝堂,朝堂上顿时陷入一片死寂之中。就在众人皆噤若寒蝉之时,突然间,一名谏官从百官队列之中挺身而出。
见他步履坚定地走到殿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拱手抱拳高声进谏道:“王上,此举恐怕有所不妥啊!王上今日之行为,想必史官定会如实记录下来。待到后世之人翻阅史册之时,又将会如何评价您呢?”说罢,这名谏官一边叩头不止,一边还偷偷瞥了一眼位于御座不远处的史官。
然而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是,那位史官自始至终都是低垂着头颅,对于谏官的话语以及目光丝毫没有做出任何回应。此时此刻,史官的内心早已是叫苦不迭、暗骂连连:“好你个不知死活的谏官,自己要进谏就尽管去进好了,何苦非要把我也拉扯进来?我可不比刚才那个蒋大人,若是稍有不慎触怒了圣上,我只怕小命难保啊!”
“嗯,不错,身为谏官敢直言不讳。”魏无忌的表情让百官们看不出喜怒。
那位直言的谏官也是抬起头来,毫不畏惧地和魏无忌四目相对,他不担心王上惩处他,哪怕是赐死他都认了!但此时雪国正值危难之际,王上绝不能受小人蒙骗!
魏无忌并没有像之前那般直接让人将其拖出去,反而开口问道:“刘大人,不怕本王将你拖出去?”
那被呼为刘大人的谏官摇了摇头,随后伏地:“雷霆雨露,俱是君恩。此番我既敢站出来,便不畏生死,只愿王上能回心转意。”
唉!一声沉重而悠长的叹息声,仿佛承载着无尽的忧虑和烦恼,从那高高在上的王位上传出,回荡在整个朝堂之中。坐在王位上的魏无忌,眉头紧锁,面色凝重,心中纠结万分。
其实,以魏无忌的权势和地位,要将眼前这位刘大人拖出去严惩并非难事,但他却迟迟下不了这个决心。只因这刘大人着实是个忠肝义胆、一心为国为民的贤臣。想当年,正是魏无忌亲自将他请入朝中为官。
这五年来,刘大人担任谏官一职,尽职尽责,屡次向魏无忌进献忠言良策,为国家的治理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面对这样一个既有能力又忠心耿耿的臣子,魏无忌实在不忍心让他心寒失望。
魏无忌尽量用平和的语气说道:“刘大人,不必再跪伏在地了,快快起身吧,且看看本王的这些王家守卫们。”
听到王上发话,谏官刘大人缓缓地站起身来。他站直身子后,目光先是扫过朝堂上的文武百官,然后才转向站在两旁威风凛凛的王家守卫们。然而,他一时之间并未领会到王上此举的深意,眼中满是疑惑之色,只能不解地望向魏无忌,等待着进一步的指示。
紧接着,王上那威严的声音子再次响彻整个朝堂:“今日澹台明月的丞相之位,必定立下,否则本王不介意在朝堂之上动用武力!”
随着王上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落下,站在百官两侧的王家守卫们纷纷响应,他们动作整齐划一,迅速地拔出腰间那闪烁着寒光的长剑。刹那间,森冷的利刃展露无遗,冰冷的锋芒仿佛要将空气都割裂开来。
这些守卫们个个身强体壮、训练有素,手中的长剑更是锋利无比。当它们被抽出剑鞘时,发出的清脆声响在安静的朝堂内回荡不息,令那些平日里只擅长舞文弄墨的文官们不由得心中一惊。许多文官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如纸,额头上也冒出了细密的汗珠,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刘大人听言摇了摇头,坚定的眼神看向端坐于王位上的少年:“王上不怕背负万世骂名么!”
“刘大人听我一言,明年年初你便知本王为何立澹台明月为相!那时你定不会失望,她已经解决了天下谏言之事,并且本王已和大将军商议过,此计绝能救我雪国于水火之中。再给本王一点时间。”
魏无忌没有直接回应他,而是解释安抚着刘大人的情绪。
文武百官们听到此言,皆是看向雪国大将军陈知礼,只见陈知礼缓缓点了点头。
文官们虽不知道为何谏言之事要找大将军商议,但看王上并非一意孤行,陈知礼之所以赞同也是二人早就商量好的,众人也是松了口气。
随后众人的目光看向澹台明月露出了些许狐疑之色,满朝文物都解决不了的“天下谏言”,被这样一个小妮子解决了?正当众人疑惑之时,王位上的魏无忌再次开口了、
“至于后世是千古骂名,还是贤君之称,现在还未成定论。”
“况且就算是千古骂名又如何!她,能救北地的百姓;她,能救雪国!”
“千古骂名本王背了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