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话曹墨涵几乎每天都在听,孟雪萍总是不厌其烦地问,刚开始他还会烦,后来他也习惯了,问就问吧。
他娘心里没有安全感,他清楚。
爹和叔伯祖父已经流放八年了,当年曹家被抄家流放,十岁以下男丁和女眷免于流放。那时候,曹墨涵刚好七岁。
孟家不接纳他们娘俩,孟雪萍一气之下带他从府州辗转到清源镇。
在这里,娘俩举目无亲,孟雪萍觉得,没人认识,他们才能更好的生活。
于是,一待就是八年。
曾经的官家夫人和少爷,就这样蜷缩在这处 ,生活了八年。
期间孟家老太太打听到他们的下落,专程来找过,但孟雪萍不愿回去。
她生来就是十分要强之人,当初曹家出事,母家唯恐避之不及,等到没了风声才来找他们,她早就死心了。
“娘,您放心,我一定会给曹家平反,我要亲自带父亲和祖父他们回来。”
“好。”孟雪萍紧紧抱住曹墨涵的头。
“曹家只能靠你。”
“曹家只能靠你,我的儿。”
话没说完又呜呜哭起来。
曹墨涵哄了好半天才哄好。
农历三月,草长莺飞,柳枝抽出嫩芽,南下大雁又往北迁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春天是叶苗最喜欢的季节,因为春天的绿色,象征着生命和希望。
石牛村三面环山,山上有很多自然生长的槐树,到了这个季节,槐花已经开始打花骨朵了。
槐花,这是叶苗马上准备上的新品种原料,所以在槐花未开时,她就找了郝村长。
“村长爷爷,马上槐花要开了,往年这槐花都烂树上了也没人摘,我今年想要些槐花。”
“您能不能帮我找找村里人,看谁家有闲人能帮忙摘槐花?”
“每天摘来新鲜的送过来,过秤算钱。一斤三文钱。”
槐花本就是山里长的,是无主物,况且有季节性,不易保存,价格自然低些。
“那是好事啊,我给村里人都通知一声,看谁愿意摘就去摘。”
“村长爷爷,只一点要提醒到,滥竽充数的可不能算,称的时候会仔细检查的。”
“那是自然,我会给大家伙带到的。”
“对了,请您务必告诉大家,尽量采摘花苞。”
“好,不过你放心,消息一通知,这花还没开啊,估计都要被采完喽!”郝年笑眯了眼。
叶苗一想也是,就匆匆告辞。
现在每次叶苗上门,郝年都知道有好事发生,这小丫头当真是他石牛村的财神了。
他想了半天都不知道叶苗要这槐花干嘛,干脆也不想了,召集大伙说了这事。
一阵轰动,山上槐花那么多,都能变成钱?
不管了,大家先前跟着叶苗也赚过钱,自然是相信她说的。
趁槐花还没长出来,各家就开始准备东西盛了。花很轻,所以采的多肯定不好装,得多找些东西装。
什么背篓、竹筐、麻袋、篮子、甚至很久不用的蒲篮(一种用竹篾﹑柳条等编制的扁圆形盛器)都被找出来装槐花。
等花一打苞,几乎全村人蜂拥而上,村里山上的摘完了,就到附近村子的山上摘。
有的还会叫上亲戚一起。
从这一年开始,槐花都是长出来就没了。
村里人借着这一波,人口多的家里基本上都有几百文的收益。
而叶家院子里,到处都放的是槐花。
每天刚摘回来的花,叶苗会带人处理,清洗干净,拌上面粉上锅蒸。
没办法,叶家只有一个厨房,只能又租了四个邻居的厨房一起做。
知道这东西不好储存,过了年,刚能动土,叶苗就让家人一起挖了一个窖,以后用于存放冰块。
收槐花之前,她就买了硝石制冰,冰窖里面已经有很多冰了,每次都要加好几层衣服才进。
为了防止槐花开过,叶苗只能这样。
每天加快速度蒸出槐花麦饭,凉透以后存放在冰窖里,摆摊走之前取出一部分。这是最简单且最实用的办法了。
上一世,每年槐花开的时候,爷爷奶奶就会摘很多槐花蒸起来放在冰箱,等她回来的时候吃。
如今,叶苗也照着爷爷奶奶的样子,做槐花麦饭。
简简单单的槐花麦饭,最能体现出的就是爷奶对自己无私的爱。
爷爷奶奶去世以后,她再也没吃到过槐花麦饭了。
所以,刚开始蒸麦饭的时候,叶苗总会一个人在角落默默流泪。
槐花麦饭在拌面粉的时候里面要加入调味品,叶苗加的是花椒粉和盐,记忆里的味道就是这样做出来的。拌好以后上锅蒸就可以。
冰冻封存,想吃的时候直接拿出来热一热就能吃,也有更奢侈的做法,炒槐花麦饭。里面加鸡蛋或者肉都可以,炒出来味道也好。
叶苗最喜欢的吃法是麦饭热好放进碗里,浇上自己调的蘸料,辣椒面花椒面加少许蒜末,热油一淋,再加陈醋进去,蘸料就调好了。
叶苗这次准备卖的就是原味槐花麦饭、浇汁槐花麦饭和炒槐花麦饭。
她又定制了蒸锅和炒锅,到时候架上火炉,现场做。
自从摆摊以来,家里的家具是越来越多。
加了新菜,菜单自然跟着变了,叶苗和曹墨涵现在也算是熟人了,曹墨涵和叶文庆又是同窗。
叶苗找曹墨涵写了新价单换上。
曹墨涵看槐花麦饭很疑惑:“叶姑娘,槐花也能做成吃食?”
“对呀,我做的这槐花麦饭可好吃了呢,有机会你可以来尝尝。”
“好!”曹墨涵脸上的笑发自心底。
槐花麦饭一经推出,“叶记小食”一时爆满。
凡往那个方向去的,基本上都是冲着叶苗的小摊去的。
孔大夫和孔茂也来过,都对这槐花麦饭赞不绝口。
槐花麦饭带着花的清香,略夹一丝甜味,面粉的包裹使得这饭更软糯可口,不同的做法更是带给食客们不同的味蕾刺激。
这麦饭,即便是没牙的老爷爷老奶奶也是吃得的。
村民采摘的脚步一直没停歇过,一些背阴地方开的晚,又是一波银钱到手,全村人这半个月来都是喜滋滋笑眯眯的。
窖里的存货也够叶苗卖上好一阵子了。
因着生意火爆,叶苗兄妹渐渐有些吃力,叶宝儿主动请求帮助二人。
孙氏咬死了嘴没松口,她不想让叶宝儿没出嫁就抛头露面的。
如今叶家多少有些底子,叶宝儿又到了说亲的年纪,她万不想耽误了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