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接过细看,倒吸一口凉气。
本次宣府都司、万全都司高官几乎一个不漏,连万全下属十四个卫所都有牵连。
宣府参将、营兵中的军官涉案好几个,宣府衙门参政等官员高达十余人。
驻宣府的一个锦衣卫百户,总旗以上全员覆没。
山西、大同也有十余文武牵涉,高文采已遣人前去捉拿。
除晋商八大家外,另外三个小点的家族也积极参与。
成国公、抚宁候、阳武侯名列其中,还有兵部、工部、户部官员等等。
前阁臣王应熊、兵部尚书张凤翼涉案,再前任首辅周道登都有牵连,可惜那家伙三年前就挂掉。
江南大小官员涉及好几个,宣镇文武官员家产已被查抄,搜出的财物若干。
晋商在宣府的宅院全部被封,银钱尚在清点中,家乡老宅也已派人前去查封。
连陈新甲那爱财如命的家伙,都主动交出二十余万白银。
李若链收到情报后就派人去了江南,捉拿供状中的江南官员。
唯一遗憾,就是当中没有宗室的影子。
“啪!”
崇祯放下文书。
“混账!混账!”
皇帝发怒,李若链大气儿不敢出。
其实此刻的天子,心里头高兴惨了,抄家拿人真特么爽。
晋商家产虽未点清,但肯定非常多。
陈新甲立了大功,以往受贿之事可不予计较,若有下次决不轻饶。
深吸几口气,努力平复心境,开口道:
“命高文采加紧清查,将涉案人与现银珍宝,通通给朕拉回来!”
“遵旨!”
“陛下,臣还有一事禀报。”
“说!”
“据手下反馈,京郊寺院那两个和尚在墙子岭见了一个人,手下仍在严密监视。”
“嗯,”崇祯点头,不说还差点把这茬给忘了。
晋商一案未涉及徐允祯梁廷栋,看来应该是另外一条线。
从当下痕迹看并未参与走私,莫非涉猎其它?
猛地一惊,大脑里一下子闪出两个字:
“间谍!”
忙吩咐道:
“继续严密监视,和尚说不定就是建奴细作,在给奴酋送情报!”
“遵旨!”
李若链也产生过这个念头,如今皇帝一说,更加笃定就是如此。
一提到间谍,崇祯又联想到这一时期,可能存在的诸多泄密漏洞。
上次在工部接见过汤若望,之后就命李若链监视西洋人,杜绝他们扩大传教。
随口问道:
“西夷人传教有何情况?”
李若链微愣,给皇帝禀报晋商呢,一下子问这个干嘛。
“陛下,西夷人在宣武门教堂传教,多为平民加入,官绅甚少。
工部王侍郎、焦博士等少数几个朝臣入教,与汤神父交往颇深。”
“王徵等人朕是知晓的,朕自会处理,那教堂是万历年间所建那座吗?”
“正是!”
“嗯,那些入教百姓爱卿想个法子,让他们悉数退教。
坚决杜绝西夷人蛊惑百姓,具体如何办你自己想办法,但不得伤人性命。”
李若链很狐疑,不过皇帝的命令他只能遵从。
见他懵懵的,崇祯说道:
“建奴能派细作到大明,西夷就不可以吗?华夏精髓绝不可被西夷窃取。
西夷人之野心远超建奴,朕要利用他们,但也得严加防范。
闽粤、江南、山东一带西教盛行,你通知那边的人,同样不得有误!”
“臣遵旨!”
李若链终于明白了。
他一直以为洋和尚能干个啥,还真没想到这一层面。
说到这儿,崇祯准备某天专门召见一下王徵等“洋务派”。
文化入侵非常可怕,得让他们知晓利害。
交涉完这档子事儿,重归晋商事务。
“李指挥使!”
“臣在!”
“你即刻回京传谕,告知百官明日早朝!
兵部、工部、户部全体官员必须参加,京营参将以上武官、禁足之勋贵全部上朝!”
“遵旨!”
李若链匆匆离去,原本后日才是上朝日,圣上此般安排,意图非常明显。
高文采连夜从宣府快马传回消息,理论上朝中文武应该暂不知晓。
但若是再拖一日,那就不一定了。
王承恩开始收拾东西,崇祯叫来何可纲,给他安排了另外一个事务。
回到宫里天色尚早。
刚换洗一通,小太监进门禀报。
“启禀皇爷,内阁诸公求见!”
“噢?”
皇帝纳闷,前脚刚到内阁就集体出现,想来有大事儿。
“快传!”
暖阁中,阁臣们喜形于色,一通君臣礼仪。
见他们很愉悦的样子,孙承宗还拿着奏本,随口问道:
“不知诸位爱卿有何事务?”
“陛下,大捷啊!”
孙承宗声音洪亮。
“何来大捷?”
“陛下,两刻钟前卢象升捷报直达军机处,臣便召集内阁向陛下报喜!”
说完将奏本奉上。
崇祯接过一看:
“好!好!好!”
圣上接连三声好,众人全都兴奋不已。
“曹文诏勇猛也,左懋第良才也!
左良玉杀俘可不予理会,卢象升知道如何处置,擒获贼首闯塌天,大捷非虚!”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阁臣们齐声道贺。
这份捷报唯一美中不足,就是左良玉杀俘。
不过皇帝都不计较,他们也不便多说,届时朝中文官要怎样,待以后再说。
“陛下,贼首数日后便可押进京师,是否献俘祭告上苍?”
孙承宗问道。
崇祯略微思考。
按理获得如此战果,相当于给大明注入一支强心针,搞搞仪式实在应该。
可他并不喜欢这种繁缛礼节,连当初派人去凤阳祭陵,也仅让南京镇守太监去处理。
如果主持献俘,威望能得到一定提升,却并非他心中所愿。
倘若是自己御驾亲征抓捕的,那样还差不多,这份荣耀还是让给臣子算了。
“着礼部即刻筹办,届时由孙爱卿担任主祭,内阁诸公副祭,在京七品以上文武全部参与!”
“陛下,这...”
阁老们愕然,主持献俘祭天能收获名声,皇帝却满不在乎。
让臣子去经办倒是恩宠至极,却也诚惶诚恐。
“卿等放心去办便是。”
“臣遵旨!”
众臣领命,都被皇帝的高风亮节所折服。
缓了缓,崇祯接着说:
“此事就此安排,另外有件大事需告知卿等,免得明日早朝让诸位措手不及!”
“臣等洗耳恭听!”
“晋商已悉数落马,蛀虫末日到也!”