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后,京城一片繁华景象。
柏宇轩和南诗雅携手站在皇家藏书阁前,感受着这五年来教育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
全国识字率提前达到目标,百姓脸上洋溢着求知的渴望,这让他们感到无比欣慰。
然而,柏宇轩并没有停下脚步,他深知教育的普及不能只局限于繁华的都市,更应该惠及偏远地区。
他决定将教育改革的触角延伸到更远的地方,让知识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消息一出,却掀起了轩然大波。
以周大儒为首的传统文人势力强烈反对,他们四处散布谣言,声称偏远地区民风淳朴,无需接受新式教育,读书识字只会扰乱他们平静的生活。
这些谣言在民间迅速传播,给柏宇轩的改革之路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偏远地区的人们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新式教育充满了怀疑和抵触。
他们不理解学习新知识的意义,认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生活方式才是最好的。
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抵制柏宇轩派遣的教育人员的情况,将他们拒之门外,甚至恶言相向。
面对如此巨大的阻力,柏宇轩并没有退缩。
他深知,改革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
他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最终实现教育的全面普及。
一天,柏宇轩正在书房研究地图,思考如何应对当前的困境。
南诗雅走了进来,看到他眉头紧锁的样子,关切地问道:“宇轩,怎么了?是不是遇到什么难题了?”
柏宇轩放下手中的地图,叹了口气,说道:“偏远地区的教育推广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周大儒等人……”
他话还没说完,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
一个侍卫匆匆跑了进来,跪地禀报道:“大人,周大儒求见!”
柏宇轩和南诗雅对视一眼,心中都升起一种不祥的预感。
“让他进来。” 柏宇轩沉声说道。
周大儒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冷笑,说道:“柏大人,你的教育改革是不是做得太过火了?”
周大儒一甩袖袍,怒目圆睁:“柏大人,你这般大举动,将新式教育强加于偏远地区,岂不是要将他们的文化传统彻底摧毁?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有其生存之道,何须你这般扰乱?”
柏宇轩站起身,语气坚定:“周老先生此言差矣,教育公平乃国之根本,岂能因地域而有所区别?难道偏远地区的百姓就不配拥有学习的机会,就该世世代代被蒙在鼓里吗?我意并非摧毁传统,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知识的阳光普照大地!”
两人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屋内的气氛剑拔弩张。
周大儒拂袖而去,丢下一句:“柏大人,你如此一意孤行,早晚会自食恶果!”
面对周大儒的威胁,柏宇轩不为所动。
他早已料到改革之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绝不会轻易放弃。
他立刻召集幕僚,商讨对策。
南诗雅提议:“不如让那些已经接受新式教育的孩子们组成宣传队,到偏远地区现身说法,让他们亲眼看看教育带来的好处。”
柏宇轩眼前一亮,这的确是一个好主意。
他立刻安排人手,从各地挑选优秀学童,组成宣传队伍,前往那些抵制情绪最为严重的地区。
这些孩子年纪虽小,却各个精神抖擞,充满活力。
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当地百姓讲述自己学习的经历,展示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他们有的能写会算,有的能吟诗作对,有的甚至能用新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当地百姓原本对新式教育充满怀疑,但看到这些活生生的例子,他们的态度开始逐渐转变。
他们意识到,读书识字并非坏事,反而能够让他们掌握更多技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周大儒散布的谣言不攻自破。
消息传回京城,柏宇轩欣慰地笑了。
他知道,这场教育改革的胜利,离不开这些孩子们的努力,更离不开南诗雅的智慧。
他看着地图上那些逐渐被点亮的区域,心中充满了希望。
“诗雅,我们去看看吧。” 柏宇轩说道。
柏宇轩和南诗雅轻车简从,一路微服私访,深入偏远山区。
崎岖的山路颠簸不已,柏宇轩始终牵挂着教育的推广,一路眉头紧锁。
南诗雅心疼地望着他,纤纤玉手轻轻地为他揉捏着肩膀。
“宇轩,你太累了,要注意休息。”她柔声说道,眼神中满是爱意。
柏宇轩感受到她掌心的温暖,紧绷的神经渐渐放松下来,回以一个温柔的笑容。
“有你在,真好。”
一路走来,他们亲眼见证了教育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
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百姓们求知的眼神,都让他们感到无比欣慰。
然而,事情并非一帆风顺。
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他们发现新建的学堂竟然被一把火烧毁了,只剩下断壁残垣。
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焦糊味,村民们围在废墟旁,唉声叹气。
柏宇轩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一股怒火涌上心头。
“怎么回事?”他厉声问道。
一个年迈的村民颤巍巍地走上前,哭诉道:“大人,是……是有人故意放火烧的啊!”
“是谁?可有线索?”柏宇轩追问道。
村民们面面相觑,不敢言语。
最后,一个年轻的村民鼓起勇气说道:“大人,我……我看到是张员外家的几个家丁……”
话音未落,一个尖利的声音突然响起:“胡说!你有什么证据?分明就是你们自己不小心失火,却要污蔑好人!”
人群中走出一位衣着华丽的男子,正是村民口中的张员外。
他一脸嚣张,身后跟着几个凶神恶煞的家丁。
张员外指着那个年轻的村民,恶狠狠地说道:“你小子再敢胡说八道,小心我对你不客气!”
年轻的村民吓得瑟瑟发抖,不敢再说话。
南诗雅冷眼旁观,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她轻轻地拍了拍柏宇轩的手,低声说道:“宇轩,看来有人不想让这里的百姓读书识字啊……”
柏宇轩眼中闪过一丝寒光,语气冰冷地说道:“张员外,是吗?”柏宇轩冷眼盯着张员外,语气如冰:“张员外,你可知这学堂是朝廷拨款所建,你纵火焚烧,可是死罪!”
张员外色厉内荏,强装镇定:“柏大人,你可不要听信一面之词,我……我可没有做过这样的事!”
南诗雅轻笑一声,走上前去,从衣袖中掏出一块烧焦的布料:“张员外,这块布料可是你府上家丁的衣物?怎么会在学堂的废墟里找到?”
张员外脸色瞬间变得煞白,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
南诗雅又从人群中叫出几个证人,他们都亲眼看到张员外的家丁在学堂附近鬼鬼祟祟。
证据确凿,张员外再也无法抵赖。
柏宇轩当即下令,将张员外及其家丁全部抓捕归案。
经过审讯,张员外终于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原来,他害怕百姓读书识字后,会威胁到他的地位和利益,所以才派人烧毁了学堂。
柏宇轩依法严惩了张员外,并将其家产充公,用于当地教育建设。
消息传开,百姓们无不拍手称快。
烧毁的学堂很快得以重建,规模比之前更大,设施也更加完善。
在柏宇轩和南诗雅的努力下,教育改革在偏远地区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孩子得以接受新式教育。
然而,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教育资源分配也极不均衡。
一些富庶地区的学校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而一些贫困地区的学校却依然破旧不堪,师资匮乏。
一天深夜,柏宇轩站在窗前,望着远处闪烁的灯火,眉头紧锁。
南诗雅走到他身后,轻轻地为他披上一件外衣。
“宇轩,又在想什么?”
柏宇轩叹了口气,指着地图上几个标记的区域说道:“你看,这些地方的教育资源……”
他的话还没说完,南诗雅突然指着地图上的另一个区域说道:“你看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