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书趁在省乡镇企业局参加项目管理培训的机会,到王福磷矿回访孔厂长,孔厂长领去见郭文总指挥。郭文问艾书:“你们市政府对硫磺产业是如何抓的?”
艾书:“我们原分管工业、乡镇企业的副市长调地区任煤炭局长去了,现在乡镇企业包括硫、煤、铁、锌是由英副市长分管。英副市长很好的,会团结人去工作。”
郭文:“大项目要有大项目的措施。临川卷烟厂,厂长挂副专员,工资在厂里拿,行署不增加编制。一个卷烟厂就把全地区的经济带活了。
“临川地、市领导没有按当时商量的办。郑耀调走前,应该把事办好。办事业,关键在用人,用的哪个人。这么大的活路,要有具体管理业务的,还有政府行为抓组织协调的。”
郭文一字一句的说完后,转向孔厂长:“硫酸厂的两条生产线,现在这一条按原设计硫精砂制酸,第二条是否改硫磺制酸,下步再说。”
艾书恳求:“老专员,还是硫磺制酸那一条生产线不变,有充足的硫磺保证供应。”郭文说:“艾书同志,不在其位,难谋其政,政府职能这一块能履行吗?不再谈了!”
艾书回到临川,约艾欣一道,请求接任书记亲自出马,到王福回访。领导只听不答。艾书觉得情况有些不妙。还是厚着脸汇报:“如果王福的这单大生意黄了,我市的硫磺产业将受不可避免的重大损失。现在28个厂,大多已建成投产,如果全部建成,全市就具年产硫磺5万吨的生产能力。全国制糖业年消费3万吨,化工业的消费,轮胎业消费大一些,其他用量少,点多面广,产销在产方见面,市场经济,不现实,不是独家生产,建议早作准备。在筑阳火车站设办事处,在泸州设分销处,走水路一直通达上海。在昆明设分公司,就把南部糖厂以及一些化工用户揽下来。在南宁设办事处,把广西西南部糖厂揽下来。四个点,一个点年经销1万吨,剩些也就不多了。这个大活路要请市政府出面统筹。首先是驻点人员,各部办委局过去放开时,有些人经营过硫磺,可以抽出10个人来,一个点2人,总公司2人,他们是国家工作人员,放心;二是每个点贷3万元钱租仓库、设办公室。这是划算的,年销售额四千万,创税六百万,一个硫磺就超过市直机关企业总和。”
书记微笑,也不点头,也不摇头,更不搭话。艾书艾欣觉得没趣,只得告辞。“你们看着办吧。”书记表态了又说:“我知道你们会怎么办。”艾书欲言又止出了门。
艾书建议抽调干部到各处把关,不是多虑,不是空穴来风。
艾书回单位上班,又在抓全市技改硫磺厂的建设,根本没有精力顾及自己辛辛苦苦创办起来大河磺厂。厂上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过去都没有企业管理的经历。原想培养先作助手,继后可以接班、有文化、有头脑的侄子,但有镇领导说:“这么瞌睡大的人,能睡在床上指挥吗?”推荐主持厂全面工作的司厂长,与艾书是老同事。艾书虽觉得不理想,但在现有管理人员中还是稍强的,最关键的是有镇领导会支持。艾书最放心的是生产技术这一块。车间主任曹师傅是炼磺高手,不放心的是销售这一块。偏偏这个厂实产超出设计能力,年产达到2500吨。销售是重要环节。他跟厂里打招呼:“任何人打我的牌子都不行,必须见我的条子才发货。”
首先来打交道的是来达。来达以前是货车司机,给铁厂运焦炭或铁矿。一次,轮胎爆了,不能动弹,艾书路过,他向艾书借了300元钱买轮胎。四年后,艾书正是拮据时,他到艾书家里把这钱还了。艾书心里有了好感:“这人还讲信誉。”后来,艾书担任临川硫磺开发公司总经理,他找到乡企局的时副局长,时副局长建议让来达参营硫磺,艾书自然爽快答应。开始的两年,来达经营了硫磺500多吨,款也是及时到位的,他也小赚了些钱。一次,他到厂里去,打着艾书牌子提了180吨即三个车皮的硫磺,并且是发到河东省旧乡的,艾书知道后大惊:“我原来就打招呼,那一方的生意不能做,你怎么不听!”来达说他有人在那里,付款是有把握的。不出所料,硬是卡壳了。艾书只有写委托书给他,让他去全权处理。之后一年多,款未到位,艾书发电报催,旧乡公司回信,款早已付的,并附来复印件,是当地的一个女人领的。该公司在信中证实,来达和该女人是以夫妻面貌联系的。一账算下来,来达欠磺厂十万零八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