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一下,明日早朝,我要再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夏和大理!”武大郎斩钉截铁地说道。
翌日早朝,金銮殿上,武大郎将再次派遣使者的消息公布后,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
“陛下,万万不可啊!如今国库空虚,百废待兴,哪还有余力派遣使者?”一个老臣颤颤巍巍地出列,哭丧着脸说道。
“是啊,陛下,前些日子狄青将军出使辽国,就已经耗费了不少人力物力,如今再次派遣使者,只怕……”另一位大臣也跟着附和道。
“诸位爱卿的担忧,朕理解。”武大郎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然,两国邦交,岂是儿戏?朕意已决,不必再议!”
武大郎话音刚落,就有一名官员站了出来,拱手说道:“陛下圣明!微臣以为,当务之急,是选拔合适的人才出使。”
“嗯,苏卿家所言甚是。”武大郎点点头,目光扫视群臣,“不知哪位爱卿愿意担此重任?”
朝堂上鸦雀无声,大家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主动请缨。
这趟出使,可不是什么好差事,万一出了什么岔子,可是要掉脑袋的!
“怎么?诸位爱卿都哑巴了?”武大郎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满。
就在这时,武松站了出来,“哥哥,小弟愿往!”
“好!不愧是朕的好兄弟!”武大郎大喜过望。
“我也去!”林冲和鲁智深也站了出来,异口同声地说道。
武大郎看着眼前这三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心中充满了感动。
出使的队伍很快就准备妥当,然而,就在出发前夕,负责物资准备的官员却急匆匆地跑来禀报:“报!陛下,不好了!使者的物资……物资被人动了手脚!”
“什么?!”武大郎闻言,脸色大变,“是谁这么大胆?!”
“是……是蔡京的余党!”那官员战战兢兢地说道。
武大郎一听,顿时勃然大怒,“岂有此理!蔡京这老贼,死了也不安生!来人,速速将这些奸贼拿下!”
物资库前,武大郎的亲信与蔡京的余党剑拔弩张,对峙着。
气氛紧张得仿佛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负责押运物资的将士个个面色凝重,手按刀柄,随时准备拔刀相向。
“你们这是要造反吗?!”武大郎亲信中,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怒吼道。
“哼,造反?我们只是拿回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蔡京余党中,一个獐头鼠目的家伙阴阳怪气地说道。
双方互不相让,眼看就要爆发一场冲突。
“都给我住手!”一个威严的声音突然响起。
武大郎大步流星而来,身后跟着武松、林冲、鲁智深三大护法,宛如天神下凡,气势逼人。
现场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蔡京早已伏诛,尔等余孽,还不束手就擒!”武大郎声如洪钟,震得众人耳膜嗡嗡作响。
那獐头鼠目的家伙色厉内荏道:“武大郎,你别得意!我们……”
话未说完,武大郎一个箭步上前,一把揪住他的衣领,像拎小鸡似的提了起来:“就凭你们这些跳梁小丑,也敢在天子脚下兴风作浪?说!都干了什么?!”
那家伙吓得魂飞魄散,哆哆嗦嗦地交代了他们的阴谋:在使者的物资中掺杂了大量的劣质货,企图破坏出使任务,败坏武大郎的名声,为蔡京报仇。
“好你个刁民,竟敢如此大胆!”武大郎怒目圆睁,一脚将他踹翻在地。
“搜!”一声令下,武松等人立刻对物资库进行了彻底搜查,果然查出了大量的劣质货物。
人赃并获,蔡京余党顿时哑口无言,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地求饶。
武大郎冷笑一声:“来人,将这些奸贼全部拿下,听候发落!”
众大臣见状,无不钦佩武大郎的睿智和果决。
他们纷纷跪倒在地,山呼万岁:“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处理完此事,武大郎正准备回宫,一位女官款款而来,手中捧着一卷文书:“陛下,这是整理好的出使文书,请您过目。”
这女官名叫李师师,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容貌倾城,一直对武大郎心生爱慕。
今日她特意打扮了一番,一袭淡粉色罗裙,衬托得她肌肤胜雪,娇艳欲滴,宛如一朵盛开的桃花。
武大郎接过文书,目光不经意地扫过李师师的脸庞,心中微微一动。
李师师则羞涩地低下了头,脸颊绯红,心跳如鼓。
“师师姑娘辛苦了。”武大郎柔声说道。
“为陛下分忧,是臣妾的荣幸。”李师师轻声回应,声音如黄鹂般清脆悦耳。
两人四目相对,一种微妙的氛围在他们之间弥漫开来……
“陛下,使者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出发。”武松的声音打破了这短暂的宁静。
“好。”武大郎点点头,转身离去,却在迈出一步后停了下来,“等等……”
武大郎看着整装待发的使者团,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他知道,这趟出使绝非坦途,但为了大宋的未来,必须有人挺身而出。
使者团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武松、林冲、鲁智深三位猛将开路,一路护送,气势如虹。
然而,当他们抵达边境城市时,麻烦来了。
“喂喂,你们说啥呢?俺咋一句都听不懂?”鲁智深挠着光头,一脸懵逼。
“这……这可咋整?”林冲也犯了难,他虽武艺高强,可这语言不通,就成了睁眼瞎。
使者团的成员们面面相觑,个个焦头烂额。
他们用手比划,用脚乱跺,可对方依旧是一脸茫然,鸡同鸭讲,交流完全受阻。
空气中弥漫着焦躁和不安,压抑得人喘不过气。
“看来这语言障碍,真是个大难题。”武松眉头紧锁,心中暗自担忧。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清朗的声音传来:“诸位莫慌,我们有备而来!”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文士模样的年轻人,正笑容满面地走来。
他手里还拿着几本厚厚的书。
“这位是?”武松疑惑地问道。
“这位是苏轼先生的得意门生,精通各地方言,还懂一些西夏和大理的文字。”那年轻人拱手说道,“我叫李明。”
“哇!真是太好了!”鲁智深兴奋地跳了起来,“俺就说嘛,哥哥英明神武,早有安排!”
原来,武大郎在派遣使者团之前,就预料到了语言不通的问题。
他特意请苏轼帮忙,挑选了几位精通各国语言的学者,让他们随行出使,还准备了大量的北宋文化典籍。
这些典籍不仅可以帮助使者团了解当地文化,也可以作为外交的礼物,赠送给其他国家。
有了李明等人的加入,使者团的交流顿时顺畅了许多。
他们不仅能够与当地居民无障碍沟通,还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当地语言。
原本的压抑氛围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轻松和愉快。
使者团一路高歌猛进,顺利进入了西夏的都城。
然而,迎接他们的并非鲜花和掌声,而是西夏朝堂上大臣们傲慢的态度。
“呵呵,你们就是那个新成立的北宋政权的使者?”一个身穿华服的大臣,用轻蔑的眼神打量着他们,“我怎么听说你们的皇帝,曾经是个卖炊饼的?”
“就是,我们西夏的勇士,一人可以打你们十个!”另一个大臣附和道。
使者团们面色凝重,心中的怒火在熊熊燃烧。
武松按住了自己刀柄,发出“咯咯”的声响。
林冲的双手紧紧握成拳头,发出“噼啪”的声音。
鲁智深眼珠子瞪得铜铃般大小,似乎下一秒就要暴起发难。
那西夏大臣,轻蔑一笑,甩了甩自己长长的袖子,说道:“呵呵,看来你们不太欢迎我西夏的礼节,来人,上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